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396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包括列尾机车台、列尾主机、机车车号确认仪、列尾检测台与出入库检测仪、监控器以及列尾装置中继设备,所述列尾机车台包括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控制盒模块,所述控制盒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所述列尾主机包括机壳、钩提杆锁机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电池,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所述机车车号确认仪包括手持式壳体、电子线路板以及手持显示屏和手持按键模块,所述列尾检测台包括列尾检测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双模制式,确保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各部分安装拆卸便捷,且确保长时间正常稳定工作,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
本技术属于列车尾部安全防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
技术介绍
货物列车列尾技术已在我国铁路成熟运用多年,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取代守车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目前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无线传输普遍采用450MHz频段模拟制式,不满足发展需要和国家规定要求。第二,列车运行发生振动和冲击,造成尾机车台主机模块中的电路板的损害时常发生,这样需要对电路板进行更换,更换操作麻烦,且成本较高;第三,目前尾机车台主机模块中常采用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是单体电池通过镍带联结,随着列车振动,易造成镍带脱落,从而影响尾机车台主机模块的正常工作;第四,目前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中列尾主机在列车始发处进行摘挂不便捷,且不能保证列尾主机且易安装、拆卸,并在运行途中不牢固、易发生脱落;第五,列尾主机为高精密电子设备,长时间在现场使用,难免出现故障现象,而目前最常见的列尾主机故障90%为风压不一致问题,均因传感器故障导致。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使450MHz模拟制式调整为400MHz数字和GSM-R的双模制式,确保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各部分安装拆卸便捷,且确保长时间正常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安装布设方便,使450MHz模拟制式调整为400MHz数字和GSM-R的双模制式,确保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各部分安装拆卸便捷,且确保长时间正常稳定工作,实用性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列车上的列尾机车台、安装在列车尾部的列尾主机、供工作人员手持的机车车号确认仪、安装在列尾作业点的列尾检测台、安装在列车编组站出入库检测点的出入库检测仪、安装在地面机房的监控器以及增强列尾机车台与列尾主机通信的列尾装置中继设备;所述列尾机车台包括设置在机车机械间的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设置在司机室且与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相接的控制盒模块,所述控制盒模块包括设置在司机室的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包括主机壳体、设置在主机壳体内的电路板和设置在主机壳体底部的减振机构,所述电路板上集成主机控制电路、第一双模通信模块和用于将列车上的电源转换为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所述控制盒模块供电所需电压的电源模块,所述主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主控器以及与第一主控器相接的串口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均包括从控制器以及与从控制器相接的按键操作模块、控制盒显示屏和语音播报模块;所述列尾主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第二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主控器以及与第二主控器相接的GPRS定位模块,所述第二主控器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与第二风压传感器,所述第二主控器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列尾主机显示屏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所述闪光灯和列尾主机显示屏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和列尾主机显示屏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处,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所述机车车号确认仪包括手持式壳体、安装在所述手持式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以及布设在所述手持式壳体上的手持显示屏和手持按键模块,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手持控制器(3-1)以及与手持控制器(3-1)相接的第三400MHz数字信道机,所述手持控制器(3-1)的输出端接有手持语音播报模块;所述列尾检测台包括列尾检测控制器以及与列尾检测控制器相接的第四400MHz数字信道机,所述列尾检测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列尾检测显示屏、空气压缩机和用于将列尾主机供电模块接入电源模块的继电器;所述出入库检测仪包括机车台检测控制器以及与机车台检测控制器相接的第三双模通信模块,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机车台检测显示屏,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第五按键模块;所述监控器包括监控计算机以及与监控计算机相接的第六GSM-R模块和监控显示屏。上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模块包括与第一控制盒相接的第一串口通信模块、与第二控制盒相接的第二串口通信模块和用于数据通信的第三串口通信模块,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块、第二串口通信模块和第三串口通信模块均与第一主控器相接,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由第一主控器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内的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第一GSM-R模块、与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和第一GSM-R模块相接的合路器以及与合路器相接的天线,所述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和第一GSM-R模块均与第一主控器相接;所述指示灯包括第一通信指示灯、第二通信指示灯、维护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所述第一通信指示灯、第二通信指示灯、维护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均与第一主控器的输出端相接。上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底座、供所述主机壳体安装的安装座和连接于底座与安装座之间的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套设在弹簧外的导向杆,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杆的长度;所述主机壳体上设置有串行通信接口、电源开关、电源接口、用于连接第一控制盒的第一航空接头和用于连接第二控制盒的第二航空接头,所述串行通信接口与第三串口通信模块相接,所述第一航空接头与第一串口通信模块相接,所述第二航空接头与第二串口通信模块相接。上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控制器和依次连接的降压模块、第一电压转换模块和第二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源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控制降压模块与第一电压转换模块连接的继电器关断电路,所述电源控制器的输入端接有第一复位电路和第二复位电路。上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机壳顶部且位于支撑板两端的锁固定座、对称设置在两个锁固定座内侧的挡板、穿设在两个挡板之间的螺杆和套设在螺杆上且能绕螺杆转动的钩挂件,所述钩挂件内设置有钩挂支撑件,所述锁体机构包括底板、安装在底板上的转轴、穿设在转轴上的锁本体和带动所述锁本体绕转轴转动以对钩挂件进行锁闭的锁闭驱动机构,所述锁闭驱动机构包括偏心轴、安装在偏心轴远离转轴一端且供插入钥匙的空心螺座和套装在偏心轴靠近转轴一端且带动锁本体绕转轴转动的旋转套。上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壳一侧的通信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通信壳体内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二400MHz数字信道机、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列车上的列尾机车台、安装在列车尾部的列尾主机、供工作人员手持的机车车号确认仪、安装在列尾作业点的列尾检测台、安装在列车编组站出入库检测点的出入库检测仪、安装在地面机房的监控器以及增强列尾机车台与列尾主机通信的列尾装置中继设备;所述列尾机车台包括设置在机车机械间的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设置在司机室且与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相接的控制盒模块,所述控制盒模块包括设置在司机室的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包括主机壳体(1‑30)、设置在主机壳体(1‑30)内的电路板和设置在主机壳体(1‑30)底部的减振机构,所述电路板上集成主机控制电路、第一双模通信模块和用于将列车上的电源转换为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所述控制盒模块供电所需电压的电源模块(1‑2),所述主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主控器(1‑1)以及与第一主控器(1‑1)相接的串口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均包括从控制器(1‑20)以及与从控制器(1‑20)相接的按键操作模块(1‑17)、控制盒显示屏(1‑18)和语音播报模块(1‑19);所述列尾主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2‑14),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第二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2‑15),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主控器(2‑1)以及与第二主控器(2‑1)相接的GPRS定位模块(2‑38),所述第二主控器(2‑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2‑14)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2‑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2‑3),所述第二主控器(2‑1)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2‑4)、列尾主机显示屏(2‑24)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2‑6),所述闪光灯(2‑4)和列尾主机显示屏(2‑24)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2‑4)和列尾主机显示屏(2‑24)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2‑15)处,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所述机车车号确认仪包括手持式壳体、安装在所述手持式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以及布设在所述手持式壳体上的手持显示屏(3‑3)和手持按键模块(3‑4),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手持控制器(3‑1)以及与手持控制器(3‑1)相接的第三400MHz数字信道机(3‑2),所述手持控制器(3‑1)的输出端接有手持语音播报模块(3‑5);所述列尾检测台包括列尾检测控制器(4‑1)以及与列尾检测控制器(4‑1)相接的第四400MHz数字信道机(4‑2),所述列尾检测控制器(4‑1)的输出端接有列尾检测显示屏(4‑3)、空气压缩机(4‑5)和用于将列尾主机供电模块(4‑6)接入电源模块(1‑2)的继电器(4‑7);所述出入库检测仪包括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以及与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相接的第三双模通信模块,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的输出端接有机车台检测显示屏(5‑4),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的输入端接有第五按键模块(5‑5);所述监控器包括监控计算机(6‑1)以及与监控计算机(6‑1)相接的第六GSM‑R模块(6‑2)和监控显示屏(6‑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列车上的列尾机车台、安装在列车尾部的列尾主机、供工作人员手持的机车车号确认仪、安装在列尾作业点的列尾检测台、安装在列车编组站出入库检测点的出入库检测仪、安装在地面机房的监控器以及增强列尾机车台与列尾主机通信的列尾装置中继设备;所述列尾机车台包括设置在机车机械间的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设置在司机室且与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相接的控制盒模块,所述控制盒模块包括设置在司机室的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包括主机壳体(1-30)、设置在主机壳体(1-30)内的电路板和设置在主机壳体(1-30)底部的减振机构,所述电路板上集成主机控制电路、第一双模通信模块和用于将列车上的电源转换为所述列尾机车台主机模块和所述控制盒模块供电所需电压的电源模块(1-2),所述主机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主控器(1-1)以及与第一主控器(1-1)相接的串口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控制盒(1-9)和第二控制盒(1-10)均包括从控制器(1-20)以及与从控制器(1-20)相接的按键操作模块(1-17)、控制盒显示屏(1-18)和语音播报模块(1-19);所述列尾主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所述机壳上且钩挂在列车尾部的钩提杆锁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的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为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供电的电池(2-14),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风管机构、第二双模通信模块和闪光灯视窗(2-15),所述列尾主机控制模块包括第二主控器(2-1)以及与第二主控器(2-1)相接的GPRS定位模块(2-38),所述第二主控器(2-1)的输入端接有用于对电池(2-14)的电流电压进行检测的电流电压检测模块以及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内的第一风压传感器(2-2)与第二风压传感器(2-3),所述第二主控器(2-1)的输出端接有闪光灯(2-4)、列尾主机显示屏(2-24)和设置在所述风管机构上的电磁阀(2-6),所述闪光灯(2-4)和列尾主机显示屏(2-24)位于所述机壳内,且所述闪光灯(2-4)和列尾主机显示屏(2-24)位于所述闪光灯视窗(2-15)处,所述钩提杆锁机构包括钩挂机构、安装在所述钩挂机构上且用于卡装在所述列尾尾部挂钩内的拉杆机构和对所述钩挂机构进行锁闭的锁体机构;所述机车车号确认仪包括手持式壳体、安装在所述手持式壳体内的电子线路板以及布设在所述手持式壳体上的手持显示屏(3-3)和手持按键模块(3-4),所述电子线路板上设置有手持控制器(3-1)以及与手持控制器(3-1)相接的第三400MHz数字信道机(3-2),所述手持控制器(3-1)的输出端接有手持语音播报模块(3-5);所述列尾检测台包括列尾检测控制器(4-1)以及与列尾检测控制器(4-1)相接的第四400MHz数字信道机(4-2),所述列尾检测控制器(4-1)的输出端接有列尾检测显示屏(4-3)、空气压缩机(4-5)和用于将列尾主机供电模块(4-6)接入电源模块(1-2)的继电器(4-7);所述出入库检测仪包括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以及与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相接的第三双模通信模块,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的输出端接有机车台检测显示屏(5-4),所述机车台检测控制器(5-1)的输入端接有第五按键模块(5-5);所述监控器包括监控计算机(6-1)以及与监控计算机(6-1)相接的第六GSM-R模块(6-2)和监控显示屏(6-3)。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货物列车尾部安全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模块包括与第一控制盒(1-9)相接的第一串口通信模块(1-7)、与第二控制盒(1-10)相接的第二串口通信模块(1-8)和用于数据通信的第三串口通信模块(1-11),所述第一串口通信模块(1-7)、第二串口通信模块(1-8)和第三串口通信模块(1-11)均与第一主控器(1-1)相接,所述主机壳体(1-30)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由第一主控器(1-1)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双模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机壳体(1-30)内的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1-3)、第一GSM-R模块(1-4)、与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1-3)和第一GSM-R模块(1-4)相接的合路器(1-5)以及与合路器(1-5)相接的天线(1-6),所述第一400MHz数字信道机(1-3)和第一GSM-R模块(1-4)均与第一主控器(1-1)相接;所述指示灯包括第一通信指示灯(1-12)、第二通信指示灯(1-13)、维护指示灯(1-14)和电源指示灯(1-15),所述第一通信指示灯(1-12)、第二通信指示灯(1-13)、维护指示灯(1-14)和电源指示灯(1-15)均与第一主控器(1-1)的输出端相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坚顾芳王森李正茂朱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