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0464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尾气处理装置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包括催化净化部分和消声部分,所述催化净化部分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渐扩管、催化管、第一渐缩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一渐扩管连接,所述第一渐扩管与催化管连接,所述催化管与第一渐缩管连接,所述第一渐缩管与第一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内设有过滤棉和消音棉,所述催化管中设有催化净化器载体;所述消声部分包括第一弯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渐扩管、第一消音管、第二渐缩管、第二出气管、第二弯管和第二消音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消声器与催化净化器设计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数量日渐增多,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也在与日俱增,进而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在不断下降。面对与日俱增的汽车数量,如何减少汽车有害物的排放,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三元催化净化器是汽车中常用的净化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三元催化净化器通过其催化转化作用能够将汽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换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汽等无害气体。而汽车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会越来越强,噪声的强度与尾气排放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消音器与催化净化器为分立的设备,安装起来不是很方便。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消音效果好的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消音器与催化净化器为分立的设备,有进一步改进、优化空间的难题,而提供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包括催化净化部分和消声部分,所述催化净化部分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一渐扩管、催化管、第一渐缩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渐扩管连接,所述第一渐扩管与催化管连接,所述催化管与第一渐缩管连接,所述第一渐缩管与第一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内设有过滤棉和消音棉,所述催化管中设有催化净化器载体;所述消声部分包括第一弯管、第二进气管、第二渐扩管、第一消音管、第二渐缩管、第二出气管、第二弯管和第二消音管;所述第一弯管一端与第一出气管连接,一端与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与第二渐扩管连接,所述第二渐扩管与第一消音管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与第二渐缩管连接,所述第二渐缩管与第二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与第二弯管连接,所述第二弯管与第二消音管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内设有消音材料,所述消音材料为圆柱体结构,其上设有若干个吸音孔。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消音管的长度长于第一消音管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消音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消音管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均为180°圆环状连接管道,且所述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相对设置。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在第一进气管中设有过滤棉和消音棉,一方面过滤掉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减少颗粒物附着在催化净化器载体上,进而降低颗粒物对催化净化器载体催化净化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设置的消音棉初步吸取尾气中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2)本技术在催化管中设置有催化净化器载体达到催化净化尾气的效果,降低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其环保性能佳;(3)本技术创造性的设置有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噪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便会改变传播路径并将损耗部分能量,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利用消音材料来降低噪声,当噪声穿过消音材料的吸音孔时,噪声的能量被吸音孔吸收,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最后,本技术利用细长结构的第二消音管来约束尾气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噪音与第二消音管边壁碰撞,能量降低,进而噪声也会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进气管1、第一渐扩管2、催化管3、第一渐缩管4、第一出气管5、过滤棉6、消音棉7、催化净化器载体8、第一弯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二渐扩管11、第一消音管12、第二渐缩管13、第二出气管14、第二弯管15、第二消音管16、消音材料17、吸音孔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阅附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包括催化净化部分和消声部分,所述催化净化部分包括第一进气管1、第一渐扩管2、催化管3、第一渐缩管4和第一出气管5;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渐扩管2连接,所述第一渐扩管2与催化管3连接,所述催化管3与第一渐缩管4连接,所述第一渐缩管4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1内设有过滤棉6和消音棉7,所述催化管3中设有催化净化器载体8;所述消声部分包括第一弯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二渐扩管11、第一消音管12、第二渐缩管13、第二出气管14、第二弯管15和第二消音管16;所述第一弯管9一端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一端与第二进气管10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10与第二渐扩管11连接,所述第二渐扩管11与第一消音管12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12与第二渐缩管13连接,所述第二渐缩管13与第二出气管14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14与第二弯管15连接,所述第二弯管15与第二消音管16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12内设有消音材料17,所述消音材料17为圆柱体结构,其上设有若干个吸音孔18;所述的第二消音管16的长度长于第一消音管12的长度,且所述第二消音管16的直径小于第一消音管12的直径;所述第一弯管9和第二弯管15均为180°圆环状连接管道,且所述的第一弯管9和第二弯管15相对设置。工作原理:本技术在第一进气管1中设有过滤棉6和消音棉7,一方面过滤掉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减少颗粒物附着在催化净化器载体8上,进而降低颗粒物对催化净化器载体8催化净化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设置的消音棉7初步吸取尾气中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本技术在催化管3中设置有催化净化器载体8达到催化净化尾气的效果,降低尾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本技术创造性的设置有第一弯管9和第二弯管15,噪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第一弯管9和第二弯管15便会改变传播路径并将损耗部分能量,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同时,利用消音材料17来降低噪声,当噪声穿过消音材料17的吸音孔18时,噪声的能量被吸音孔18吸收,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最后,本技术利用细长结构的第二消音管16来约束尾气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噪音与第二消音管16边壁碰撞,能量降低,进而噪声也会降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净化部分和消声部分,所述催化净化部分包括第一进气管(1)、第一渐扩管(2)、催化管(3)、第一渐缩管(4)和第一出气管(5);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渐扩管(2)连接,所述第一渐扩管(2)与催化管(3)连接,所述催化管(3)与第一渐缩管(4)连接,所述第一渐缩管(4)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1)内设有过滤棉(6)和消音棉(7),所述催化管(3)中设有催化净化器载体(8);所述消声部分包括第一弯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二渐扩管(11)、第一消音管(12)、第二渐缩管(13)、第二出气管(14)、第二弯管(15)和第二消音管(16);所述第一弯管(9)一端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一端与第二进气管(10)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10)与第二渐扩管(11)连接,所述第二渐扩管(11)与第一消音管(12)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12)与第二渐缩管(13)连接,所述第二渐缩管(13)与第二出气管(14)连接,所述第二出气管(14)与第二弯管(15)连接,所述第二弯管(15)与第二消音管(16)连接;所述第一消音管(12)内设有消音材料(17),所述消音材料(17)为圆柱体结构,其上设有若干个吸音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消声器和催化净化器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净化部分和消声部分,所述催化净化部分包括第一进气管(1)、第一渐扩管(2)、催化管(3)、第一渐缩管(4)和第一出气管(5);所述第一进气管(1)的一端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渐扩管(2)连接,所述第一渐扩管(2)与催化管(3)连接,所述催化管(3)与第一渐缩管(4)连接,所述第一渐缩管(4)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1)内设有过滤棉(6)和消音棉(7),所述催化管(3)中设有催化净化器载体(8);所述消声部分包括第一弯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二渐扩管(11)、第一消音管(12)、第二渐缩管(13)、第二出气管(14)、第二弯管(15)和第二消音管(16);所述第一弯管(9)一端与第一出气管(5)连接,一端与第二进气管(10)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稳吕颂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神舟催化净化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