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铃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514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3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铃及自行车。车铃包括盖体和底壳,盖体罩设在底壳上,且盖体和底壳转动连接,底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盖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第一穿孔的内侧壁包括光滑部和摩擦部,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以减小第一穿孔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摩擦部自第一穿孔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以增加第一穿孔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解决了现有车铃防盗性差的问题。通过将套盖有盖体的底壳上的第一穿孔套设在车辆把手上,并且套设端设置有光滑部,有利于将车铃快速安装在把手上,脱离端设置有摩擦部,避免套设在把手上的车铃发生晃动和容易褪下的问题,防盗性能更好。

Bells and Bicyc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ell and a bicycle. The bell includes a cover body and a bottom shell, the cover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hell, and the cover body and the bottom shell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the first perfor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hell, the second perfor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first perforation and the second perforation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handle; the inner wall of the first perforation includes a smooth part and a friction part, and the smooth part extends from the first perforation sleeve end to the detachment en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perforations. The frictional force of the first perforation is set on the handlebar, and the frictional part extends from the detachment end of the first perforation to the set end to increase the frictional force of the first perforation detaching from the handlebar. It solves the problem of poor anti-theft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car bells. By installing the first perforation on the bottom shell of the cover body on the vehicle handle and the sleeve end with a smooth part, it is advantageous to install the bell on the handle quickly, and the fric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detachment end, so as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the bell on the handle shaking and easy to fall off, and the anti-theft performance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铃及自行车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配件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铃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地逐渐推出了智能化和无人化管理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通常,自行车车铃都是通过扳动扳手,由扳手带动齿轮转动,再由齿轮带动铃盖和打锤转动,使得打锤敲击铃盖,从而产生敲击声,起到警示作用。然而,现有技术自行车车铃大都是通过紧固卡固定在自行车的龙头把手前端,转铃上盖则通过其自带的螺栓固定在转铃中心螺母上,拆卸紧固卡或者旋转转铃上盖,就能够将转铃或者转铃上盖卸下,车铃很容易被人卸掉,防盗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铃及自行车,以解决现有车铃容易被人拆卸,防盗性很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车铃,包括盖体和底壳;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底壳上,且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盖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以使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所述第一穿孔的内侧壁包括光滑部和摩擦部,所述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以使减小第一穿孔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所述摩擦部自所述第一穿孔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以增加所述第一穿孔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孔内侧壁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光滑部和所述摩擦部位于所述凸起条上。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条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凸起条间隔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内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延伸至第一穿孔中部,所述摩擦部自所述第一穿孔脱离端延伸至第一穿孔中部。进一步地,所述车铃还包括发声组件,所述发声组件包括弹性部和碰撞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碰撞部设置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上;所述底壳上具有凸出的齿结构,所述齿结构用于在所述盖体和底壳相对转动时拨动所述发声组件,使所述弹性部形变,且所述碰撞部在形变过程中与所述盖体碰撞,以发出声响。进一步地,盖体上设置有环形底座,所述弹性部一端设置在所述环形底座上,所述环形底座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弹性部上分别设置有碰撞部。进一步地,所述车铃还包括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的正负极分别与所述碰撞部和盖体导电连接,以使所述碰撞部碰撞所述盖体时所述发光组件发光。进一步地,所述底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增加手与所述底壳的摩擦。本技术还提供的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铃。本技术提供的车铃,盖体罩设在底壳上,盖体和底壳转动连接,底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盖体上设置有第二穿孔,以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光滑部自第一穿孔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减小第一穿孔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摩擦部自第一穿孔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增加第一穿孔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通过将盖体罩套在底壳上,在安装车铃时,将罩盖有盖体的底壳套设在车把手上,增加车铃的安全系数,底壳的第一穿孔的内侧壁与车把手接触,自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设置有光滑部,减小套设端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使车铃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自脱离端向套设端设置有摩擦部,增加脱离端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车铃发生晃动和容易被褪下的问题,防盗性能更好。本技术提供的自行车,所述自行车包括上述的车铃。在安装车铃时,将罩盖有盖体的底壳套设在车把手上,增加车铃的安全系数,底壳的第一穿孔的内侧壁与车把手接触,自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设置有光滑部,减小套设端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力,以使车铃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自脱离端向套设端设置有摩擦部,增加脱离端与车把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车铃发生晃动和容易被褪下的问题,防盗性能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铃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凸起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铃的分解示意图。图标:11-盖体;12-底壳;13-发声组件;111-第二穿孔;121-第一穿孔;122-光滑部;123-摩擦部;124-凸起条;125-齿结构;126-凹槽;131-弹性部;132-碰撞部;133-环形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铃及自行车,下面给出三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车铃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铃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壳12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凸起条12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铃,包括盖体11和底壳12;所述盖体11罩设在所述底壳12上,且所述盖体11和所述底壳12转动连接,所述底壳12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21,所述盖体11上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111,以使所述第一穿孔121和第二穿孔111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所述第一穿孔121的内侧壁包括光滑部122和摩擦部123,所述光滑部122自所述第一穿孔121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以使减小第一穿孔121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所述摩擦部123自所述第一穿孔121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以增加所述第一穿孔121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盖体11罩设在底壳12上,盖体11和底壳12转动连接,底壳12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21,盖体11上设置有第二穿孔111,以使第一穿孔121和第二穿孔111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光滑部122自第一穿孔121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减小第一穿孔121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摩擦部123自第一穿孔121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增加第一穿孔121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通过将盖体11罩套在底壳12上,在安装车铃时,将罩盖有盖体11的底壳12套设在车把手上,增加车铃的安全系数,底壳12的第一穿孔121的内侧壁与车把手接触,自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铃,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底壳;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底壳上,且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盖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以使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所述第一穿孔的内侧壁包括光滑部和摩擦部,所述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以使减小第一穿孔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所述摩擦部自所述第一穿孔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以增加所述第一穿孔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铃,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底壳;所述盖体罩设在所述底壳上,且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壳转动连接,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盖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以使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套设在车把手上;所述第一穿孔的内侧壁包括光滑部和摩擦部,所述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向脱离端延伸,以使减小第一穿孔套设在车把手上的摩擦力,所述摩擦部自所述第一穿孔脱离端向套设端延伸,以增加所述第一穿孔脱离车把手的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内侧壁设置有凸起条,所述光滑部和所述摩擦部位于所述凸起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条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凸起条间隔均布设置在所述第一穿孔内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滑部自所述第一穿孔套设端延伸至第一穿孔中部,所述摩擦部自所述第一穿孔脱离端延伸至第一穿孔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铃还包括发声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萤沈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伟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