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备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旋转致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致动器,其具备通过1台电动机而被驱动的2台波动齿轮减速器。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2中所提出的那样,采用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旋转致动器通常由1台电动机和1台波动齿轮减速器构成。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速器单元中,构成为:将1台电动机和1台杯型波动齿轮减速器串联连结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致动器中,构成为:1台中空电动机和1台礼帽型波动齿轮减速器串联连结的构造。对此,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一种致动器,该致动器具备通过1台电动机而被驱动的2台杯型或礼帽型的波动齿轮装置。在该致动器中,具备2根输出轴,能够从各输出轴输出:以不同的减速比而被减速了的旋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18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3302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113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致动器所使用的波动齿轮减速器中,通常,柔性的外齿轮通过波动发生器而被弯曲变形为椭圆形状,在圆周方向的2处与刚性的内齿轮啮合。如果利用电动机而使波动发生器旋转,则两齿轮的啮合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移动,每当波动发生器转1圈时,利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致动器,其具有:1台电动机;以及2台波动齿轮减速器,其以相同的减速比来对所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并从1根输出轴输出至负载侧,在各个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中,柔性的外齿轮通过波动发生器而被弯曲变形为椭圆形状,该外齿轮与刚性的内齿轮在局部啮合,所述波动发生器是:被输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的旋转输入部件,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中的一方是:将减速旋转输出至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输出部件,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中的另一方是:以不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的固定侧部件,关于一方的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外齿轮的椭圆形状、和另一方的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外齿轮的椭圆形状,相位错开9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致动器,其具有:1台电动机;以及2台波动齿轮减速器,其以相同的减速比来对所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进行减速,并从1根输出轴输出至负载侧,在各个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中,柔性的外齿轮通过波动发生器而被弯曲变形为椭圆形状,该外齿轮与刚性的内齿轮在局部啮合,所述波动发生器是:被输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旋转的旋转输入部件,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中的一方是:将减速旋转输出至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输出部件,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中的另一方是:以不旋转的方式而被固定的固定侧部件,关于一方的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外齿轮的椭圆形状、和另一方的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外齿轮的椭圆形状,相位错开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致动器,其中,所述电动机具备:对在其中心轴线的方向贯穿延伸的电动机中空部进行规定的中空电动机轴,如果将2台所述波动齿轮减速器称作第1、第2波动齿轮减速器,将所述第1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波动发生器、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称作第1波动发生器、第1外齿轮以及第1内齿轮,将所述第2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波动发生器、所述外齿轮以及所述内齿轮称作第2波动发生器、第2外齿轮以及第2内齿轮,则相对于所述电动机而在该电动机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的一方的第1侧来配置所述第1波动齿轮减速器;在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另一方的第2侧,以相对于所述第1波动齿轮减速器而呈左右对称的状态来配置所述第2波动齿轮减速器,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电动机中空部而延伸,该输出轴具备:从所述电动机中空部向所述第1侧突出的第1输出轴端部、以及从所述电动机中空部向所述第2侧突出的第2输出轴端部,所述第1波动发生器同轴地连结于所述中空电动机轴的一方的第1电动机轴端部,所述第2波动发生器同轴地连结于所述中空电动机轴的另一方的第2电动机轴端部,所述第1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旋转输出部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1输出轴端部,所述第2波动齿轮减速器的所述旋转输出部件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所述第2输出轴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致动器,其中,所述第1波动发生器具备:同轴地固定于所述第1电动机轴端部的刚性的第1插塞、以及安装于在所述第1插塞的外周面形成的第1椭圆状外周面和所述第1外齿轮的内周面之间的第1波动发生器轴承,所述第2波动发生器具备:同轴地固定于所述第2电动机轴端部的刚性的第2插塞、以及安装于在所述第2插塞的外周面形成的第2椭圆状外周面和所述第2外齿轮的内周面之间的第2波动发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洋,矢口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