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太明专利>正文

交通系统与轨道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622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对并列设置,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均包括支撑墙与基座,支撑墙上设有第一车道,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由此可知,该轨道具有两个车道,且这两个车道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空间内,如此,使得道路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解决道路容车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可分类进行通车,即,第一车道可作为特殊通道,比如消防或者急救等,第二车道则可作为载客或者载货通道,如此,通过分类通车使得交通更加有序,从而更有利于解决交通频繁堵车问题,进而有利于保证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

Traffic System and Tr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ffic system and track. The traffic system includes the first track, the second track, the first car body and the second car body. The first track and the second track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each other. Both the first track and the second track include a support wall and a base. The support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ane, and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lan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track has two lanes, and the two lanes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altitudes of space, so that the road space can be fully utilized, thus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road capac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st lane and the second lane can be classified for traffic, that is, the first lane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channel, such as fire fighting or first aid, and the second lane can be used as a passenger or cargo channel. Thus, the classified traffic can make the traffic more orderly,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solving the problem of frequent traffic jams, and thus to ensuring the personal safety of travel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系统与轨道
本技术涉及交通
,特别是涉及一种交通系统与轨道。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交通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当车辆迅速增多时,交通堵塞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在节假日期间或者上下班高峰期间,交通堵塞现象更是随处可见,道路上堵满了车辆,交通系统严重瘫痪,以致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从而严重危及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交通系统与轨道,它能够有效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从而有利于保证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均包括基座与装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墙,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车道,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之间,所述第一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上行驶;所述第二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上行驶。上述的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相对并列设置,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均包括支撑墙与基座,支撑墙上设有第一车道,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由此可知,该轨道具有两个车道,且这两个车道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空间内,如此,使得道路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解决道路容车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问题。同时,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可分类进行通车,即,第一车道可作为特殊通道,比如消防或者急救等,第二车道则可作为载客或者载货通道,如此,通过分类通车使得交通更加有序,从而更有利于解决交通频繁堵车问题,进而有利于保证出行人员的人身安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上还均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体与第二电源体,所述第一电源体装设在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第二车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电源体装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电源体与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支撑墙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车体上设有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源体接触导电;所述第二车体上设有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源体接触导电。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动力车道,所述动力车道与所述第二车道并列设置,所述动力车道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凹部或者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车体包括车轮轴、与连接在所述车轮轴上的车轮、齿轮轴及连接在所述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车轮与所述第二车道滚动配合,所述齿轮轴套设在所述车轮轴上,且所述齿轮轴能在所述车轮轴内来回移动;所述齿轮轴在所述齿轮轴内沿朝着动力车道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能与所述第一凹部啮合;或者所述齿轮轴在所述车轮轴内沿朝着动力车道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的齿槽能与所述第一凸部啮合。一种轨道,包括:基座;支撑墙,所述支撑墙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车道,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所述第一车道在所述支撑墙上沿所述支撑墙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车道在所述基座上沿所述支撑墙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上述的轨道,包括基座与支撑墙,支撑墙上设有第一车道,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支撑墙装设在基座上,第一车道设置在支撑墙上,而第二车道设置在基座上。由此可知,该轨道具有两个车道,且这两个车道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空间内,如此,使得道路空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解决道路容车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有利于缓解交通堵塞问题。进一步地,轨道还包括动力车道,所述动力车道的行驶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凹部或者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凹部用于与第二车体的齿轮的齿根啮合;或者所述第一凸部用于与第二车体的齿轮的齿槽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道的行驶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凹部或者多个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用于第一车体的齿轮啮合;或者所述第二凸部用于与第一车体的齿轮的齿槽啮合。进一步地,轨道还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体与第二电源体,所述第一电源体用于与第一车体的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体用于与第二车体的电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体包括第一绝缘体与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体装设在所述支撑墙其中一侧面上,所述第一导电体用于与所述第一车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体包括第二绝缘体与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二导电体通过所述第二绝缘体装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体用于与所述第二车体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墙上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电源体的第一防护件;所述第一防护件上设有防侧翻组件,所述防侧翻组件用于与第一车体上的安全件配合以支撑所述第一车体。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电源容纳体,且所述电源容纳体与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支撑墙的同一侧,所述电源容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装入第二电源体;所述支撑墙上设有用于遮盖所述电源容纳体的第二防护件;所述电源容纳体、所述第一防护件及所述第二防护件上均设有滴水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交通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结构示意的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交通系统局部结构示意的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轨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述的轨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电源体在支撑墙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轨道,110、基座,111、安装孔,120、支撑墙,121、第一防护件,122、防侧翻组件,1221、连接件,1222、抵触件,123、插槽,124、第二防护件,125、滴水檐,130、第一车道,131、第二凹部,132、侧挡件,140、第二车道,150、动力车道,151、第一凹部,160、电源容纳体,161、容纳腔,162、侧板,163、顶板,170、加强筋,180、第一电源体,181、第一绝缘体,182、第一导电体,183、第一接线柱,184、第二接线柱,185、主电源板,186、绝缘体加固件,187、绝缘盖,190、第二电源体,191、第二绝缘体,192、第二导电体,200、第二轨道,300、第一车体,310、第一导电组件,311、第一固定件,312、第一滑动导电件,313、导线,314、保护套,315、第一轴承,3151、第一开口,320、安全件,400、第二车体,410、车轮轴,420、第二导电组件,421、第二固定件,422、第二滑动导电件,430、齿轮轴,440、车轮,450、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均包括基座与装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墙,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车道,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之间,所述第一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上行驶;所述第二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上行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相对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均包括基座与装设在所述基座上的支撑墙,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一车道,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二车道;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支撑墙之间,所述第一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一车道上行驶;所述第二车体能在所述第一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所述第二车道上行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上还均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体与第二电源体,所述第一电源体装设在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第二车道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电源体装设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电源体与所述第二车道均位于所述支撑墙的同一侧;所述第一车体上设有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一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电源体接触导电;所述第二车体上设有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电源体接触导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均设有动力车道,所述动力车道与所述第二车道并列设置,所述动力车道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凹部或者多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车体包括车轮轴、与连接在所述车轮轴上的车轮、齿轮轴及连接在所述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车轮与所述第二车道滚动配合,所述齿轮轴套设在所述车轮轴上,且所述齿轮轴能在所述车轮轴内来回移动;所述齿轮轴在所述车轮轴内沿朝着动力车道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的齿根能与所述第一凹部啮合;或者所述齿轮轴在所述车轮轴内沿朝着动力车道方向移动时,所述齿轮的齿槽能与所述第一凸部啮合。4.一种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撑墙,所述支撑墙装设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墙上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太明唐宇峰唐宇擎唐宇鑫祝子扬
申请(专利权)人:唐太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