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9975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及安装在镜头筒内上下间隔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个遮光片和至少两个遮光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的结构布置,很好的解决了镜片厚度不均的问题,同时减少了耀光的产生,提高了影像的拍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小型化方面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具有拍摄功能的镜头。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对镜头拍摄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相对于较大型的照相设备,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镜头的尺寸比较小,且镜头组中的各个镜片的边缘厚度不可能完全做到精准一致,仅靠简单地工艺调整手段,仍难以解决耀光的产生。因此,业内对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镜头模组有很大的呼声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模组,通过调整单元的巧妙调整,可以有效的改善工艺装配质量,弥补镜片的边缘厚度不一致带来的晃动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及安装在镜头筒内上下间隔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个遮光片和至少两个遮光板。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包括遮光片、第一遮光板及第二遮光板。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内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遮光片、第一遮光板、第二遮光板。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内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第一遮光板、第二遮光板、遮光片。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遮光片通过冲压制成。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遮光板为金属遮光板或者塑胶遮光板。如上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镜头模组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下方以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的档塞。本技术所述镜头模组,通过调整单元的巧妙设计与调整,较好的解决了镜片厚度不均的问题,同时减少了耀光的产生,提高了影像的拍摄质量。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本技术的限制,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组技术方案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组技术方案实施例三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镜头模组;10:镜头筒、11:第一筒壁、111:通光孔、12:第二筒壁、13:收容空间;21:第一透镜、211:第一光学面、212:第一周边部、22:第二透镜、221:第二光学面、222:第二周边部;30:调整单元、31:遮光片、32:第一遮光板、33:第二遮光板、31’:遮光片、32’:第一遮光板、33’:第二遮光板、31”:遮光片、32”:第一遮光板、33”:第二遮光板;40:挡塞;50:镜片组、51:第三透镜。具体实施方式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技术所述的镜头模组1,其包括镜头筒10、安装在镜头筒10内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设置于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之间的调整单元30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22下方的挡塞40。所述镜头筒10包括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筒壁11、自所述第一筒壁11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及由所述第一筒壁11与第二筒壁12围设成的收容空间13,所述第一筒壁11上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13连通的通光孔111。第一透镜21与第二透镜22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0的收容空间13内,且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的光轴与所述镜头筒10的中心轴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第一透镜21包括第一光学面21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面211四周的第一周边部212,所述第二透镜2包括第二光学面22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光学面221四周的第二周边部222。调整单元30设置于第一透镜21的第一周边部212与第二透镜22的第二周边部222之间,所述调整单元30包括遮光片31、第一遮光板32及第二遮光板33,所述遮光片31的内径小于所述遮光板32,33的内径,所述遮光片31的厚度小于所述遮光板32,33的厚度。如图1与图2所示,图2给出了图1中关于A部分即调整单元3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调整单元30内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遮光片31、第一遮光板32、第二遮光板33。如图3与图4所示,图4给出了图3中关于B部分即调整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调整单元内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第一遮光板32’、遮光片31’、第二遮光板33’。如图5与图6所示,图6给出了图5中关于C部分即调整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调整单元内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第一遮光板32”、第二遮光板33”、遮光片31”。所述遮光片可以吸收杂散光,所述遮光板具有挡光的作用,同时,遮光板反射出的光也可被遮光片吸收。此外,在透镜成型时很难保证每个透镜的厚度均一,因此,当安装至镜头筒10内的透镜厚度较薄时,可以挑选厚度相对较厚的调整单元30加以配合,相反,当安装至镜头筒10内的透镜厚度较厚时,可以挑选厚度相对较薄的调整单元30加以配合,如此可以方便灵活的透镜边缘厚度不均匀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遮光片可以是冲压遮光片,所述遮光板可以是塑胶/金属遮光板。所述挡塞40安装于所述第二透镜22的下方,以将透镜固定于所述镜头筒10内,也可在第二透镜22处点胶将透镜固定于镜头筒10内,如此,便可省去挡塞40这一元件。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还可在所述第一透镜21的上方设置镜片组50,所述镜片组50包括至少一个第三透镜51,所述第三透镜51部分延伸出所述镜头筒10的通光孔111。本技术中镜片组50包括4个透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透镜,所述调整单元30可安装于任意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组装所述镜头模组1时,首先提供镜片组50及镜头筒10,并将镜片组50安装于所述镜头筒的收容空间13内;提供第一透镜21安装于镜片组50的下方,将事先挑选好的适当厚度的调整单元30安装于所述第一透镜21的下方,其中,遮光板31与遮光片32,33的排列顺序可以是上述三种排列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将第二透镜22安装于所述调整单元30的下方,透镜与调整单元可与镜头筒10的第二筒壁12过盈配合,也可直接安置于镜头筒内;将挡塞40安装于第二透镜2的下方固定,同时将透镜与调整单元稳固安装于镜头筒10内,此处也可不使用挡塞40,在第二透镜22处点胶也可达到固定的效果。至此,整个镜头模组1便组装完成。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他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技术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他组合,以实现本技术之目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及安装在镜头筒内上下间隔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个遮光片和至少两个遮光板,所述遮光片的内径小于所述遮光板的内径,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小于所述遮光板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筒及安装在镜头筒内上下间隔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设有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包括一个遮光片和至少两个遮光板,所述遮光片的内径小于所述遮光板的内径,所述遮光片的厚度小于所述遮光板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遮光片、第一遮光板及第二遮光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内自上而下的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马杰言俊杰高玉婵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