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结构和发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结构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发动机都在不断的向大功率、高增压、高压缩比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发动机都面临的热负荷问题,在气缸盖鼻梁区、排气道口等热应力集中的位置极易发生热裂而导致失效。且随着能源的衰竭和污染的严重化,国内外对发动机排放的要求日益严苛,因此,降低缸盖的热负荷并改善发动机冷启动阶段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气缸盖直接接触缸内的高温高压燃气,当气缸盖承受的温度超过其上限,就会导致缸盖热疲劳裂纹等问题,所以对高温区域进行适当隔热,不但能够合理控制缸盖的高热负荷,并且同时把热量留在排气管内,实现后处理的快速起燃工作,可有效改善冷启动阶段的排放。现有发动机的气缸盖排气道出口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所以缸盖内燃烧气体的热量一部分传给缸盖,由缸盖水套内冷却液带走,一部分经过排气管排出,这样不仅增大了缸盖的热负荷,也会在发动机冷启动阶段由于后处理处温度低,后处理不能快速起燃,而导致后冷启动时后处理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导致后处理排放达不到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1)和排气管(2),所述气缸盖(1)包括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通的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的出气口内周壁套设有排气衬套(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1)和排气管(2),所述气缸盖(1)包括与所述排气管(2)相连通的排气通道(4),所述排气通道(4)的出气口内周壁套设有排气衬套(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周壁上设置有限位凹槽(5),所述排气衬套(3)固定在所述限位凹槽(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衬套(3)的外周壁与所述限位凹槽(5)的底壁之间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间隙配合的配合间隙为0.2mm~0.8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凹槽(5)的底壁与所述排气衬套(3)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热腔(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艳,杜建国,董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恒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