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94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6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注塑机构用于向料带上搭载的批量端子注塑胶体并批量形成线圈骨架,注塑机构具有平行于料带运动方向的横向和垂直于横向的纵向,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模具、为注塑模具提供支撑的压合机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相对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定模和动模分别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分别嵌设在定模板和动模板内的定模仁和动模仁,定模仁和动模仁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注塑模具有用于料带进入的入口和用于料带移出的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注塑机构能够连续生产线圈骨架,且为自动进料和出料,避免工人反复手动工作,大幅提高线圈骨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An Injection Molding Mechanism for Coil Framewor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jection mechanism of a coil skeleton, which is used to inject plastic body into batch terminals mounted on a material belt and form a coil skeleton in batches. The injection mechanism ha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parallel to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material belt. The injec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n injection mould, a press platform supporting the injection mould, and the injection mould includes a fixing mould and a relative fixing mould. Mould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Mould fixing and dynamic models include fixed and dynamic templates, fixed and dynamic modules embedded in fixed and dynamic template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several first and second cavities distributed in turn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on the fixed and dynamic modules respectively. Injection moulds have entrance for material belt entry and exit for material belt removal. The injection mechanis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ntinuously produce the coil skeleton of the production line, and can automatically feed and discharge materials, avoid repeated manual work by workers, great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il skeleton,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汽车遥控钥匙是目前汽车的标准配置,遥控钥匙的内部通常都会有一个线圈部件,其是构成产生遥控信号的一个重要部件,该线圈部件包括一个很小的盒体和盖合在该盒体上的盖体(盖体和盒体均为塑料件),线圈则绕设在盒体的内部的线圈骨架上,现有技术中,线圈骨架的制作步骤是,将多个端子放置注塑模具型腔中,然后通入溶胶,使得胶体与端子形成一体,冷却后成为线圈骨架,然后将线圈骨架手动取出,接着放入下一批端子,重复上述步骤,生产过程复杂,需要工人反复手动放入端子,反复手动取出,效率非常低,因此设计一款能够连续生产,避免工人反复手动工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线圈骨架制作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注塑机构用于向料带上搭载的批量端子注塑胶体并批量形成线圈骨架,注塑机构具有平行于料带运动方向的横向和垂直于横向的纵向,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模具、为注塑模具提供支撑的压合机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相对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定模和动模分别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分别嵌设在定模板和动模板内的定模仁和动模仁,定模仁和动模仁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分别对应且配合设置,注塑模具有用于料带进入的入口和用于料带移出的出口,当动模向下运动并与定模压合,动模与定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料带的容置空间;当搭载有多个端子的料带从入口进入并运动至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上方时,动模向下运动与定模闭合,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之间且料带位于容置空间内,经注塑模具注塑并冷却后,动模向上运动并与定模脱离,搭载有线圈骨架的料带能够从出口处移出。搭载有端子的料带运动至注塑模具中的对应位置后,动模与定模合模,注塑机构进行注入溶胶的工作,溶胶会附着在端子上,冷却后形成一体,形成线圈骨架,之后料带运动并将其上的线圈骨架从出口处带出,后续线圈骨架会从料带上切除下来。优选地,定模仁的两侧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凸条块,多个第一型腔位于两侧的第一凸条块之间,动模仁上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凸起板、位于凸起板两侧的且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凸条块,多个第二型腔的位于凸起板上,当动模与定模压合,凸起板卡设于两侧的第一凸条块之间,两侧的第二凸条块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凸条块的外侧并相卡接。动模与定模合模后,凸起板、第一凸条块、第二凸条块相互间在纵向卡住,即在纵向不能相对位移,并在纵向完成精准定位。优选地,动模与定模压合时,两侧第一凸条块、定模仁、凸起板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料带被抵压在容置空间。优选地,两侧的第一凸条块的端部分别凸起并形成有定位块,动模仁的横向两端分别形成有与定位块相配合设置的定位台阶。动模与定模合模后,两端的定位块与两端的定位台阶相卡接,从定模仁与动模仁在横向上被稳定定位,且不能相对产生位移,即定模与动模在横向稳定。优选地,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分别对应的设置有10~18个。优选地,注塑机构还包括位于注塑模具入口处用于稳定的接收搭载有端子的料带的第一稳定机构、位于注塑模具出口处用于稳定输出搭载有线圈骨架的料带的第二稳定机构;第一稳定机构、第二稳定机构分别设于定模板两端的中部。优选地,第一稳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定模板上的第一底板、盖合在第一底板上的第一盖板、形成于第一底板和第一盖板之间的第一稳定通道。优选地,第二稳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定模板上的第二底板、盖合在第二底板上的第二盖板、第三盖板、第四盖板,形成于第二底板与第二盖板、第三盖板、第四盖板之间的第二稳定通道,第二稳定通道的长度大于第一稳定通道的长度。优选地,注塑机构还包括用于拉动料带运动的拉料机构,拉料机构与第二稳定机构对接。优选地,料带的两侧沿横向依次均匀排布有多个拉料孔,拉料机构包括具有滑轨的支撑架、用于插入两侧的拉料孔中拉动料带移动的拉料钉、滑动的连接在滑轨上且用于架设拉料钉的滑动架、驱动滑动架沿滑轨滑动的驱动装置,拉料钉沿上下方向滑动的设置在滑动架上。第二稳定通道的长度小于滑动架能够滑动的长度,在滑动架滑动到位后,其通过拉料钉将一批次注塑完成的线圈骨架从注塑模具中拉出,料带的远端会运动出第二底板,从而料带远端的拉料孔与拉料钉脱离,此时,滑动架可以带动拉料钉回复至初始位置,拉料钉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底部受到阻力,会迫使拉料钉逐渐向上移动,当运动到初始位置,会插入另一组拉料孔中,从而可以再次执行拉料工作。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中的注塑模具、拉料机构相互配合设置,注塑模具具有供料带进出的入口和出口,料带可以带动其上的端子连续的从入口处进入模腔中,并在动模与定模压合后形成有容置料带的容置空腔,注塑时为料带停止在定模与动模之间提供空间,成型的线圈骨架从出口处连续导出。本技术的注塑机构能够连续生产线圈骨架,且为自动进料和出料,避免工人反复手动工作,大幅提高线圈骨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注塑模具与拉料机构配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定模与第一稳定机构和第二稳定机构的配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动模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定模;10、定模板;11、定模仁;110、第一型腔;111、第一凸条块;112、定位块;2、动模;20、动模板;21、动模仁;210、第二型腔;211、凸起板;212、第二凸条块;213、定位台阶;31、第一底板;32、第一盖板;33、第二底板;34、第二盖板;35、第三盖板;36、第四盖板;41、支撑架;42、滑轨;43、滑动架;44、拉料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注塑机构用于向料带上搭载的批量端子注塑胶体并批量形成线圈骨架,注塑机构具有平行于料带运动方向的横向和垂直于横向的纵向,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模具、为注塑模具提供支撑的压合机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和相对定模1能够开合的动模2,定模1和动模2分别包括定模板10和动模板20、分别嵌设在定模板10和动模板20内的定模仁11和动模仁21,定模仁11和动模仁21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一型腔110和多个第二型腔210(本例中,第一型腔110和第二型腔210分别对应的设置有12个),多个第一型腔110和多个第二型腔210分别对应且配合设置,注塑模具有用于料带进入的入口和用于料带移出的出口,当动模2向下运动并与定模1压合,动模2与定模1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料带的容置空间;当搭载有多个端子的料带从入口进入并运动至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110上方时,动模2向下运动与定模1闭合,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110和多个第二型腔210之间且料带位于容置空间内,经注塑模具注塑并冷却后,动模2向上运动并与定模1脱离,搭载有线圈骨架的料带能够从出口处移出。搭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用于向料带上搭载的批量端子注塑胶体并批量形成所述线圈骨架,所述注塑机构具有平行于所述料带运动方向的横向和垂直于所述横向的纵向,所述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模具、为所述注塑模具提供支撑的压合机台,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相对所述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和动模分别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分别嵌设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内的定模仁和动模仁,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多个所述第一型腔和多个所述第二型腔分别对应且配合设置,所述注塑模具有用于料带进入的入口和用于料带移出的出口,当所述动模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定模压合,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料带的容置空间;当搭载有多个所述端子的料带从入口进入并运动至所述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上方时,所述动模向下运动与所述定模闭合,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之间且所述料带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经所述注塑模具注塑并冷却后,所述动模向上运动并与所述定模脱离,搭载有线圈骨架的料带能够从所述出口处移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所述注塑机构用于向料带上搭载的批量端子注塑胶体并批量形成所述线圈骨架,所述注塑机构具有平行于所述料带运动方向的横向和垂直于所述横向的纵向,所述注塑机构包括注塑模具、为所述注塑模具提供支撑的压合机台,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相对所述定模能够开合的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和动模分别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分别嵌设在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内的定模仁和动模仁,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上分别形成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多个所述第一型腔和多个所述第二型腔分别对应且配合设置,所述注塑模具有用于料带进入的入口和用于料带移出的出口,当所述动模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定模压合,所述动模与所述定模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料带的容置空间;当搭载有多个所述端子的料带从入口进入并运动至所述料带上的多个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上方时,所述动模向下运动与所述定模闭合,多个所述端子分别对应位于多个第一型腔和多个第二型腔之间且所述料带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经所述注塑模具注塑并冷却后,所述动模向上运动并与所述定模脱离,搭载有线圈骨架的料带能够从所述出口处移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仁的两侧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凸条块,多个所述第一型腔位于两侧的第一凸条块之间,所述动模仁上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凸起板、位于所述凸起板两侧的且沿横向延伸的第二凸条块,多个所述第二型腔的位于所述凸起板上,当所述动模与定模压合,所述凸起板卡设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条块之间,两侧的所述第二凸条块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第一凸条块的外侧并相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骨架的注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与定模压合时,两侧所述第一凸条块、所述定模仁、所述凸起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滔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泉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