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门开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63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后门开闭装置,其特征是,在驾驶席一侧可自由摆动地设置有操作杆,同时该操作杆的前端与基端连接部相连,在助手席一侧设置有前端连接部,并且在该前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直线导轨,该直线导轨与连杆相连接,连杆与设置在后门上的解锁装置相连接,另外,由做成倒U形的推挽缆索构成的传动部连接地配置在基端连接部与前端连接部之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作业性高、上下车方便及操作性良好的汽车后门开闭装置。以往这种公知的开闭装置如图5所示,一端带有操作杆a另一端带有曲柄b的曲柄杆c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前面座的下面。同时,上述操作杆a位于驾驶席一侧,曲柄b位于助手席一侧,而且,连杆d的一端与上述曲柄杆c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后门上的解锁装置e连接。但是,在这种装置中,曲柄臂的摆动面是在与汽车前后方向平行的垂直面内,并且,开闭门所需要的冲程施加给连杆d,这就需要曲柄臂的长度与座席高度大致相同,结果曲柄臂的前端部分在上下车时会妨碍顾客,有可能划破衣服,造成伤害。最近,随着汽车的高档化,驾驶席与助手席之间需要安装控制箱等种种机器,在最恶劣的场合会导致无法安装曲柄杆c,为了不与曲柄杆c发生干涉,控制箱的位置设置得高一些,这样导致了要在该位置进行开槽作业、带来了作业性显著恶化的缺点。又如附图说明图11所示,在操作杆a的操作力传递给连杆d,使解锁装置e锁定及开闭后门时,解锁装置e有以下缺点。以往公知的车门开闭装置的解锁装置e如图11所示,连杆d与操作杆a连接的基端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设置在连杆d另一端的配合销k可自由滑动地连接在连接板g的长孔h中,连接板g设置在后门里面的安装基板f上,可自由摆动的解除杆j的一端与缆索i相连,另一端与连杆d的一端接触,并设置成受朝非作动方向的弹簧力作用,而缆索i与门锁定装置相连。在这样的车辆开闭装置中,连杆d的配合销k在连接板g的长孔h内移动进行锁定,之后后门开启,但是,由于在锁定后连杆d的配合销k也可以在长孔h内自由移动,因而,在打开后门的状态下进行随后的操作时会出现下述问题①在进一步的开启操作途中,当从开启后门向锁定操作变更时,直到连杆d的配合销k在长孔h内进行后退移动时,才进行后门锁定动作。②在锁定途中停止操作时,由于锁定途中的后门存在着朝锁定方向的惯性力,使具有长孔h的连接板g相对于连杆d的配合销k前进地移动,之后后退地移动,使后门处于停止状态。③在全部打开时,全开的反作用力引发后门锁定方向的惯性力,与上述②的情况一样,也会引起后门的只有长孔h部分的连接板g相对于连杆d往复运动。其结果是,后门的动作与操作杆a的操作动作不完全一致,从而出现损害开闭操作的感觉并使后门的动作稳定性恶化的缺点。另外,对于上述解锁装置e的缺点(第二主题),在消除第一主题的曲柄杆c的缺点的本专利技术改进结构中,将解锁装置e的缺点一并进行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需要以往所必需的操作而显著提高操作性能,并且防止了在上下车时衣物等被污损的汽车后门开闭装置。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上下车时的问题及操作性能恶化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用第一及第二导向管来保护、限制推挽缆索的内缆,将推挽缆索做成倒U形以提高组装作业性,使与后门连接的连杆水平方向移动而没有垂直面内的摆动位置的汽车后门开闭装置。图1是本专利技术汽车后门开闭装置的简要平面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表示后门关闭状态的图1的B向视图;图4是表示后门开启状态的图1的B向视图;图5是以往后门开闭装置的传动部分的简要立体图;图6是门全闭时门晃动防止机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7是锁定解除时的门晃动防止机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8是门开闭时的门晃动防止机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9是门晃动防止机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10是门晃动防止机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图11是以往车门开闭装置的解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下面参照附图叙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汽车后门RD的开闭装置由驾驶席FSR一侧的操作部2、基端连接部3、传动部4、前端连接部5、连杆6及后门RD的解锁装置7组成。操作部2及基端连接部3配置在驾驶席FSR近傍,传动部4由推挽缆索8构成,同时,在汽车后部座席RS的下方,将推挽缆索8的两端与汽车的前方呈倒U字形配置,前端连接部5具有直线导轨9,配置在助手席FSL的近傍,在后门RD上设置的解锁装置7与前端连接部5之间配置有连杆6。另外,对于由推挽缆索8构成的传动部4的配置状态,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如果将传动部4配置在驾驶席FSR近傍所设的操作部2与后门RD或助手席FSL近傍设置的直线导轨9之间,便可以将传动部4设置有任何位置。此外,在操作部2上,如图1、2所示,在驾驶席FSR一侧以垂直状态将第一托架11固定在汽车的车地板10上,呈L状的操作杆12的中间部位枢支在该第一托架11上,可自由摆动地设置在垂直面内。另外,在基端连接部3上,如图1、2所示,在驾驶席FSR一侧的中心柱SP1的下方车地板10上,通过安装部件13设置有第一导向管14,该第一导向管14具有在汽车前后方向上大于开闭后门RD所必需的行程的长度,第一杆15可自由移动地插入该第一导向管14内,该杆15的基端枢装在操作杆12的前端。在前端连接部5上,如图1、3所示,在助手席FSL一侧的中心柱SP2的下方车地板10上,沿汽车前后方向配置有直线导轨9,在该直线导轨9的导向托架16上方所穿设的长孔17上可自由滑动地设置有销等连接体18。在直线导轨9的汽车前后方向的一端(本实施例的后侧)设置有第二导向管19,该第二导向管19具有在汽车前后方向上大于开闭水平的后门RD所需行程的长度,同时,在该第二导向管19内可自由移动地插入有第二杆20,这样,第二杆20的前端与直线导轨9的连接体18相连接。如上所述,倒U字形设置的推挽缆索8由外缆21和内缆22构成,同时,推挽缆索8的外缆21的基端及前端分别与第一导向管14及第二导向管19相连,并且,推挽缆索8的内缆22的前端侧在插入第二导向管19内的状态下与第二杆20的基端相连(参照图3),一侧内缆22的基端侧与插入第一导向管14内的第一杆15的前端相连接(参照图2)。如图3、4所示,弯曲成合适形状的连杆6的基端枢装在前端连接部5的连接体18上,同时,其前端与设置在后门RD上的解锁装置7相连接,通过连杆6的水平移动,如下文所述的那样,驱动解锁装置7,解除后门RD的锁定,通过连杆6继续水平移动,使后门RD开闭。下面,参照图6及其后的附图,对利用与上述第一主题有关的传动部4的其它结构来传递操作力的解锁装置7的结构(第二主题)进行说明。如图4、图9所示,30是固定在车辆后门RD里面下方的安装基板,如图6至图10所示那样,在设置于该安装基板30上的连接板31朝车内部方向水平突出的板片32上,形成前后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的长孔33,设置于连杆6另一端的配合销34贯穿插入该长孔33中,连杆6与后门RD的连接板31可自由滑动地相连。如图6至图10所示,35是锁定用解除杆,该解除杆35的一端形成缆索连接片36,另一端形成承压片37,在垂直面内通过枢支在后门RD里面的销38可自由摆动地枢装着解除杆35。这样,解除杆35的缆索连接片36与缆索39的另一端相连,缆索39连接在安装于后门RD的门锁装置(图中未示)上,通过解除杆35的摆动对门锁装置进行解锁(锁定)操作。另外,如图6至图10所示,解除杆35由螺旋弹簧、螺旋形板簧等施压部件41朝非作动方向施压,解除杆35上的承压片37与挤压片40相接触,该挤压片40安装于在连接片31的长孔33内前后移动的连杆6的端部上。如图6至图10所示,42是限制解除杆35摆动、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门开闭装置,其特征是,在驾驶席一侧可自由摆动地设置有操作杆,同时该操作杆的前端与基端连接部相连,在助手席一侧设置有前端连接部,并且在该前端连接部上设置有直线导轨,该直线导轨与连杆相连接,连杆与设置在后门上的解锁装置相连接,另外,由做成倒U形的推挽缆索构成的传动部连接地配置在基端连接部与前端连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桥万由
申请(专利权)人:东伸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