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428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本体和载物组件;载物组件包括环套、T形杆、万向接头、侧板、托板;环套固定在鞍座立管上,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T形环槽,T形杆的T形端配装在T形环槽内,T形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侧板,车架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侧板,侧板分别通过万向接头和T形杆连接环套;侧板的外部轮廓构造与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三边形构造匹配,侧板上通过限位合页安装有托板;侧板上设有卡槽,后叉梁上安装有用于卡接卡槽的快拆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案不仅可提高自行车的载物性能,且使用和操作极为便捷。

A bicycle frame with loading func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icycle frame with loading function, which belongs to bicycle technical field, including frame body and loading component; loading component includes ring sleeve, T-bar, universal joint, side plate and bracket; ring sleeve is fixed on saddle riser, T-ring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ring sleeve, T-end of T-bar is arranged in T-ring groove, and the other end of T-bar passes through universal groove. There are two side plat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body, and the side plates are connected by universal joints and T-shaped bars respectively; the outer contour structure of the side plates matches the triangular structure composed of saddle riser, upper beam and lower beam, and the side plates are equipped with brackets through the limit hinge; the side plates are equipped with chutes, and the rear fork beams are equipped with quick disassembly components for chucking chutes. The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arrying performance of the bicycle, but also i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and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一种传统的交通代步工具,因其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地车是自行车的一种,其具有优越的越野性能。为保证越野性能,山地车一般结构精简,很少配装有多余的具有其它功能部件或者组件。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一般会带有行李,现有山地车基本无托运行李的功能,虽然市面上具有各式各样的山地车用行李托运架,但其多是外装式,在其不发承托作用时,必须从山地车上卸下,否则影响山地车性能,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现有自行车尤其时山地车载物功能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的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鞍座立管、上梁、下梁、后叉梁和后平梁,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首尾相连构成三边框架构造的前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后端和后平梁的后端固定构成后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上部,所述后平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物组件;所述载物组件包括环套、T形杆、万向接头、侧板、托板;所述环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鞍座立管上,所述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T形环槽,所述T形杆的T形端配装在所述T形环槽内,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侧板,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所述侧板,所述侧板分别通过万向接头和T形杆连接所述环套;所述侧板的外部轮廓构造与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三边形构造匹配,所述侧板上通过限位合页安装有所述托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后叉梁上安装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槽的快拆组件;所述上梁和下梁的夹角处设于角板,所述角板的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可绕销轴转动的挡片。本专利技术所述车架,具有可翻转的侧板和托板,通过托板绕合页的折合以及侧板绕环套的翻转,可以实现将载物组件整体收纳在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之间,或者展开于后叉梁和后平梁侧部以实现承托作用。既可以大大提高自行车的载物性能,又方便载物组件收合,收合过程操作快捷简单,且收合后的载物组件集成于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之间的空间内,不会对自行车的骑行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影响自行车的整体外形美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梁和下梁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内侧三边轮构成的廓面积为A,所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侧部中线构成的轮廓面积为B,所述侧板的外侧边构成的轮廓面积为C,所述A<C<B。此技术方案保证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两侧的侧板在夹紧收合后可以在两侧板之间形成空腔,且侧板又不会突出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侧面,空腔不但可以为托板等部件提供收合空间,且还可以用于收纳柔性物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外围设有橡胶条,侧板通过挡片限制其收合后的位置,橡胶条不但可以避免侧板刮蹭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且橡胶的弹性特质可以增加挡片与侧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结构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托板外边沿处设有钩槽,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钩槽的位置设有用于卡装钩槽的挂钩。折叠收合后的托板可以通过挂钩固定,进一步保证托板收合后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收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轮廓面积A、B、C的关系图。图中、10、车架本体;101、鞍座立管;102、上梁;103、下梁;104、后叉梁;105、后平梁;20、载物组件;201、环套;202、T形杆;203、万向接头;204、侧板;2041、卡槽;205、托板;2051、钩槽;206、橡胶条;207、挂钩;30、角板;40、挡片;50、快拆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为解决自行车尤其时山地车载物功能差、使用不方便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特提供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本车架可有效提高自行车的载物功能且实用方便。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书如下:请参阅图1-图5,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10,所述车架本体包括鞍座立管101、上梁102、下梁103、后叉梁104和后平梁105。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首尾相连构成三边框架构造的前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后端和后平梁的后端固定构成后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上部,所述后平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下部。还包括载物组件20,所述载物组件包括环套201、T形杆202、万向接头203、侧板204、托板205。所述环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鞍座立管上,所述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T形环槽,所述T形杆的T形端配装在所述T形环槽内,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侧板。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所述侧板,所述侧板分别通过万向接头和T形杆连接所述环套。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安装,环套为分体式,其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鞍座立管的下部。所述侧板的外部轮廓构造与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三边形构造匹配,所述侧板上通过限位合页安装有所述托板。本实施例中,限位合页为90°限位合页,其保证托板可以以合页为轴在侧板的侧部展开并于侧板垂直。限位合页为现有公知的部件。所述侧板上设有卡槽2041,所述后叉梁上安装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槽的快拆组件50。快拆组件为山地车领域常用的锁紧机械组件,其包括锁杆、锁柄等部件。本实施例中的快拆组件用于卡挂和锁紧展开状态下的侧板。所述上梁和下梁的夹角处设于角板30,所述角板的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可绕销轴转动的挡片40。绕销轴旋转挡片,可实现挡片对收合状态下侧板的固定。不需要载物的状态下,侧板通过挡片限位固定在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框架侧部,托板折合收纳在两侧板之间。需要载物时,旋转挡片,将两侧板分别绕环套翻转至后叉梁和后平梁的两侧并通过快拆组件固定,展开托板即可令自行车具有承托功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梁和下梁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内侧三边轮构成的廓面积为A,所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侧部中线构成的轮廓面积为B,所述侧板的外侧边构成的轮廓面积为C,所述A<C<B。此技术方案保证述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两侧的侧板在夹紧收合后可以在两侧板之间形成空腔,且侧板又不会突出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侧面,空腔不但可以为托板等部件提供收合空间,且还可以用于收纳柔性物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侧面外围设有橡胶条206,侧板通过挡片限制其收合后的位置,橡胶条不但可以避免侧板刮蹭鞍座立管、上梁和下梁,且橡胶的弹性特质可以增加挡片与侧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结构稳定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托板外边沿处设有钩槽2051,所述侧板上对应所述钩槽的位置设有用于卡装钩槽的挂钩207。折叠收合后的托板可以通过挂钩固定,进一步保证托板收合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挂钩为弹性销构造,包括销座、销子和弹簧,销座固定在侧板上且其具有一滑道,弹簧安装在销座内部,销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鞍座立管、上梁、下梁、后叉梁和后平梁,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首尾相连构成三边框架构造的前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后端和后平梁的后端固定构成后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上部,所述后平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物组件;所述载物组件包括环套、T形杆、万向接头、侧板、托板;所述环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鞍座立管上,所述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T形环槽,所述T形杆的T形端配装在所述T形环槽内,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侧板,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所述侧板,所述侧板分别通过万向接头和T形杆连接所述环套;所述侧板的外部轮廓构造与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三边形构造匹配,所述侧板上通过限位合页安装有所述托板;所述侧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后叉梁上安装有用于卡接所述卡槽的快拆组件;所述上梁和下梁的夹角处设于角板,所述角板的两侧面通过销轴分别安装可绕销轴转动的挡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载物功能的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所述车架本体包括鞍座立管、上梁、下梁、后叉梁和后平梁,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首尾相连构成三边框架构造的前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后端和后平梁的后端固定构成后架体,所述后叉梁的前端固定在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上部,所述后平梁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鞍座立管的下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物组件;所述载物组件包括环套、T形杆、万向接头、侧板、托板;所述环套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鞍座立管上,所述环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T形环槽,所述T形杆的T形端配装在所述T形环槽内,所述T形杆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侧板,所述车架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所述侧板,所述侧板分别通过万向接头和T形杆连接所述环套;所述侧板的外部轮廓构造与所述鞍座立管、上梁、下梁构成的三边形构造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枚霖自行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