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93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36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垫圈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垫圈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自所述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物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模组,能够有效提高第一镜片与垫圈的固定强度,从而提高第一镜片的装配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及具有摄影功能的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摄像头模组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式产品中。传统地,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垫圈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垫圈之间采用线配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但是,采用线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方式较单一,且第一镜片与垫圈的稳定性较差,容易使得第一镜片与垫圈脱离,从而影响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因而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新结构的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镜头模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垫圈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垫圈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自所述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物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抵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切。可选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可选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可选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弧面的远离光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所述物侧面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面的远离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对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弧面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内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物侧面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面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内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相对间隔设置。可选地,所述镜片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像侧和/或物侧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镜头模组,垫圈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第一镜片的所述物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抵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镜片与垫圈固定连接,能够有效提高第一镜片与垫圈的固定强度,提高第一镜片的装配稳定性,提高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镜头模组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所述镜头模组100包括镜筒110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110内的垫圈120和镜片组130,所述镜筒110包括设置有通光孔111a的第一筒壁111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1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12,所述垫圈120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121。所述镜片组130包括第一镜片131,所述第一镜片131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131a以及自所述光学部131a向外侧延伸的周边部131b,所述周边部131b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131b1,所述第一表面121上设置有第一弧面121a,所述物侧面131b1上设置有第二弧面131b11,其中,所述第一弧面121a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121a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抵接。具体地,如图1所示,镜头模组100的第一筒壁111沿图1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筒壁112自所述第一筒壁111的左侧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垫圈120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121,所述周边部131b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131b1。此处,所谓的像侧是指,如图1中,所述镜头模组100的底部区域;所谓的物侧是指,如图1中,所述镜头模组100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一弧面121a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弧面121a的凸出方向朝向右下方,第二弧面131b11的凸出方向朝向左上方,两者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弧面121a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抵接。当然,第一弧面121a的凸出方向也可以朝向左下方,第二弧面131b11的凸出方向朝向右上方,两者相对并相互抵接。需要说明的是,镜片组130除了可以包括第一镜片131以外,还可以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叠置的若干个镜片,具体镜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弧面121a的半径和第二弧面半径131b11的具体半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的镜头模组100,垫圈120的所述第一表面121上设置有第一弧面121a,所述第一镜片131的所述物侧面131b1上设置有第二弧面131b11,所述第一弧面121a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121a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抵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镜片131与垫圈120固定连接,能够有效提高第一镜片131与垫圈120的固定强度,提高第一镜片131的装配稳定性,提高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镜片131的装配稳定性,所述第一弧面121a可以与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相切。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弧面121a的半径等于第二弧面131b11的半径。当然,除此以外,第一弧面121a的半径也可以大于第二弧面131b11的半径,或者,第一弧面121a的半径也可以小于第二弧面131b11的半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表面121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弧面121a的远离光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121b,所述物侧面131b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的远离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外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131b12,所述第一平面121b与所述第三平面131b12相对间隔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表面121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弧面121a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内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121c,所述物侧面131b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弧面131b11的靠近所述光轴的一端向内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131b13,所述第二平面121c与所述第四平面131b13相对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所述镜片组1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镜片131像侧和/或物侧的至少一个第二镜片132。例如,如图1所示,该镜片组130包括4个第二镜片1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垫圈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垫圈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自所述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物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镜筒内的垫圈和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设置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以及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垫圈包括靠近像侧的第一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用于成像的光学部以及自所述光学部向外侧延伸的周边部,所述周边部包括靠近物侧的物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弧面,所述物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面的凸出方向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与所述第二弧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等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佳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