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把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2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把手机构,通过设置安装筒体、把手安装轴、把手及限位卡接组件。在折叠把手机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滑动滑动件,将滑动件往远离第一抵持部的方向移动,此时用户可以转动把手,将第二抵持部对准滑动件,这时用户可以松开滑动件,由于弹性件的设置,弹性件会驱动滑动件往靠近第二抵持部的方向移动,滑动件抵持第二抵持部,对把手进行限位固定;当用户需要将把手复位时,用户仅需转动把手复位为初始状态,滑动件会自动对第一抵持部抵持对把手进行限位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把手机构
本技术涉及把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把手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早在三年前,滑板车已经传入我国,只不过当时价格太高,很少人对它产生兴趣。直到这阵子,它的价格猛然下降,加上产家们对它加紧疯狂推销,使它"人气大旺",最重要的是玩滑板车必须有高度的悟性和胆量,这正符合想象力丰富,喜欢挑战的青少年们的口味,如今滑板车已成为青少年新一代的潮流运动产品,可见,它的魅力可不逊于滑板。在现有的滑板车中,为了实现对滑板车的控制,会在滑板车的车头上加装把手机构以此控制滑板车中的移动方向,实现对滑板车车头移动方向的调整。但在传统的把手机构中,把手除了给用户提供抓取控制功能之外,并不具备其他功能。近些年来,为了改善传统的把手机构,人们在把手机构中加装了折叠装置,使得把手机构具备了折叠功能,在用户不需要使用滑板车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折叠装置对把手机构进行折叠操作,缩小滑板车的体积,使得滑板车的把手机构不会占用过多的公共面积。但现有的具备折叠功能的把手机构存在折叠操作较为繁琐且折叠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把手折叠操作较为简单便捷且把手折叠稳定性较高的折叠把手机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折叠把手机构,包括:安装筒体,所述安装筒体上开设有滑动孔;把手安装轴,所述把手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体的端部上;把手,所述把手转动安装于安装轴上,所述把手包括握持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轴上,所述握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及限位卡接组件,所述限位卡接组件包括弹性件、抵持件和滑动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抵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或者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抵持件上,所述滑动件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且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滑动孔外。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还包括把手套筒,所述把手套筒套设于所述握持件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套筒上设置有多个把手凸粒。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凸粒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套筒外设置有橡胶套。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卡接组件还包括辅助转动件,所述抵持件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辅助转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辅助转动件相对所述抵持件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转动件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件包括连接部和推动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孔内,所述推动部露置于所述滑动孔外。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部上设置有多个摩擦凸条。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凸条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折叠把手机构,通过设置安装筒体、把手安装轴、把手及限位卡接组件。在折叠把手机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通过滑动滑动件,将滑动件往远离第一抵持部的方向移动,此时用户可以转动把手,将第二抵持部对准滑动件,这时用户可以松开滑动件,由于弹性件的设置,弹性件会驱动滑动件往靠近第二抵持部的方向移动,滑动件抵持第二抵持部,对把手进行限位固定;当用户需要将把手复位时,用户仅需转动把手复位为初始状态,滑动件会自动对第一抵持部抵持对把手进行限位固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滑板车的组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刹车启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折叠减震机构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防转件与锁紧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把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图1和图2,电动助力滑板车10包括折叠减震机构100、折叠把手机构200、车轮机构300、滑板车身400、刹车启动机构500和电源驱动装置;折叠减震机构100包括滑板车头装置110、减震装置120和折叠装置130,折叠把手机构200设置于滑板车头装置110上,减震装置120设置于滑板车头装置110内,折叠装置130分别与滑板车头装置110和滑板车身400连接,车轮机构300包括前轮装置310和后轮装置320,前轮装置310设置于滑板车头装置110上,后轮装置320设置于滑板车身400上,刹车启动机构500设置于滑板车身400上,电源驱动装置设置于滑板车身400的底部,且电源驱动装置分别与刹车启动机构500和后轮装置320电连接;滑板车身40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滑板车身400上开设有安装槽;刹车启动机构500包括安装轴510、传感装置520、刹车盖530和复位弹性件540,安装轴510的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安装轴510的另一端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传感装置520设置于安装槽内,传感装置510的输出端与电源驱动装置电连接,刹车盖530设置于安装轴510上,刹车盖530包括安装部531、刹车部532和感应部533,安装部531设置于安装轴510上,刹车部532设置于安装部531上,刹车部532用于向靠近或者远离后轮装置320的方向运动,感应部533设置于安装部531上,感应部533用于向靠近或者远离传感装置510的感应端运动,复位弹性件540套设于安装轴510上,且复位弹性件540的一端与安装部531的内侧壁抵接。如此,本技术的电动助力滑板车10,通过设置折叠减震机构100、折叠把手机构200、车轮机构300、滑板车身400、刹车启动机构500和电源驱动装置。在电动助力滑板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体,所述安装筒体上开设有滑动孔;把手安装轴,所述把手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体的端部上;把手,所述把手转动安装于安装轴上,所述把手包括握持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轴上,所述握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及限位卡接组件,所述限位卡接组件包括弹性件、抵持件和滑动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抵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或者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抵持件上,所述滑动件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且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滑动孔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体,所述安装筒体上开设有滑动孔;把手安装轴,所述把手安装轴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体的端部上;把手,所述把手转动安装于安装轴上,所述把手包括握持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把手安装轴上,所述握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及限位卡接组件,所述限位卡接组件包括弹性件、抵持件和滑动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筒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抵持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或者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接,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抵持件上,所述滑动件滑动穿设所述滑动孔,且所述滑动件至少部分露置于所述滑动孔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把手套筒,所述把手套筒套设于所述握持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把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套筒上设置有多个把手凸粒。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宗贵刘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索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