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93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36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镜筒内、自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第一镜片包括第一物侧面、第一像侧面,第二镜片包括第二物侧面、第二像侧面,第三镜片包括第三物侧面、第三像侧面;第一像侧面包括压持第二镜片的第一抵靠面,第二物侧面包括压持第一像侧面的第二抵靠面,第二像侧面包括压持第三物侧面的第三抵靠面,第三物侧面包括压持第二镜片的第四抵靠面,第四抵靠面远离光轴的边缘与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抵靠面、第二抵靠面、第三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光轴的边缘与光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具有防止镜片变形,保证镜头模组光学性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但随着科技愈来愈进步,使用者对于镜头模组的成像品质要求也愈来愈高,现有技术的镜头模组中,一般包括镜片组和镜筒两个部分,镜片组设置在镜筒内、通常由至少三个镜片组成,各镜片与相邻镜片之间通过相互抵压进行固定,位于中间的镜片分别受到来自位于其物侧面和像侧面的镜片的作用力。然而,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技术的镜头模组中,位于中间的镜片受到的来自物侧面和像侧面的两个作用力不平衡,容易导致位于中间的镜片发生形变,最终影响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可以防止镜片发生形变,保证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内、自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物侧面与第一像侧面,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物侧面与第二像侧面,所述第三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物侧面与第三像侧面;所述第一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一像侧面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三物侧面的第三抵靠面,所述第三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四抵靠面,所述第四抵靠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三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包括自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第二镜片位于第一镜片和第三镜片之间,第二镜片的第二抵靠面承受来自第一镜片的作用力、第三抵靠面承受来自第三镜片的作用力,由于第四抵靠面远离光轴的边缘与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抵靠面、第二抵靠面、第三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光轴的边缘与光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镜片对第二镜片作用力和第三镜片对第二镜片作用力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镜片受到的来自第一镜片和来自第二镜片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从而防止第二镜片发生形变,保证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从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一遮光片抵接。另外,所述第一抵靠面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抵靠面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另外,所述第一抵靠面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抵靠面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另外,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三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遮光片,所述第三抵靠面、所述第四抵靠面从相对的两侧与所述第二遮光片抵接。另外,所述第三抵靠面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抵靠面和所述第二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如图1、图2所示,包括:镜筒10,镜筒10具有收容空间20,收容空间20内收容有第一镜片30、第二镜片40以及第三镜片50;第一镜片30、第二镜片40以及第三镜片50自镜头模组100的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第一镜片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物侧面31和第一像侧面32、第二镜片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物侧面41和第二像侧面42、第三镜片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物侧面51和第三像侧面52。第一像侧面32包括压持第二镜片40的第一抵靠面321,第二物侧面41包括压持第一像侧面32的第二抵靠面411、第二像侧面42包括压持第三物侧面51的第三抵靠面421,第三物侧面51包括压持第二镜片40的第四抵靠面511。镜头模组100的中心存在光轴OO',第四抵靠面5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抵靠面311、第二抵靠面411以及第三抵靠面421中的任一者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100的镜筒10所具有的收容空间20内收容有自镜头模组100的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30、第二镜片40以及第三镜片50,即第二镜片40位于第一镜片30和第三镜片50的中间,第一镜片30位于第二镜片40的物侧,第三镜片50位于第二镜片40的像侧。由于第一镜片30、第二镜片40以及第三镜片50之间相互压持,因此第二镜片40与第一镜片30抵靠的第二抵靠面411会受到来自第一镜片30的第一作用力,第二镜片40与第三镜片50抵靠的第三抵靠面421会受到来自第三镜片50的第二作用力。由于第四抵靠面5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抵靠面311、第二抵靠面411以及第三抵靠面421中的任一者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从而保证了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图2中虚线NN')上,由于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者相互平衡,从而使得第二镜片40的受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防止第二镜片40由于受力不平衡发生形变,确保了第二镜片40的光学性能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30和第二镜片40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片60,第一抵靠面311和第二抵靠面411分别从第一遮光片60的物侧和像侧与第一遮光片60抵接。即第一镜片30与第一遮光片60抵接、接触面为第一抵靠面311,第二镜片40与第一遮光片60抵接、接触面为第二抵靠面411。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抵靠面3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小于第二抵靠面4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靠面3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小于第二抵靠面4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只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情况举例,事实上,第一抵靠面3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抵靠面4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只需保证第一抵靠面311和第二抵靠面41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第三抵靠面421远离光轴OO'的边缘与光轴OO'的距离即可。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镜片40和第三镜片50之间设置有第二遮光片70,第三抵靠面421和第四抵靠面511分别从第一遮光片60的物侧和像侧与第一遮光片60抵接。即第二镜片40与第二遮光片70抵接、接触面为第三抵靠面421,第三镜片50与第二遮光片70抵接、接触面为第四抵靠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内、自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物侧面与第一像侧面,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物侧面与第二像侧面,所述第三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物侧面与第三像侧面;所述第一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一像侧面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三物侧面的第三抵靠面,所述第三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四抵靠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抵靠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三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内、自物侧朝向像侧依次设置并相互压持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以及第三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物侧面与第一像侧面,所述第二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物侧面与第二像侧面,所述第三镜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物侧面与第三像侧面;所述第一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一像侧面的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二像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三物侧面的第三抵靠面,所述第三物侧面包括压持所述第二镜片的第四抵靠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抵靠面远离所述镜头模组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抵靠面、所述第二抵靠面、所述第三抵靠面中任一者远离所述光轴的边缘与所述光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