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座垫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22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摩托车座垫锁结构,该座垫锁包括有座体、扣件、挡件及弹性元件,藉由一枢接轴件来令扣件及挡件被枢接于前座体与后座体之间,藉此可令扣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形成近等高的设置,再将弹性元件的二端分别勾卡于挡件的卡勾部及扣件的卡勾部,并将该拉动引线套设于前座体的引线连接部上,并令拉动引线的前端连结于挡件的连接部上,而后再由固定部将座垫锁锁固于车体上,其主要在于:该扣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形成近等高方式的设置,且扣件与挡件的卡掣点位于扣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的下方,另挡件的枢接部下方向一侧弯折后延设有拉动力臂,该拉动力臂系向上弯曲,藉此可降低座垫锁的整体高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锁结构,尤其是可降低座垫锁整 体高度的结构。
技术介绍
速克达型摩托车l如图1所示,至少会设置一供驾驶人及乘 客承座用的座垫1 1 ,另于座垫1 1下方设置有供车辆使用人存放物品的置物箱l 2,因此为让座垫l l有一稳定的定位,以及让置物箱1 2具隐蔽性,而会于座垫1 1的后方设置有一座垫锁2 ;如图2所示,该座垫锁2包括有一座体2 1 ,该座体2 1的近中央处 凹设有一凹槽2 11,该凹槽2 1 1恰可供设于座垫1 1底面的勾 件1 1 1的插入,另于凹槽2 1的下方二侧分别枢设有一扣件2 2 及一挡件2 3,该扣件2 1上方藉由一凹设一缺口来形成一扣部 221,扣件2 l的下方设有一枢接部2 2 2,藉此可令扣件22得以 枢设于座体2 1上,扣件22于扣部2 2 1的下方设有卡掣部2 2 3 ,该卡掣部2 2 3的前端设有卡掣面2 2 3 1 ,扣件2 2的下端 连结有回复用的弹性元件2 4;另、该挡件2 3上方设有枢接部2 3 1 ,藉此可令挡件2 3得以枢设于座体2 1上,挡件2 3于枢接 部2 3 1的下方处凸设有挡部2 3 2 ,挡件2 3自枢接部2 3 1向 下延设有一较长长度的拉动力臂2 3 3,拉动力臂2 3 3的下端连 结一拉动引线2 5。现有的座垫锁2主要藉由扣件2 2的扣部2 2 l来勾扣于座 垫1 1的勾件1 1 1上,再藉由扣件2 2的卡掣部2 2 3与挡件2 3的挡部2 2 3相抵掣,使座垫l 1被稳固的扣合于座垫锁2上, 当摩托车使用人欲开起座垫1 l时,如图3所示,摩托车使用人只 须藉由主开关锁或其他的控制掣来拉动拉动引线2 5 ,来令挡件2 3的挡部2 3 2不再抵掣于扣件2 2的卡掣部2 2 3的可掣面2 2 3 l上,该扣件2 2即可藉由弹性元件2 5的作用,使扣件2 2 的扣部2 2 1向后退,藉此扣部2 2 1即可对座垫l 1的勾件l 1 l解除勾扣的状态,而令座垫l1得以可被掀启。现有的座垫11 锁2藉由上述构造固然可达成座垫1 1被锁固的目的,但现有的座 垫锁2其扣件2 2的枢接部2 2 2与挡件2 3的枢接部2 3 2 ,以 及扣件2 2与挡件2 3二者的卡掣点A,三者间成上下积层方式配 设,因此会造成整体的所的高度增加,且挡件2 3为了能具有省力 化的目的,其拉动力臂2 3 3皆会保持有相当长的长度,因此更无 法让座垫锁2的整体高度无法有效的降低。当座垫锁2的高度不能 有效的降低,然而在摩托车总高度的限制下,因此会直接影响到设 于座垫锁2下方的电池1 3的配置(请同时配合图l参阅),一般 业者为迁就座垫锁2的高度无法有效下降的缺失,被迫将配置于座 垫锁2下方的电池1 3以横倒方式来安置,但当电池1 3被横倒方 式安置时,无疑的会使电池l 3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的损害。为解决现有座垫锁2的缺点,开发出如图4所示的另一现有 座垫锁3 ,该座垫锁3将扣件3 2的枢接部3 2 1与挡件3 3的枢 接部3 3 1成等高方式配设,另将扣件3 2与挡件3 3的抵掣点A 配设于座体3 1底端3 1 1夕卜,并且将挡件3 3的拉动力臂3 3 2 向下延设至座体3 1的底端3 1 1外,藉此期欲降低座垫锁3的整体的高度。但该种座垫锁3事实上并无法有效的让座垫锁3的整体 高度降低,且由于其拉动力臂3 3 2直接向下延设至座体3 1的底 端3 1 l外,此更徒增拉动引线(图示中未示出)配设困难度的提 升而已。因此,以上二种座垫锁2、 3皆无法有效解决座垫锁高度无 法降低,而会影响其他部品配置困难的缺失产生,因此如何能改善 现有座垫锁的缺失,是目前摩托车业者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座垫锁结构,该座垫 锁包括有座体、扣件、挡件及弹性元件,藉由一枢接轴件来令扣件 及挡件被枢接于前座体与后座体之间,藉此可令扣件的枢接部与挡 件的枢接部形成近等高的设置,再将弹性元件的二端分别勾卡于挡 件的卡勾部及扣件的卡勾部,并将该拉动引线套设于前座体的引线 连接部上,并令拉动引线的前端连结于挡件的连接部上,而后再由 固定部将座垫锁锁固于车体上,其主要在于该扣件的枢接部与挡 件的枢接部形成近等高方式的设置,且扣件与挡件的卡掣点位于扣 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的下方,另挡件的枢接部下方向一侧弯 折后延设有拉动力臂,该拉动力臂向上弯曲,藉此可降低座垫锁的 整体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 一种摩托车座垫锁结构,该座垫锁包括 有座体、扣件、挡件及弹性元件,藉由挡件的枢接部的中心与挡部 所连成的假想线,与扣件枢接部中心与卡掣部的卡掣面所连成的假 想线,该二假想线所形成的夹角近于9 0度而略大于9 0度,藉此可达成座垫锁开启省力化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摩托车座垫锁配置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座垫锁的立体图。图3是图2座垫锁开启示意图。图4是另一现有座垫锁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座垫锁的立体图。图6、 7是本专利技术座垫锁的动作示意图。图8、 9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的比较示意图。图IO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易于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配合附图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座垫锁结构4 ,主 要包括有座体5、 一扣件6、 一挡件7及一弹性元件8。该座体5,由一前座体5 l及一后座体5 2所构成,该前座 体5 1的本体5 1 1近中央处凹设有凹槽5 1 2 ,凹槽5 1 2的二 侧各设有成近等高状的枢接孔5 13、 5 1 4,本体5 1 l底端的 一侧设有一固定部5 15,固定部5 1 4上设有固定孔5151, 固定部514的侧上方于本体511的一侧边设有具侧向开口的 引线连接部5 16;该后座体5 2的本体5 2 1近中央处凹设有凹 槽5 2 2 ,该凹槽5 2 2的二侧各设成近等高状的枢接孔5 2 3 、 5 2 4,另于本体5 2 1的底端的一侧设有固定部5 2 5,固定部 5 2 4上具有固定孔5 2 5 1;该前座体5 1的凹槽5 1 2与后座体5 2的凹槽5 2 1成前后对应状,藉此前座体5 1的二枢接孔 513与后座体5 2的枢接孔5 2 3 、 5 2 4也成前后对应。扣件6于前侧方凹设一凹槽6 1 l来形成扣部6 1,扣部61 右侧下方设有贯穿孔构成的枢接部6 2 ,该枢接部6 2恰与前座体5 1的枢接孔5 1 3及后座体5 2的枢接孔5 2 3相对应,藉此藉 由一枢接轴件S来令扣件6被枢接于前座体5 l与后坐体5 2之 间,另于枢接部6 1下方的一侧边上设有一卡掣部6 4,该卡掣部6 4至少具有一卡掣面6 4 1;扣件6的一侧下端设有卡勾部63, 该卡勾部6 3可供弹性元件8—端勾卡用。挡件7上方设有贯穿孔构成的枢接部7 1,该枢接部7 l恰 与前座体5 1的枢接孔5 1 4及后座体5 2的枢接孔5 2 4相对 应,藉此藉由一枢接轴件S l来令挡件7被枢接于前座体5 l与后 坐体5 2之间,枢接部7 1下方向一侧弯折后延设有拉动力臂72, 该拉动力臂7 2向上成横向U型状弯曲,藉此俾使拉动力臂7 2保 持应有的长度外,且可避免拉动力臂7 2超出座垫锁4的底端,另 该拉动力臂7 2上设有可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座垫锁结构,所述座垫锁包括座体、扣件、挡件及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扣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形成近等高方式的设置,且扣件与挡件的卡掣点位于扣件的枢接部与挡件的枢接部的下方,另挡件的枢接部下方向一侧弯折后延设有拉动力臂,拉动力臂向上弯曲,藉此可降低座垫锁的整体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秀萍李基正林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李基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