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庆新专利>正文

折叠式汽车通风凉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277 阅读:4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汽车通风凉篷,包括前,后支撑杆,各交叉连接管,中心支承上,下组件,凉篷面料。各个交叉连接管通过中心支承上,下组件和相互铰连接后,成放射性,前后不对称状布置,每个方向上的各种交叉连接管,分别通过其管上的各铰接孔直接铰接,前,后支撑杆装在靠中心支承上,下组件一侧的交叉连接管上,前,后支撑杆上端与上方的交叉连接管上的支承铰接,前,后支撑杆的中部与下方的交叉连接管上的下支承铰接的滑套同轴套接,凉篷面料由盖固定在中心支承上组件和各组交叉连接管上部铰孔处的垫上。可以一次性顺畅折叠,便于携带。展开后置于汽车顶部,可以遮阳,保持通风,降低车内温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凉蓬,特别是一种可以折叠,便于通风的汽车用遮阳凉蓬。技术背景在现有的汽车遮阳凉蓬中,大多数是不能一次性收折和展开的,携带也不方便;而且,现有的车用可折叠遮阳凉蓬的可折叠的桁架,都只能直接置放在汽车顶部,由于凉蓬面料的下垂,使车顶部无法保持空气的对流,不利于车内温度的降低;同时,现有汽车的纵向两侧成对称性,前后则呈不对称性,前面长于尾部,而现有顶置式汽车用凉蓬则均是前后对称的,这就造成了汽车所需要的遮阳面积和凉蓬所提供的遮阳面积不匹配,或者遮阳降温效果不理想,或者凉蓬的遮阳面积过大。另外,在各个交叉组合管之间的连接再加上连接件过渡,必然会降低凉蓬的桁架系统连接刚性,容易产生摇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一次性折叠,既可以使凉蓬高置于车顶,保持车顶的空气通风对流,又可形成汽车垂直投影面积的凉蓬最佳遮阳效果,同时,除中心支承上,下组件以外,各连接管在其余各铰接点均为直接连接,系统刚性较好,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的车用凉蓬。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折叠式汽车通风凉蓬。包括前,后支撑杆(1,2),交叉连接管(3),边长交叉管(4),边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汽车通风凉蓬。包括前,后支撑杆(1,2),交叉连接管(3),边长交叉管(4),边短交叉管(5),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和凉蓬面料(8)组成。其特征在于:六组以上的交叉连接管(3)和四组以上的边长交叉管(4)与边短交叉管(5),通过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铰连接后,成放射性,前后不对称状布置,每个方向上的交叉连接管(3)和边长交叉管(4)与边短交叉管(5),分别通过其管上的各铰接孔(9)直接铰接,前,后支撑杆(1,2)装在靠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一侧的交叉连接管(3)上,前,后支撑杆(1,2)的上端与上方的交叉连接管(3)通过上支承(10)铰连接,前,后支撑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汽车通风凉蓬。包括前,后支撑杆(1,2),交叉连接管(3),边长交叉管(4),边短交叉管(5),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和凉蓬面料(8)组成。其特征在于:六组以上的交叉连接管(3)和四组以上的边长交叉管(4)与边短交叉管(5),通过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铰连接后,成放射性,前后不对称状布置,每个方向上的交叉连接管(3)和边长交叉管(4)与边短交叉管(5),分别通过其管上的各铰接孔(9)直接铰接,前,后支撑杆(1,2)装在靠中心支承上,下组件(6,7)一侧的交叉连接管(3)上,前,后支撑杆(1,2)的上端与上方的交叉连接管(3)通过上支承(10)铰连接,前,后支撑杆(1,2)的中部与下方的交叉连接管(3)上的下支承(19)铰接的滑套(11)同轴套接,凉蓬面料(8)由盖(12)固定在中心支承上组件(6)和各组交叉连接管(3),边长交叉管(4)连接的上部铰孔(9)处的垫(13)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汽车通风凉蓬,其特征在于:前面两个方向分别由2组以上交叉连接管(3)和1组边长交叉管(4)和边短交叉管(5),通过管上的铰接孔(9)直接铰接,后面两个方向分别由1组以上交叉连接管(3)和1组边长交叉管(4)和边短交叉管(5),通过管上的铰接孔(9)直接铰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庆新
申请(专利权)人:孙庆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