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5243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包括:地坑(4)、“H”字型或“匚”型钢梁(2)、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地面层载车板(5)和移动桥(1),地坑(4)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向下设置有前台阶和后台阶,“H”字型或“匚”型钢梁(2)放置在地坑(4)的前台阶和后台阶上,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下层,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上层,地面层载车板(5)安放在前、后两根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上,移动桥(1)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上,并位于地面层载车板(5)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紧挨地面层载车板的下面设计了一种移动桥,使通道侧的汽车通过移动桥顺利地进入后排车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坑式停车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自走式车位跨越地坑进入后排车位的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
技术介绍
地坑式停车设备因驾驶员驾驶车辆出入库时视野开阔而备受用户的欢迎,图1所示即为传统意义上的地坑式停车设备,其设备的侧面如图2所示,此类设备地面车位如普通自然车位一样可直接出入车。为方便地坑内的车位出入车,在每一个控制区的地面层车位处留有一个空车位,如图1所示:地坑内为3个车位,地面上只有2个车位,留有1个空车位,地面车位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轨道左右横移,通过变换地面空车位的位置,使地坑内不同的车位升到地面层,存车后再降到地坑内而实现存车动作,取车过程与此相反,即将欲取的地坑车位上方的地面车位载车板移开,再将地坑车位升到地面上后汽车开走。但由于车道内通道的限制,有时为增加车位,必须设置图3所示的车库型式,即在通道9的一侧连续设置两排地坑车库,按图1所示的方式进行纵向并列布置后,其俯视方向如图4。从图4中可以看出,当需向后排车位(图中A2、B2、C2车位)存取车时,车辆必须经过前排车位(A1、-->B1、C1车位)所在的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想在后排B2、C2车位存或取车时,必须通过前排的B1、C1车位,而B1、C1车位上已经存入了车,根本无法通过,即使B1、C1车位上无车辆存入,要通过它也相当困难,因为地面层车位均设有国家标准规定的阻车装置及使地面载车板横移变换空位的动力装置,现在唯一的指望是图4中的A1空位,但A1空位为地面上为空车位的地坑,想进入后排的汽车根本无法通过,如果将地坑的车位升到地面后做桥,让汽车进入后排车位,此方法虽然可行,但前排通道侧的地坑内的车位将无法停车,从根本上就失去增加车位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使通道侧的汽车通过移动桥顺利地进入后排车位的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坑、“H”字型或“匚”型钢梁、移动桥的横移轨道、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移动桥和地面层载车板,所述地坑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向下设置有前台阶和后台阶,所述“H”字型或“匚”型钢梁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地坑的前台阶和后台阶上,每根“H”字型或“匚”型钢梁均有上、下二层,所述移动桥的横移轨道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下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也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上层的上端面上,或分别放置在紧挨地坑前台阶和后台阶的混凝土地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安放在前、后两根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上,所述移动桥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上,并位于地面层载车板下方。本技术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所述移动桥包括桥面、传动轴、驱动轮、从动轮和驱动装置,所述传动轴纵向安装在桥面一侧的底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轮有两只,分别装置于传动轴的前、后两端,从动轮也有两只,分别装置于桥面另一侧底部的前、后位置处,驱动轮和从动轮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上。本技术通过在紧挨地面层载车板的下面设计了一种移动桥,使通道侧的汽车通过移动桥顺利地进入后排车位。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的地坑式车位主视图。图2为以往的地坑式车位侧视图。图3为双排纵列地坑车位布置要求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在前排设置移动桥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移动桥结构位置图。图7为本技术的移动桥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移动桥在车库整体构中的上下位置图。图9为本技术的移动桥运行原理图之一。图10为本技术的移动桥运行原理图之二。图中:移动桥1、“H”字型或“匚”型钢梁2、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地坑4、地面层载车板5、通道6、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后排车位8、电机1.1、主链轮1.2、链条1.3、传动链轮1.4、传动轴1.5、驱动轮1.6、从动轮1.7、桥面1.8。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5、6,本技术为一种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主要由地坑4、“H”字型钢梁2、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地面层载车板5和移动桥1组成。所述地坑4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向下设置有前台阶和后台阶,所述“H”字型钢梁2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地坑4的前台阶和后台阶上,每根“H”字型钢梁2有上、下二层,所述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钢梁2下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也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钢梁2上层的上端面上,或分别放置在紧挨地坑4前台阶和后台阶的混凝土地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5安放在前、后两根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上,所述移动桥1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上,并位于地面层载车板5下方,如图6、8。参见图7,所述移动桥1主要由桥面1.8、传动轴1.5、驱动轮1.6、从动轮1.7、电机1.1、主链轮1.2、传动链轮1.4和链条1.3组成。所述传动轴1.5纵向安装在桥面1.8一侧的底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轮1.6有两只,分别装置于传动轴1.5的前、后两端,从动轮1.7也有两只,分别装置于桥面1.8另一侧底部的前、后位置处,驱动轮1.6和从动轮1.7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主链轮-->1.2、传动链轮1.4和链条1.3,电机1.1安装在桥面1.8的下方,主链轮1.2与电机1.1轴相连,传动链轮1.4装置在传动轴1.5上,主链轮1.2通过链条1.3与传动轴1.5上的传动链轮1.4相连。根据需要“H”型钢梁也可做成单边折弯“匚”型钢(类似“H”字型钢的一半)使用。H作原理:如图9所示,在原先图4A1位置上设置移动桥后,汽车①就能通过移动桥1进入后排车位8了,如图5、8所示;在图9的位置,当需要向B2车位存车时,只需将B1车位的台板移动到A1位置,而将移动桥1从地面车位的下方移动到地面车位B1的位置,如图10所示;同样,若需存取C2车位车辆时,只要将C1车位载车板与B1车位移动桥位置调换,就能方便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坑(4)、“H”字型或“匚”型钢梁(2)、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地面层载车板(5)和移动桥(1),    所述地坑(4)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向下设置有前台阶和后台阶,    所述“H”字型或“匚”型钢梁(2)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地坑(4)的前台阶和后台阶上,每根“H”字型或“匚”型钢梁(2)均有上、下二层,所述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下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也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上层的上端面上,或分别放置在紧挨地坑(4)前台阶和后台阶的混凝土地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5)安放在前、后两根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上,所述移动桥(1)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上,并位于地面层载车板(5)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坑纵列式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地坑(4)、“H”字型或“匚”型钢梁(2)、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地面层载车板(5)和移动桥(1),所述地坑(4)的前缘和后缘分别向下设置有前台阶和后台阶,所述“H”字型或“匚”型钢梁(2)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地坑(4)的前台阶和后台阶上,每根“H”字型或“匚”型钢梁(2)均有上、下二层,所述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下层的上端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也有两根,分别放置在前、后两根“H”型或“匚”型钢梁(2)上层的上端面上,或分别放置在紧挨地坑(4)前台阶和后台阶的混凝土地面上,所述地面层载车板(5)安放在前、后两根地面层载车板的横移轨道(7)上,所述移动桥(1)安放在前、后两根移动桥的横移轨道(3)上,并位于地面层载车板(5)下方。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惠君孙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良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