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连接零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896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5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应用于IC装备制造领域及其他软连接结构薄壁件的机械制造领域。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调整常规工艺路线,将开槽前全部工位加工完毕,因零件连接处壁薄仅0.38mm,加工难度大,周转过程中易断裂变形,将工艺路线调整为所有工位在开槽之前加工完成,最后加工薄壁处。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在普通三轴机床即可完成零件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连接零件加工工艺
本专利属于IC装备及精密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适用于机械制造行业(汽车、航空航天等)有类似软连接结构的零件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于IC装备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本专利技术中的软连接类零件,因其结构复杂,软连接部位壁薄(示例零件薄壁处仅为0.38mm),加工及周转中意变形损坏,已成为IC装备零部件较难加工零件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它适用于类似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加工效率高,零件质量稳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调整常规工艺路线,将开槽前全部工位加工完毕,因零件连接处壁薄仅0.38mm,加工难度大,周转过程中易断裂变形,将工艺路线调整为所有工位在开槽之前加工完成,最后加工薄壁处。线切割加工槽,底部底板支撑,防止开槽后零件因自重产生变形,加工完一侧槽后,采用专用侧板及螺栓固定,固定后再加工另一侧槽,加工后再用另一侧板反把固定零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在普通三轴机床即可完成零件加工。2、利用零件的螺纹特征,设计侧板及螺栓固定零件软连接部位,大大减小了零件加工及周转中的异常风险,明显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质量,且侧板工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整体的锁紧工作技术要求低,有效的降低了对操作工人的要求,可在类似零件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侧向加工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正向加工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两侧侧板安装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零件顶部侧板安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2所示零件所示,箭头指示部位壁厚仅为0.38mm,2、通过零点定位工装(现有技术)及立卧转换底座,旋转装夹完成零件各个面加工;零件毛料一侧加工销孔及反把孔,用M8螺栓及D8销子将零件锁紧于零点定位工装上;零点定位工装通过零点定位拉钉固定在零点定位底座上。图3为侧向加工零件四面示意图;图3为正面加工零件另外两面示意图。3、加工所有通槽前(即软连接部位形成前),将零件全部工位加工完成,包括:抛光打磨,表面处理,镶嵌钢丝螺套等,防止加工时零件损坏变形。4、线切割加工侧向全部槽后,用图5所示侧板及螺栓把紧零件,再加工正面全部,加工后亦用图6所示侧板把紧,防止周转时零件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零点定位工装及立卧转换底座,通过快换的方式完成零件六个面的除开槽外所有工位的加工,装夹简单快速,定位误差小,加工精度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连接零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调整常规工艺路线,将开槽前全部工位加工完毕,因零件连接处壁薄仅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李婷李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