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3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涉及交通工具领域。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正面的两侧均焊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插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圈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靠近转盘的一侧与螺纹套的外侧相搭接,所述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焊接有一号环形块。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螺纹套的转动,使螺纹套拉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带动一号环形块向转盘移动,使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所组成的轮圈的周长得到减少,从而使轮胎可方便的套接在二号环形块的表面,从而完成轮胎的更换,使此装置具备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方便的更换轮胎的特点。

A Tyre Replaceable Bicycle Wheel R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icycle wheel ring structure with replaceable tire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vehicles. A tire replaceable bicycle wheel ring structure includes a turntable with bearings wel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ont of the turntable. The inn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socketed with a thread sleeve. The inner ring of the thread sleeve is socketed with a screw ro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crew rod is socketed with a nut. The nut is adjacent to one side of the turntable and overlaps with the outer side of the thread sleeve. The screw rod is far from one end of the turntable. Welded with a ring block No. 1. When the device is in use, the thread sleeve pulls the screw rod through the rotation of the thread sleeve, and the screw rod drives the No.1 ring block to move to the turntable, so that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wheel ring composed of the No.1 ring block and the No.2 ring block is reduced, so that the tire can be conveniently fitt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No.2 ring block, thus completing the replacement of the tire, and making the device have no need for professional operation. It can easily chang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为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陆地上的汽车,海洋里的轮船,天空中的飞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在交通工具中自行车的是最为常见也最为方便的交通工具之一,自行车在使用时其轮胎不免会发生破损,为此人们往往需要给自行车的轮圈更换新的轮胎,然而传统的自行车轮圈,其形状为圆形,且不能改变,这也导致轮胎在更换时极为困难,使普通人根本无法自行更换轮胎,往往只能让专业的人员对轮胎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其具备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方便的更换轮胎,使自行车轮胎的更换变得简单方便。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正面的两侧均焊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插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圈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靠近转盘的一侧与螺纹套的外侧相搭接,所述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焊接有一号环形块,所述转盘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远离转盘的一端焊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远离承重杆的一侧焊接有二号环形块,所述二号环形块的外侧与一号环形块的外侧相搭接,所述承重杆的正面焊接有稳定管,所述稳定管的两侧均插接有滑管,所述滑管的内侧插接有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远离稳定管的一端与一号环形块靠近转盘的一侧焊接,所述稳定杆远离一号环形块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稳定杆的一侧焊接有弹簧,所述稳定杆远离一号环形块的一端贯穿滑管并延伸至稳定管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稳定管内顶壁与内底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稳定杆位于稳定管内侧一端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背面远离稳定杆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的外侧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一号环形块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两个二号环形块靠近转盘的一侧相搭接。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均为铝合金材质,且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的厚度均为五毫米。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为圆盘形,且转盘为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共两根,且两根螺纹杆均为不锈钢材质。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通过转盘、轴承、螺纹套、螺纹杆、螺母、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螺母,进而使螺母移动使螺纹杆远离转盘的一端,从而通过轴承的设置,使螺纹套可进行转动,通过螺纹套的转动,使螺纹套拉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带动一号环形块向转盘移动,从而使一号环形块离开二号环形块,使一号环形块和二号环形块所组成的轮圈的周长得到减少,从而使轮胎可方便的套接在二号环形块的表面,当轮胎套接完毕后,反方向转动螺纹套,使螺纹杆带动一号环形块,使一号环形块再次与二号环形块搭接,从而反方向转动螺母,使螺母再次与螺纹套的外侧搭接,从而完成轮胎的更换,使此装置具备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方便的更换轮胎的特点,解决了传统自行车轮毂难以更换轮胎的问题。2、该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通过稳定杆、稳定管、弹簧和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稳定杆和稳定管的设置,使一号环形块只能够左右进行滑动,避免了一号环形块在更换轮胎时发生转动的情况,从而使此装置在轮胎更换完毕后一号环形块可更加方便的复位,从而使此装置的更换轮胎更加的方便,通过弹簧和连接块的设计,使此装置在轮胎更换完毕后,弹簧提供给连接块一个推力,从而推动稳定杆,使稳定杆可方便的推动一号环形块,进而使一号环形块的复位更加的方便,使使此装置在更换轮胎时更加的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其中:1转盘、2轴承、3螺纹套、4螺纹杆、5螺母、6一号环形块、7承重杆、8受力板、9二号环形块、10稳定管、11滑管、12稳定杆、13连接块、14弹簧、15滑槽、16滑杆、17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包括转盘1,转盘1为圆盘形,且转盘1为不锈钢材质,转盘1为圆盘形的设计,使转盘1的转动更加的方便,转盘为1为不锈钢材质的设计,使转盘1在使用时能够避免被雨水锈蚀,进而使转盘1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转盘1正面的两侧均焊接有轴承2,轴承2的内圈插接有螺纹套3,螺纹套3的内圈插接有螺纹杆4,螺纹杆4共两根,且两根螺纹杆4均为不锈钢材质,螺纹杆4共两根的设计,使螺纹套3在转动时可方便到的通过两根螺纹杆4来带动两块一号环形块6移动,从而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方便,螺纹杆4的外侧套接有螺母5,螺母5靠近转盘1的一侧与螺纹套3的外侧相搭接,螺纹杆4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一号环形块6,转盘1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承重杆7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受力板8,受力板8远离承重杆7的一侧焊接有二号环形块9,二号环形块9的外侧与一号环形块6的外侧相搭接,一号环形块6和二号环形块9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一号环形块6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两个二号环形块9靠近转盘1的一侧相搭接,一号环形块6和二号环形块9均为铝合金材质,且一号环形块6和二号环形块9的厚度均为五毫米,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转动螺母5,进而使螺母5移动使螺纹杆4远离转盘1的一端,从而通过轴承2的设置,使螺纹套3可进行转动,通过螺纹套3的转动,使螺纹套3拉动螺纹杆4,使螺纹杆4带动一号环形块6向转盘1移动,从而使一号环形块6离开二号环形块9,使一号环形块6和二号环形块9所组成的轮圈的周长得到减少,从而使轮胎可方便的套接在二号环形块9的表面,当轮胎套接完毕后,反方向转动螺纹套3,使螺纹4杆带动一号环形块6,使一号环形块6再次与二号环形块9搭接,从而反方向转动螺母5,使螺母5再次与螺纹套3的外侧搭接,从而完成轮胎的更换,使此装置具备无需专业人员操作,即可方便的更换轮胎的特点,解决了传统自行车轮毂难以更换轮胎的问题,承重杆7的正面焊接有稳定管10,稳定管10的两侧均插接有滑管11,滑管11的内侧插接有稳定杆12,稳定杆12远离稳定管10的一端与一号环形块6靠近转盘1的一侧焊接,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远离稳定杆12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贯穿滑管11并延伸至稳定管10的内侧,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稳定杆12和稳定管10的设置,使一号环形块6只能够左右进行滑动,避免了一号环形块6在更换轮胎时发生转动的情况,从而使此装置在轮胎更换完毕后一号环形块6可更加方便的复位,从而使此装置的更换轮胎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转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正面的两侧均焊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内圈插接有螺纹套(3),所述螺纹套(3)的内圈插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外侧套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靠近转盘(1)的一侧与螺纹套(3)的外侧相搭接,所述螺纹杆(4)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一号环形块(6),所述转盘(1)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所述承重杆(7)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受力板(8),所述受力板(8)远离承重杆(7)的一侧焊接有二号环形块(9),所述二号环形块(9)的外侧与一号环形块(6)的外侧相搭接,所述承重杆(7)的正面焊接有稳定管(10),所述稳定管(10)的两侧均插接有滑管(11),所述滑管(11)的内侧插接有稳定杆(12),所述稳定杆(12)远离稳定管(10)的一端与一号环形块(6)靠近转盘(1)的一侧焊接,所述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远离稳定杆(12)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所述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贯穿滑管(11)并延伸至稳定管(10)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可更换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转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1)正面的两侧均焊接有轴承(2),所述轴承(2)的内圈插接有螺纹套(3),所述螺纹套(3)的内圈插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的外侧套接有螺母(5),所述螺母(5)靠近转盘(1)的一侧与螺纹套(3)的外侧相搭接,所述螺纹杆(4)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一号环形块(6),所述转盘(1)的顶部与底部均焊接有承重杆(7),所述承重杆(7)远离转盘(1)的一端焊接有受力板(8),所述受力板(8)远离承重杆(7)的一侧焊接有二号环形块(9),所述二号环形块(9)的外侧与一号环形块(6)的外侧相搭接,所述承重杆(7)的正面焊接有稳定管(10),所述稳定管(10)的两侧均插接有滑管(11),所述滑管(11)的内侧插接有稳定杆(12),所述稳定杆(12)远离稳定管(10)的一端与一号环形块(6)靠近转盘(1)的一侧焊接,所述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焊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远离稳定杆(12)的一侧焊接有弹簧(14),所述稳定杆(12)远离一号环形块(6)的一端贯穿滑管(11)并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飞亚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