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2515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纳米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含有蜂毒素脂质体,所述蜂毒素脂质体至少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载体。具有材料安全易得、制备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脂质体制剂粒径大小和均一性理想、载药量大、制剂稳定、易于保存、蜂毒素泄漏少、无溶血作用、毒性低、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可功能化修饰、具有在循环系统中的长循环和肿瘤的主被动靶向分布功能等特点,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A nano-preparation of melittin liposom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ovel nano-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in particular to a melittin liposome nano-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melittin liposome nano-preparation comprises a melittin liposome,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melittin, an anionic polymer and a cationic lipid carrier.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safety, easy access, simple preparation and strong repeatability, ideal particle size and uniformity, large drug loading, stable preparation, easy preservation, less melittin leakage, no hemolysis, low toxicity, biodegradability,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long-term circulation in circulation system, active and passive targeting distribution of tumors, etc.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scal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纳米药物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蜂毒素(Melittin)是蜂毒(Vonem)中的主要活性物质,约占蜂毒干重的40%,是一个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NH2-GIGAVLKVLTTGLPALISWIKRKRQQ-CONH2),蜂毒素的分子量为2846Dal,具有两亲性,易溶于水,在生理条件下带有6个正电荷。蜂毒素单体的二级结构中有2个α-螺旋结构,中间由铰链结构相连,C末端为正电荷区域。蜂毒素在水中存在两种形式,即在低浓度、低离子强度时为单体的自由结构,而在高浓度、高离子强度时则形成四聚体形式。蜂毒素本身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在抗菌、抗病毒、抗炎症、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蜂毒素可通过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参与抗肿瘤免疫应答或通过如作用于Caspases途径、Bcl-2和BaX蛋白表达等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在黑色素瘤、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功效,在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显示出非常大的潜力。目前,蜂毒素在发展和用于炎症、肿瘤和细菌及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蜂毒素分子本身特殊的α-螺旋结构使其与磷脂膜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极易插入脂质双分子膜并在细胞膜上致孔,因此游离的蜂毒素具有很强的溶血效应和组织毒性,而这种溶血副作用和组织毒性是其走向临床的最主要障碍之一;另外,蜂毒素作为一种多肽药物,极易在给药后在循环系统或组织中被降解代谢,或因所带电荷被其他蛋白或分子等吸附结合,从而导致低生物利用度及潜在的毒性。基于上述问题,开发并利用蜂毒素用于临床疾病治疗急需开发出具有载荷效率高、稳定性好、毒性低、循环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的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蜂毒素临床应用的脂质体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含有蜂毒素脂质体,所述蜂毒素脂质体至少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载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和阴离子聚合物结合形成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可形成脂质双分子膜,所述蜂毒素脂质体包括外层结构和内核结构,所述外层结构包括脂质双分子膜,所述内核结构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与所述蜂毒素的质量比为0.1:1~4:1。可选的,为0.8:1~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脂质体中,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与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2:1~10: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为所含净电荷为负的聚合物分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可为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分离获得的聚合物分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可以是由相同单体或不同单体缩聚而成的,具有相同或不同聚合度的分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选自生物可降解的阴离子聚合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选自聚谷氨酸(PGA)、聚天冬氨酸、透明质酸、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可选自生物提取纯化或合成的蜂毒素多肽及其修饰产物。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至少包含一种阳离子脂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由至少一种阳离子脂质,或阳离子脂质与辅助脂质制备而成。可选的,所述阳离子脂质可以为:DOTMA氯化三甲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OTAP溴化三甲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DOSPA三氟乙酸二甲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2-(2-精胺甲酰氨基)乙基铵;DTAB溴化三甲基十二烷基铵;TTAB溴化三甲基十四烷基铵;CTAB溴化三甲基十六烷基铵;DDAB溴化二甲基双十八烷基铵;DORI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DORIE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ORIE-HP溴化二甲基-3-羟丙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ORIE-HB溴化二甲基-4-羟丁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ORIE-HPc溴化二甲基-5-羟戊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PRIE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六烷氧基丙基铵;DSRIE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八烷氧基丙基铵;DMRIE溴化二甲基-2-羟乙基-2,3-双十四烷氧基丙基铵;DOGSN-(2-精胺甲酰基)-N’,N’-双十八烷基甘氨酰胺;DOSC1,2-二油酰-3-琥珀酰-sn-甘油胆碱酯;DC-Chol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LPLL脂质多聚-L-赖氨酸;SA硬脂胺。可选的,所述阳离子脂质可以为溴化三甲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DOTAP)、氯化三甲基-2,3-二油烯氧基丙基铵(DOTMA)、(3β-[N-N’,N’-二甲基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溴化二甲基双十八烷基铵(DDAB)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所述阳离子脂质可以为溴化三甲基-2,3-二油酰氧基丙基铵(DOTAP);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辅助脂质可以为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胆碱(PC)、胆固醇(Chol)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所述的辅助脂质可以是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粒径范围是60nm~150n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与所述阴离子聚合物相结合,形成表面电位为负的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阳离子脂质载体中的阳离子脂质与该负电性纳米颗粒的结合并驱动阳离子脂质载体形成的脂质双分子膜在该负电性纳米颗粒表面的自组装,从而得到所述蜂毒素脂质体制剂。蜂毒素与阴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力作用结合。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结构中修饰有脂质-聚乙二醇(PEG)或脂质-聚乙二醇-功能分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质-PEG中,脂质可以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脂质-PEG-功能分子中,脂质可以为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功能分子可以为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ARG-GLY-ASP,RGD肽)。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脂质体中,脂质体总脂质与脂质-PEG的摩尔比为95: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脂质体中,脂质体总脂质与脂质-PEG-功能分子的摩尔比为95: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将蜂毒素和阴离子聚合物混合孵育,得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将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与阳离子脂质载体混合孵育,得到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中,所述阴离子聚合物与所述蜂毒素的质量比为0.1:1~4:1。可选的,为0.8:1~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与所述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质量比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含有蜂毒素脂质体,所述蜂毒素脂质体至少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含有蜂毒素脂质体,所述蜂毒素脂质体至少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和阳离子脂质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毒素和阴离子聚合物结合形成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可形成脂质双分子膜,所述蜂毒素脂质体包括外层结构和内核结构,所述外层结构包括脂质双分子膜,所述内核结构包括蜂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纳米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还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a.阴离子聚合物为所含净电荷为负的聚合物分子;b.所述阴离子聚合物为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分离获得的聚合物分子;c.所述阴离子聚合物为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透明质酸、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d.所述蜂毒素为蜂毒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蜂毒素及其修饰产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脂质载体至少包含一种阳离子脂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结构修饰有脂质-聚乙二醇或脂质-聚乙二醇-功能分子。6.一种蜂毒素脂质体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金良叶然徐宇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