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437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1:11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以及设于轴身两侧的连接部,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防震空间;所述防震空间四个边角位置皆设有一缓冲膜,缓冲膜截面呈弧形;所述缓冲膜与防震空间内壁之间围合形成一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内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一正极转轮;所述正极转轮与一位于减震腔室内的负极磁球相吸附;所述防震空间中心设有一辅助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能够通过自身结构对主动齿轮传递至惰齿轮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惰齿轮自身不受影响,更不会将震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上,保证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正常啮合。

A Kind of Engine Hydraulic Pump Inert Gear Shaft with Shock-proof Function

The inert gear shaft of an engine hydraulic pump with shock-proof function includes the shaft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parts on both sides of the shaft body. The shaf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proof space; the four corner positions of the shock-proof space are provided with a buffer film,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buffer film is curved; the buffer film is enclos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ock-proof space to form a shock-absorbing chamber; and a fixed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hock-proof chamber. The end of the fixed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positive pole runner, the positive pole runner is adsorbed by a negative pole magnetic sphere located in the shock absorber chamber, and an auxiliary block is arranged in the shock absorber space center. The inert gear shaft of the engine hydraulic pump with shock-proof func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uffer and reduce the vibration force transmitted from the active gear to the inert gear by its own structure to the greatest extent, so that the inert gear itself is not affected, and the vibration force will not be transmitted to the driven gear, so as to ensure the normal meshing of the inert gear with the active gear and the driven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特别是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
技术介绍
惰齿轮是两个不互相接触的传动齿轮中间起传递作用的齿轮,同时跟这两个齿轮啮合,用来改变被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使之与主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用于发动机液压泵的惰齿轮同样起到该功能,而惰齿轮轴则是用于固定惰齿轮位置的轴,它通过自身的轴身与惰齿轮上的轴孔配合实现与惰齿轮的连接,轴的两端则安装于轴座上,而在发动机液压泵运行时,发动机液压泵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的震动,当主动齿轮接收该股震动力后,主动齿轮便会直接通过接触将其传递至惰齿轮上,当惰齿轮出现震动时,从动齿轮同样会出现震动的情况,当齿轮出现震动时,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的摩擦力便会极速增加,导致彼此轮齿的磨损程度极大,易出现打滑的情况,严重时,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甚至会出现脱齿或偏移卡死的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它能够通过自身结构对主动齿轮传递至惰齿轮上的震动力进行最大程度的缓冲减震,使惰齿轮自身不受影响,更不会将震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上,保证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的正常啮合。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以及设于轴身两侧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防震空间;所述防震空间四个边角位置皆设有一缓冲膜,缓冲膜截面呈弧形;所述缓冲膜与防震空间内壁之间围合形成一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内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一正极转轮;所述正极转轮与一位于减震腔室内的负极磁球相吸附;所述防震空间中心设有一辅助块;所述辅助块通过若干弹性杆与防震空间内壁相连接;所述辅助块四个与相应的缓冲膜的边角设有减震孔,左上角的减震孔与右下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一管道相贯通,左下角的减震孔与右上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二管道相贯通;所述减震孔孔口铺设有一减震膜,减震膜与缓冲膜皆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贯通,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贯通的位置设有一浮球,浮球采用轻质材料;所述浮球直径小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直径。所述浮球设有若干贯穿自身的穿孔。所述减震腔室内壁上铺设有橡胶垫。所述弹性杆之间通过弹性带相连接,弹性带与和其相邻的缓冲膜外壁相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可通过弹性杆、缓冲膜、减震膜、正极转轮与负极磁球之间的吸力、浮球形成多道缓冲,最大程度上对传递至惰齿轮轴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震动力对惰齿轮的影响,间接起到缓冲主动齿轮上的震动力的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惰齿轮将震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上,保证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的正常啮合,有效避免震动导致轮齿之间磨损过度的情况,能够有效保证惰齿轮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不会出现打滑或卡死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1以及设于轴身1两侧的连接部2,所述轴身1内设有一防震空间3;所述防震空间3四个边角位置皆设有一缓冲膜4,缓冲膜4截面呈弧形;所述缓冲膜4与防震空间3内壁之间围合形成一减震腔室5;所述减震腔室5内设有一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端部连接有一正极转轮7;所述正极转轮7与一位于减震腔室5内的负极磁球8相吸附;所述防震空间3中心设有一辅助块9;所述辅助块9通过若干弹性杆10与防震空间3内壁相连接;所述辅助块9四个与相应的缓冲膜4的边角设有减震孔11,左上角的减震孔11与右下角的减震孔11通过第一管道12相贯通,左下角的减震孔11与右上角的减震孔11通过第二管道13相贯通;所述减震孔11孔口铺设有一减震膜14,减震膜14与缓冲膜4皆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管道12与第二管道13相贯通,第一管道12与第二管道13贯通的位置设有一浮球15,浮球15采用轻质材料;所述浮球15直径小于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的直径。所述浮球15设有若干贯穿自身的穿孔16。所述减震腔室5内壁上铺设有橡胶垫17。所述弹性杆10之间通过弹性带18相连接,弹性带18与和其相邻的缓冲膜4外壁相切。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惰齿轮通过轴孔安装于惰齿轮轴的轴身上,然后将惰齿轮轴两端的连接部固定于轴座上,此时惰齿轮两侧轮齿分别与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相啮合,当发动机液压泵运行时,产生震动,该震动力更会直接传递至主动齿轮上,主动齿轮则会通过与惰齿轮的啮合将震动力传递至惰齿轮上,此时惰齿轮轴便会接收到惰齿轮上的震动力,传递至惰齿轮轴上的震动力一部分则会通过弹性杆10传递至辅助块9上,另一部分则会直接传递至减震腔室5内。当震动力通过弹性杆10传递至辅助块9上时,辅助块9便会出现震动,此时辅助块9受震动力影响出现晃动,辅助块9则会对弹性杆10进行拉扯或者挤压,弹性杆10随之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弹性,该弹性则会作用至辅助块9上,对辅助块9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使震动力得到消除。当震动力传递至减震腔室5内时,震动力则会通过固定杆6传递至正极转轮7上,正极转轮7在震动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当正极转轮7旋转时,则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则会致使与正极转轮7相吸的负极磁球8被甩动,同时正极转轮7则会将震动力传递至负极磁球8上,负极磁球8在震动时,则会试图脱离正极转轮7,此时正极转轮7则会通过吸力对负极磁球8进行吸引,从而对震动力进行抵消,而在负极磁球8被离心力甩动时,能够通过增加负极磁球8与正极转轮7之间的间距来增加吸力,从而提高吸力对震动力的缓冲效果,而负极磁球8被甩动时,更会对缓冲膜4进行挤压,使缓冲膜4向着防震空间3中部方向变形,随着缓冲膜4变形,缓冲膜4产生弹性,缓冲膜4随之对负极磁球8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在缓冲膜4发生变形的同时,防震空间3中部的气压变大,而辅助块9四个与相应的缓冲膜4的边角设有减震孔11,减震孔11孔口铺设有减震膜14,高压气体的冲击方向正对减震膜14,因此气体在增压后,会第一时间对减震膜14进行挤压,震动力在传递过程中,则会传递至高压气体中,随着高压气体发生流动,在减震膜14对高压气体进行缓冲时,同样能够对混杂于高压气体中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且高压气体致使减震膜14向着第一管道12或第二管道13内变形时,第一管道12与第二管道13内挤压变大,其内的高压气体则会直接冲击于浮球上,从第一管道12或第二管道13内流动的高压气体极易形成对流,从浮球15两侧对浮球15进行冲击,此时浮球15作为一个中介,可以形成一道缓冲,使对流的高压气体得到有效缓冲,若是浮球15对减震膜14进行冲击,减震膜14同样会对浮球15上的震动力进行缓冲,而浮球15对减震膜14冲击时,减震膜14向着辅助块9外变形,此刻减震膜14则会对防震空间3内的高压气体进行缓冲减震。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可通过弹性杆10、缓冲膜4、减震膜14、正极转轮7与负极磁球8之间的吸力、浮球15形成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以及设于轴身两侧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防震空间;所述防震空间四个边角位置皆设有一缓冲膜,缓冲膜截面呈弧形;所述缓冲膜与防震空间内壁之间围合形成一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内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一正极转轮;所述正极转轮与一位于减震腔室内的负极磁球相吸附;所述防震空间中心设有一辅助块;所述辅助块通过若干弹性杆与防震空间内壁相连接;所述辅助块四个与相应的缓冲膜的边角设有减震孔,左上角的减震孔与右下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一管道相贯通,左下角的减震孔与右上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二管道相贯通;所述减震孔孔口铺设有一减震膜,减震膜与缓冲膜皆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相贯通,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贯通的位置设有一浮球,浮球采用轻质材料;所述浮球直径小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震功能的发动机液压泵惰齿轮轴,包括轴身以及设于轴身两侧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身内设有一防震空间;所述防震空间四个边角位置皆设有一缓冲膜,缓冲膜截面呈弧形;所述缓冲膜与防震空间内壁之间围合形成一减震腔室;所述减震腔室内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端部连接有一正极转轮;所述正极转轮与一位于减震腔室内的负极磁球相吸附;所述防震空间中心设有一辅助块;所述辅助块通过若干弹性杆与防震空间内壁相连接;所述辅助块四个与相应的缓冲膜的边角设有减震孔,左上角的减震孔与右下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一管道相贯通,左下角的减震孔与右上角的减震孔通过第二管道相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啟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能胜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