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红专利>正文

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6026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3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包括:釜体,其上端设有进料管、一安装通孔,下端设出料管,下部一侧设取样管;夹套,套设于釜体外侧,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夹套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有防腐层、保温层以及防水层;搅拌单元,包括电机、搅拌杆、搅拌桨;加热单元,包括加热流体储罐和设置于加热流体储罐内侧的加热件;冷却单元,包括冷却流体储罐及冷冻盘管,冷冻盘管设置于搅拌杆上。所述反应釜可有效防止原料的交叉污染,加热、冷却方式环保可控且控制精确,保温性能好,利于吡唑醚菌酯原料的充分混合,反应条件控制精确,利于提高产率和收率,节能环保,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
技术介绍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新型杀菌剂,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它能抑制作物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对孢子萌发及菌丝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保护和治疗活性。具有渗透性及局部内吸活性,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菜、马铃薯、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和观赏植物、草坪及其它大田作物上的病害。该杀菌剂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已被美国EPA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减小风险的候选药剂”。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反应釜作为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原料混合、反应的重要容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吡唑醚菌酯的产率和收率,然而,现有吡唑醚菌酯生产用反应釜,并未根据吡唑醚菌酯的生产工艺量身定做,加料口过少,导致原料在加料过程中便出现混合,影响产率和纯度,温度控制不精确,波动幅度大,对反应影响较大。对于吡唑醚菌酯生产用反应釜,较为少见,而对于反应釜,目前国内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127931U,公开了一种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的水循环保温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的内部具有加热棒安装支架,加热棒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一圈电加热棒;反应釜的釜壁外侧设有一个外釜体,反应釜的上端设有蒸汽出气接口,所述蒸汽出气接口上端连接有一个固液分离器,固液分离器连接有U型排气换热管,U型排气换热管的外侧螺旋设置有换热循环管,换热循环管的两端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外釜体的内部,且换热循环管上安装有水阀和循环泵,外釜体的下侧设有补液管。本技术采用的水循环保温装置能够对反应釜内进行保温处理,而且外釜体的循环水是通过与反应釜作业产生的蒸汽进行换热,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提高反应釜的工作效率。然而,该专利所提供的反应釜的水循环保温装置是通过水循环进行保温,通过与釜体产生的蒸汽进行换热对循环水进行加热,然而,该水循环方式对温度的控制并不精确,没有降温措施,且保温性能有待商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可有效防止原料的交叉污染,加热、冷却方式环保可控且控制精确,保温性能好,利于吡唑醚菌酯原料的充分混合,反应条件控制精确,利于提高产率和收率,节能环保,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包括:釜体,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料管并设有一安装通孔,下端设出料管,下部一侧设取样管;夹套,套设于所述釜体外侧,并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夹套上开设有与釜体进料管、安装通孔、出料管及取样管相对应的通孔,夹套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有防腐层、保温层以及防水层;搅拌单元,包括电机、一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杆、设置于搅拌杆另一端的搅拌桨,所述电机位于釜体上方,搅拌杆相对电机的另一端通过安装通孔伸入釜体内侧,搅拌桨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杆端部连接;加热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加热流体储罐和设置于加热流体储罐内侧的加热件,其出液口和回液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腔连通形成循环;冷却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冷却流体储罐及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冷却流体储罐出液口、回液口连通的冷冻盘管,所述冷冻盘管设置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单元搅拌杆上。进一步,所述釜体上进料管的数量为2~3个。另,所述釜体上还设有用于监测釜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部件。另有,所述防腐层为环氧复合材料涂层或酚醛环氧涂层。再,所述防水层为矿脂底漆涂层。再有,所述保温层由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形成。且,所述加热流体储罐出液口与空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阀和第一流量泵,回液口与空腔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回液泵,所述加热流体储罐内的加热流体为自来水。另,所述冷却流体储罐出液口与釜体之间的管路上设第二流量阀和第二流量泵,回液口与釜体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回液泵,所述冷却流体储罐内的冷却流体为冷冻盐水。再,所述冷冻盘管沿搅拌杆长度方向盘旋设置于搅拌杆上。再有,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阀,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取样管上设有取样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反应釜设置多个进料管,可有效防止原料的交叉污染;设置取样管,可随时取样分析,利于提高产率;采用向夹套与釜体之间的空腔内加水得方式对釜体进行加热,满足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的加热温度需要,且水可循环利用,节能环保;采用冷冻盘管对釜体内的混合溶液进行冷却,冷冻盐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方式环保可控;设置温度测料部件,及时监控釜体内部温度变化,通过第一、第二流量阀,第一、第二流量泵控制热水、冷水流量,控制精确;夹套内壁依次设置防腐层、保温层以及防水层,防腐、保温及防水性能好,有效提升反应釜使用寿命,配合搅拌单元,利于吡唑醚菌酯原料的充分混合,反应条件控制精确,利于提高产率和收率,节能环保,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料管11并设有一安装通孔12,下端设出料管13,下部一侧设取样管14;夹套2,套设于所述釜体1外侧,并与釜体1外壁之间形成一空腔3,夹套2上开设有与釜体1进料管11、安装通孔12、出料管13及取样管14相对应的通孔(未图示),夹套2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有防腐层21、保温层22以及防水层23;搅拌单元4,包括电机41、一端与电机41输出轴连接的搅拌杆42、设置于搅拌杆42另一端的搅拌桨43,所述电机41位于釜体1上方,搅拌杆42相对电机41的另一端通过安装通孔12伸入釜体1内侧,搅拌桨43与位于釜体1内侧的搅拌杆42端部连接;加热单元5,设置于釜体1一侧,包括加热流体储罐51和设置于加热流体储罐51内侧的加热件52,其出液口53和回液口54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腔3连通形成循环;冷却单元6,设置于釜体1一侧,包括冷却流体储罐61及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冷却流体储罐61出液口62、回液口63连通的冷冻盘管64,所述冷冻盘管64设置于位于釜体1内侧的搅拌单元4搅拌杆42上。进一步,所述釜体1上进料管11的数量为2~3个。另,所述釜体1上还设有用于监测釜体1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部件15。另有,所述防腐层21为环氧复合材料涂层或酚醛环氧涂层。再,所述防水层23为矿脂底漆涂层。再有,所述保温层22由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喷涂形成。且,所述加热流体储罐51出液口53与空腔3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料管并设有一安装通孔,下端设出料管,下部一侧设取样管;夹套,套设于所述釜体外侧,并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夹套上开设有与釜体进料管、安装通孔、出料管及取样管相对应的通孔,夹套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有防腐层、保温层以及防水层;搅拌单元,包括电机、一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杆、设置于搅拌杆另一端的搅拌桨,所述电机位于釜体上方,搅拌杆相对电机的另一端通过安装通孔伸入釜体内侧,搅拌桨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杆端部连接;加热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加热流体储罐和设置于加热流体储罐内侧的加热件,其出液口和回液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腔连通形成循环;冷却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冷却流体储罐及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冷却流体储罐出液口、回液口连通的冷冻盘管,所述冷冻盘管设置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单元搅拌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其上端设有至少一个进料管并设有一安装通孔,下端设出料管,下部一侧设取样管;夹套,套设于所述釜体外侧,并与釜体外壁之间形成一空腔,夹套上开设有与釜体进料管、安装通孔、出料管及取样管相对应的通孔,夹套内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有防腐层、保温层以及防水层;搅拌单元,包括电机、一端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杆、设置于搅拌杆另一端的搅拌桨,所述电机位于釜体上方,搅拌杆相对电机的另一端通过安装通孔伸入釜体内侧,搅拌桨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杆端部连接;加热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加热流体储罐和设置于加热流体储罐内侧的加热件,其出液口和回液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空腔连通形成循环;冷却单元,设置于釜体一侧,包括冷却流体储罐及两端分别通过管路与冷却流体储罐出液口、回液口连通的冷冻盘管,所述冷冻盘管设置于位于釜体内侧的搅拌单元搅拌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上进料管的数量为2~3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唑醚菌酯生产过程中所用高效环保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上还设有用于监测釜体内部温度的温度测量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红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潘红刘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