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98673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处固定有防潮层,所述第一外壳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从下至上依次贯穿第一外壳、防潮层和第二外壳。该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通过第二外壳和防潮层的配合,对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的异丙醇进行保护增强密封效果的同时还进行防止异丙醇受潮,通过压缩弹簧和外框的配合,通过挡板和隔板的配合,通过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导管的底端进行密封处理,在回收之后防止异丙醇泄漏或与空气接触,方便对异丙醇进行回收,同时增强回收过程中的安全性,实用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杀菌剂生产
,具体为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索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共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斑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例如申请号201720038950.2的专利,包括箱体、焚烧炉和冷凝盘,该专利虽然能提高异丙醇的利用率,但是针对异丙醇的回收和存放,异丙醇容易泄漏,异丙醇与大量的空气接触时会变成有毒气体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安全性能差,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处固定有防潮层,所述第一外壳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从下至上依次贯穿第一外壳、防潮层和第二外壳,所述导管的顶端外壁固定套接有三通,所述三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连接处固定有防潮层(3),所述第一外壳(1)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有导管(4),所述导管(4)从下至上依次贯穿第一外壳(1)、防潮层(3)和第二外壳(2),所述导管(4)的顶端外壁固定套接有三通(5),所述三通(5)的内壁顶端中心位置贴合有丝母(7),所述丝母(7)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三通(5)焊接相连,所述丝母(7)的内部贯穿有丝杠(8),所述丝杠(8)贯穿三通(5),所述丝杠(8)与丝母(7)螺纹相连,所述丝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唑醚菌酯烘干过程中异丙醇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连接处固定有防潮层(3),所述第一外壳(1)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有导管(4),所述导管(4)从下至上依次贯穿第一外壳(1)、防潮层(3)和第二外壳(2),所述导管(4)的顶端外壁固定套接有三通(5),所述三通(5)的内壁顶端中心位置贴合有丝母(7),所述丝母(7)的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卡块(6),所述卡块(6)与三通(5)焊接相连,所述丝母(7)的内部贯穿有丝杠(8),所述丝杠(8)贯穿三通(5),所述丝杠(8)与丝母(7)螺纹相连,所述丝杠(8)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转杆(9),所述丝杠(8)的底端固定有椎体(18),所述导管(4)的内壁顶端固定有边框(10),所述边框(10)的内部固定有橡胶垫(11),所述丝杠(8)贯穿橡胶垫(11),所述导管(4)的底端固定有外框(12),所述外框(12)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压缩弹簧(13),所述压缩弹簧(13)的右侧固定有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建农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