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宝元专利>正文

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9018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15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立交桥包括中转平台、设置于十字路口交叉区域。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且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一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车道;第一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车道;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且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二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车道;以及第二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中转平台朝向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第一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提高城市交通行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交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交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十字路口的立交桥。
技术介绍
城市十字、丁字路口所造成的车辆拥堵问题由来已久,经常会采用立交桥来缓解上述问题,但是现有桥型的立交桥无法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架设或架设后达不到畅通无阻的要求。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做到行人从地面无障碍通过,车辆能在桥上无障碍转弯,就必须架设多层立交桥且上层多在下层的最高处相交,造成整桥较高,延长段较长,占地面积较大,造价较高因而无法在城市十字路口普遍实施;二是现有桥型的立交桥无论是十字交叉带若干弧形转弯通道的还是其它形式的均存在车辆交叉等待问题,只不过是将无立交桥时红绿灯两条道整体等待变成了有立交桥时的若干支路交叉等待,因而不能有效解决城市车辆行人拥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立交桥,旨在减缓城市十字路口造成的车辆拥堵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立交桥,应用于十字路,所述十字路是由从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车道和从第三方向朝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车道交叉形成,该立交桥包括中转平台,设置于所述十字路口交叉区域且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一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一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二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以及第二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桥通道与所述第一下桥通道呈并排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桥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的半环形区域之内。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桥通道与所述第二下桥通道呈并排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桥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的半环形区域之内。优选地,该立交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上的两个桥式转向车道,所述两个桥式转向车道分别为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和第二桥式转向车道,且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和所述第二桥式转向车道分设于所述中转平台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的第三方向处,所述第二桥式转向车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的第四方向处;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包括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的第一转向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平台和所述中转平台之间的第一上坡引桥和第一下坡引桥,所述第一上坡引桥朝向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道,所述第一上坡引桥远离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平台,所述第一下坡引桥朝向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道,所述第一下坡引桥远离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向平台;所述第二桥式转向车道包括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的第二转向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向平台和所述中转平台之间的第二上坡引桥和第二下坡引桥,所述第二上坡引桥朝向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道,所述第二上坡引桥远离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平台,所述第二下坡引桥朝向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车道,所述第二下坡引桥远离所述中转平台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平台。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为东、所述第二方向为西、所述第三方向为北以及所述第四方向为南;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西、所述第二方向为东、所述第三方向为南以及所述第四方向为北;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北、所述第二方向为南、所述第三方向为东以及所述第四方向为西;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南、所述第二方向为北、所述第三方向为西以及所述第四方向为东。优选地,所述中转平台的底部设有支撑柱,通过所述支撑柱的支持以使所述中转平台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之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以及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的通道两旁均分别设有防护栏。优选地,所述中转平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第一上桥通道、第一下桥通道、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第二上桥通道以及第二下桥通道为一体成型设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上桥通道、中转平台配合第二下桥通道以及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实现从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行驶车辆的通行和转向。再通过第二上桥通道、中转平台配合配合第二下桥通道以及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实现从第二方向朝第一方向行驶车辆的通行和转向,而从第三方向向第四方向、或者从第四方向向第三方向行驶的汽车通过呈悬空设置的中转平台底部下方自由穿行。从而实现第一车道与第二车道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四个方向行驶的汽车自由穿行,进而省去红路灯,提高城市交通行车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交桥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交桥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立交桥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交桥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L1-第一车道;L2-第二车道;10-中转平台;11A-第一上桥通道;11B-第二上桥通道;12A-第二下桥通道;12B-第一下桥通道;13A-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13B-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14A-第二转向平台;14B-第一转向平台;15A-第二上坡引桥;15B-第一上坡引桥;16A-第二下坡引桥;16B-第一下坡引桥;17A-第一让车通道;17B-第二让车通道;18-地下通道出入口;E-东;W-西;N-北;S-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交桥,应用于十字路,所述十字路是由从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车道和从第三方向朝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车道交叉形成,其特征在于,该立交桥包括:中转平台,设置于所述十字路口交叉区域且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一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一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二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以及第二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交桥,应用于十字路,所述十字路是由从第一方向朝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车道和从第三方向朝第四方向延伸的第二车道交叉形成,其特征在于,该立交桥包括:中转平台,设置于所述十字路口交叉区域且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一车道以及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一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一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也呈悬空设置;第二上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以及第二下桥通道,一端连接于所述中转平台朝向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车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桥通道与所述第一下桥通道呈并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桥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的半环形区域之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桥通道与所述第二下桥通道呈并排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桥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半环形的转向车道的半环形区域之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该立交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上的两个桥式转向车道,所述两个桥式转向车道分别为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和第二桥式转向车道,且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和所述第二桥式转向车道分设于所述中转平台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的第三方向处,所述第二桥式转向车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的第四方向处;所述第一桥式转向车道包括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二车道之上的第一转向平台,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向平台和所述中转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元
申请(专利权)人:李宝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