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0399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属于过滤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空滤盖体,所述的底座和空滤盖体内设有滤芯,底座的侧部连接有出气组件,底座内设有过滤腔,滤芯卡设在过滤腔内,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进气孔,空滤盖体底部设有进气槽,所述的进气孔和进气槽分别连通底座和空滤盖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向进气,进气均匀,进气量充足,能防止发动机积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
本技术属于过滤器
,涉及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吸进大量的空气,如果空气不经过滤清,空气中悬浮的尘埃被吸入气缸中,就会加速活塞组及气缸的磨损。较大的颗粒进入活塞与气缸之间,会造成严重的“拉缸”现象,这在干燥多沙的工作环境中尤为严重。空气滤清器装在化油器或进气管的前方,起到滤除空气中灰尘、砂粒的作用,保证气缸中进入足量、清洁的空气。在汽车的千千万万个零部件中,空气滤清器是一个极不起眼的部件,因为它不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技术性能,但在汽车的实际使用中,空气滤清器却对汽车(特别是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现有的发动机过滤器为单通道进气,在发动机高负载情况下,进气噪音较大,容易在气缸产生积碳,且维护保养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手持式电动棉花打顶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和空滤盖体,所述的底座和空滤盖体内设有滤芯,底座的侧部连接有出气组件,底座内设有过滤腔,滤芯卡设在过滤腔内,所述的底座上设有进气孔,空滤盖体底部设有进气槽,所述的进气孔和进气槽分别连通底座和空滤盖体内部。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进气孔连通过滤腔,滤芯压设在进气孔上,所述的进气槽有若干个并间隔均匀排列。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底座上且位于过滤腔内设有滤芯支撑柱,所述的滤芯上设有与滤芯支撑柱相配适的小孔,滤芯通过小孔套设在滤芯支撑柱上并与过滤腔卡接。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空滤盖体上设有滤芯定位套,所述的滤芯定位套套设在滤芯支撑柱上且滤芯定位套的端部压设在滤芯上。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滤芯支撑柱底部设有滤芯支撑座,滤芯支撑座位于过滤腔内,所述的过滤腔连接出气组件。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出气组件包括连通过滤腔的弯管,所述的弯管一端连通过滤腔,另一端延伸到底座的侧部。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读的底座侧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气罩,所述的弯管连接出气罩,出气罩上连接有出气罩盖板。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弯管由底座向出气罩方向弯折呈弧形。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出气罩底部设有出气管。在上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中,所述的空滤盖体与底座密封卡接,在空滤盖体内设有一块定位卡板,当空滤盖体与底座卡接时,底座的边缘卡入到定位卡板和空滤盖体的边缘之间。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双向进气,进气均匀,进气量充足,能防止发动机积碳。2、弯管的设计,避免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乱流、噪音。3、可拆卸的方式,便于清洗和保养发动机。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6是图5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图中,底座1、空滤盖体2、滤芯3、出气组件4、过滤腔5、进气孔6、进气槽7、滤芯支撑柱8、滤芯定位套9、滤芯支撑座10、弯管11、出气罩12、出气罩盖板13、出气管14、定位卡板1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所述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设有滤芯3,底座1内设有过滤腔5,滤芯3卡设在过滤腔5内,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6,空滤盖体2底部设有进气槽7,所述的进气孔6和进气槽7分别连通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部。结合图2所示,底座1的侧部连接有出气组件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出气组件4用于连接发动机,实际为发动机提供进气。进气槽7的形状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本技术,采用前后双进气,也即进气孔和进气槽7同时进气,通过滤芯3过滤,保证发动机进气充分,进气均匀,进气噪音小。进气孔6连通过滤腔5,滤芯3压设在进气孔6上,所述的进气槽7有若干个并间隔均匀排列。结合图4所示,底座1上且位于过滤腔5内设有滤芯支撑柱8,所述的滤芯3上设有与滤芯支撑柱8相配适的小孔,该小孔优选为圆孔,滤芯3通过小孔套设在滤芯支撑柱8上并与过滤腔5卡接。空滤盖体2上设有滤芯定位套9,所述的滤芯定位套9套设在滤芯支撑柱8上且滤芯定位套9的端部压设在滤芯3上。滤芯支撑柱8底部设有滤芯支撑座10,滤芯支撑座10位于过滤腔5内,所述的过滤腔5连接出气组件4。结合图3所示,出气组件4包括连通过滤腔5的弯管11,所述的弯管11一端连通过滤腔5,另一端延伸到底座1的侧部。结合图2所示,底座1侧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气罩12,出气罩12底部设有出气管14,所述的弯管11连接出气罩12,出气罩12上连接有出气罩盖板13。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管11由底座1向出气罩12方向弯折呈弧形。空滤盖体2与底座1密封卡接,结合图5所示,在空滤盖体2内设有一块定位卡板15,当空滤盖体2与底座1卡接时,底座1的边缘卡入到定位卡板15和空滤盖体2的边缘之间。本技术的弯管设计,避免发动机进气产生的乱流和噪音,由于进气量充足,可有效防止发动机积碳。弯管还能有效避免空气过滤器被发动机冷却机油污染。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座1、空滤盖体2、滤芯3、出气组件4、过滤腔5、进气孔6、进气槽7、滤芯支撑柱8、滤芯定位套9、滤芯支撑座10、弯管11、出气罩12、出气罩盖板13、出气管14、定位卡板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所述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设有滤芯(3),底座(1)的侧部连接有出气组件(4),其特征在于,底座(1)内设有过滤腔(5),滤芯(3)卡设在过滤腔(5)内,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6),空滤盖体(2)底部设有进气槽(7),所述的进气孔(6)和进气槽(7)分别连通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所述的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设有滤芯(3),底座(1)的侧部连接有出气组件(4),其特征在于,底座(1)内设有过滤腔(5),滤芯(3)卡设在过滤腔(5)内,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进气孔(6),空滤盖体(2)底部设有进气槽(7),所述的进气孔(6)和进气槽(7)分别连通底座(1)和空滤盖体(2)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6)连通过滤腔(5),滤芯(3)压设在进气孔(6)上,所述的进气槽(7)有若干个并间隔均匀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且位于过滤腔(5)内设有滤芯支撑柱(8),所述的滤芯(3)上设有与滤芯支撑柱(8)相配适的小孔,滤芯(3)通过小孔套设在滤芯支撑柱(8)上并与过滤腔(5)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防积碳的发动机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滤盖体(2)上设有滤芯定位套(9),所述的滤芯定位套(9)套设在滤芯支撑柱(8)上且滤芯定位套(9)的端部压设在滤芯(3)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进气低噪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和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