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3841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发动机驱动部、从动部、电机驱动部、动力输出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分别连接发动机以及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电机驱动部以及动力输出部相连,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以及点电机驱动部相连,并对其输出的转速进行检测,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部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置电机驱动部,且所述电机驱动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进而防止了在换挡过程中动力的中断。

A Hybri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its working method, including an engine driving part, a driven part, a motor driving part, a power output part and a control part, wherein the engine driving part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n engine and a driven part, and the driven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driving part and the power output part, and the control part and the power output part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motor driving part is connected, and its output speed is tested, and the motor driving part is controlled to run.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a motor driving part is provided, and the motor driving part is always in working state, thereby preventing power interruption in the shif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混合动力技术,因为混合动力技术具有降低油耗及排放等优点,同时还能提高车辆动力性。并且随着石油价格的走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合动力机动车辆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混动变速箱,从结构上来说,包括:CVT混动变速箱、DCT混动变速箱、AT混动变速箱,该类变速箱制造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AMT传动系统技术国内相对具有一定的基础,且由于AMT技术是在原来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做改动,成本投入很低。因此,我国现阶段,选择AMT技术实现汽车自动变速,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作出切实的选择,AMT技术将在较长时间内在中国国产汽车上充当起汽车自动变速的领头羊,利用AMT技术实现的混合动力轿车必将成为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但是传统AMT变速箱在发动机独立驱动和(驱动电机位置在离合器之后,变速箱之前)混合动力驱动模式中的换挡过程出现的动力中断现象——如:发动机档换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断开离合器,再将2档同步器置于空挡(断开与2档从动齿轮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发动机或电机的动力均无法驱动车轮转动,从而出现动力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防止换挡时动力中断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包括发动机驱动部、从动部、电机驱动部、动力输出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分别连接发动机以及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电机驱动部以及动力输出部相连,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以及点电机驱动部相连,并对其输出的转速进行检测,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部运行。较佳的,所述电机驱动部包括第三轴、电机、电机第一齿轮、电机第二齿轮以及电机同步器,其中,所述电机与第三轴相连驱动第三轴运行,所述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电机第二齿轮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所述电机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并位于所述电机第一齿轮和电机第二齿轮之间,且分别与电机第一齿轮或电机第二齿轮单独配合。较佳的,所述从动部包括第二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三从动齿轮、主减器主动齿轮以及二档同步器,所述主减器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以及第三从动齿轮均固定设在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所述主减器主动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之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之间,并与所述电机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二档同步器设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之间,进而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配合。较佳的,发动机驱动部包括第一轴、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以及三四档同步器,所述第一轴的一端通过离合器与发动机相连,所述第三主动齿轮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离合器之间,所述三四档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相啮合。较佳的,所述动力输出部包括差速器、主减器从动齿轮以及输出半轴,所述主减器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差速器上,并与主减器主动齿轮相啮合,将运动输入至所述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连接输出半轴,并通过输出半轴将运动进行输出。较佳的,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输出半轴以及电机同步器相连,对输出半轴的转速进行检查,并同时控制所述电机同步器的运行。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工作方法,包括纯电机驱动和混合动力驱动,所述纯电机驱动时,所述电机驱动第三轴运动,将动力通过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传递至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并通过发动机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轴旋转,带动所述动力输出部运行;当混合动力驱动时,所述电机驱动第三轴运动,将动力通过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传递至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同时发动机运行驱动发动机驱动部运行,并通过发动机驱动部驱动所述第二轴旋转,带动所述动力输出部运行。较佳的,所述纯电机驱动包括:一档输出,二档输出以及三档输出,于一档输出时,离合器断开,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二齿轮结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于二档输出时,离合器断开,电机第一齿轮与电机同步器结合,二档同步器与第二从动齿轮结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于三档输出时,离合器断开,电机第一齿轮与电机同步器结合,三四档同步器与第三主动齿轮结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较佳的,所述混合动力驱动包括:电机一档输出且发动机多档位变化以及电机与发动机均为多档位变换;所述电机一档输出且发动机多档位变化包括:电机一档且发动机二档输出、电机一档且发动机三档输出;所述电机与发动机均为多档位变换包括:电机二档且发动机二档输出、电机三档且发动机三档输出。较佳的,于电机一档且发动机二档输出时,离合器闭合,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二齿轮结合,二档同步器与第二从动齿轮结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于电机一档且发动机三档输出时,离合器闭合,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二齿轮结合,三四档同步器与第三主动齿轮结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于电机二档且发动机二档输出时,离合器闭合,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一齿轮结合,二档同步器与第二从动齿轮集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于电机三档且发动机二档输出时,离合器闭合,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一齿轮结合,三四档同步器与第三主动齿轮集合,其他各档同步器均脱开。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电机驱动部,且所述电机驱动部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进而防止了在换挡过程中动力的中断。(2)所述电机驱动部中设置电机同步器,可以分别于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电机齿轮相配,所述电机同步器与电机第一齿轮结合时可以进行档位的调节,而与所述第二电机齿轮相结合时则可以通过第二轴直接对第二轴提供动力。(3)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P2混动和P3(驱动电机位置在变速箱之后,主减速器之前)混动的运行模式进行了结合,同时防止P2混动模式中,动力供应中断的问题。(4)同时电机反转可以实现变速箱的倒挡功能。(5)同时车辆停止状态时,发动机为电池包进行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发动机;2、离合器;3、轴承;4、二档同步器;5、第二主动齿轮;6、第三主动齿轮;7、三四档同步器;8、第四主动齿轮;9、第五主动齿轮;10、五档同步器;11、第一轴;12、第二轴;13、第五从动齿轮;14、第四从动齿轮;15、电机;16、第三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电机第一齿轮;19、电机同步器;20、差速器;21、输出半轴;22、第三轴;23、电机第二齿轮;24、主减器从动齿轮;25、主减器主动齿轮;26、第一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作具体阐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包括发动机驱动部、从动部、电机驱动部、动力输出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分别连接发动机1以及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电机驱动部以及动力输出部相连,其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进行检查,并控制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驱动部、从动部、电机驱动部、动力输出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分别连接发动机(1)以及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电机驱动部以及动力输出部相连,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以及点电机驱动部相连,并对其输出的转速进行检测,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部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3 CN 2017113244949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驱动部、从动部、电机驱动部、动力输出部以及控制部,其中,所述发动机驱动部分别连接发动机(1)以及从动部,所述从动部与所述电机驱动部以及动力输出部相连,所述控制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以及点电机驱动部相连,并对其输出的转速进行检测,并控制所述电机驱动部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驱动部包括第三轴(22)、电机(15)、电机第一齿轮(18)、电机第二齿轮(23)以及电机同步器(19),其中,所述电机(15)与第三轴(22)相连驱动第三轴(22)运行,所述电机第一齿轮(18)以及电机第二齿轮(23)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三轴(22)上,所述电机同步器(19)设置在所述第三轴(22)上并位于所述电机第一齿轮(18)和电机第二齿轮(23)之间,且分别与电机第一齿轮(18)或电机第二齿轮(23)单独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部包括第二轴(12)、第一从动齿轮(26)、第二从动齿轮(17)、第三从动齿轮(16)、主减器主动齿轮(25)以及二档同步器(4),所述主减器主动齿轮(25)、第一从动齿轮(26)以及第三从动齿轮(16)均固定设在所述第二轴(12)上,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6)位于所述主减器主动齿轮(25)与第三从动齿轮(16)之间,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6)与所述电机第二齿轮(23)相啮合;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活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轴(1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6)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16)之间,并与所述电机第一齿轮(18)相啮合;所述二档同步器(4)设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26)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之间,进而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7)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发动机驱动部包括第一轴(11)、第二主动齿轮(5)、第三主动齿轮(6)以及三四档同步器(7),所述第一轴(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发动机(1)相连,所述第三主动齿轮(6)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11)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5)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轴(12)上,并位于所述第三主动齿轮(6)与所述离合器(2)之间,所述三四档同步器(7)设置在所述第一轴(1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主动齿轮(5)与第二从动齿轮(17)相啮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6)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16)相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部包括差速器(20)、主减器从动齿轮(24)以及输出半轴(21),所述主减器从动齿轮(24)设置在所述差速器(20)上,并与主减器主动齿轮(25)相啮合,将运动输入至所述差速器(20),所述差速器(20)连接输出半轴(21),并通过输出半轴(21)将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波饶海生罗玉龙周培良朱江李通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