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提高汽车动力性,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汽车轻量化技术的推动下,各大车企推出了各种极致轻量化的汽车车身构造,如:全铝车身、碳纤维车身塑料覆盖件、铝型材车身骨架碳纤维覆盖件、铝型材车身骨架塑料覆盖件等颠覆传统汽车的新材料新工艺。在当今的汽车轻量化研发领域,铝合金车身+塑料覆盖件的组合模式深受各大车企青睐。铝合金车身构造主要为铝型材车架和冲压铝板焊接在一起形成铝合金白车身,外部覆上塑料覆盖件,已达到精美的外观。在铝合金车身开发过程中,一般而言,铝型材、冲压铝板单件制造位置度平均公差为±0.5mm,两件铝制件焊接平均公差为±2mm,多件铝制件焊接公差是累计的,这样使得整个铝合金白车身焊接完成以后,XYZ三个方向的公差很难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而且每一辆白车身焊接完成后的状态都不一致。在这样的铝合金白车身上安装车门密封条、侧车门、外覆盖件等外观零部件,其在线装配、尺寸控制、返工维修的工作频繁而又艰巨。目前汽车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3)、多个公差调节组件(2)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侧围门框本体(1);其中,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各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分别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将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3)紧固后能从不同方向吸收二者之间的尺寸疲劳蠕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骨架(3)、多个公差调节组件(2)及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侧围门框本体(1);其中,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3)的连接处设置有多个安装部,各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分别对应设置在各所述安装部上,用于在将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与所述车身骨架(3)紧固后能从不同方向吸收二者之间的尺寸疲劳蠕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包括:顶部侧板(11)、前部侧板(12)、第一侧板(13)、底部侧板(14)、第二侧板(15)、后部侧板(16)及侧门洞(17);其中,所述侧门洞(17)位于所述顶部侧板(11)、所述前部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3)、所述底部侧板(14)、所述第二侧板(15)和后部侧板(16)围设的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洞(17)为所述顶部侧板(11)的第一内侧边(a)、所述前部侧板(12)的第二内侧边(b)、所述第一侧板(13)的第三内侧边(c)、所述底部侧板(14)的第四内侧边(d)和第五内侧边(e)依次围接而成的空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边(a)与所述第二内侧边(b)之间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二内侧边(b)与所述第三内侧边(c)之间设置有圆角;所述第三内侧边(c)与所述第四内侧边(d)之间设置有圆角;所述第四内侧边(d)与所述第五内侧边(e)之间设置有圆角,所述第五内侧边(151)与所述第一内侧边(111)之间呈直角或锐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3)上沿Y向设置有若干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所述底部侧板(14)上沿X向设置有若干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所述第二侧板(15)上沿Y向设置有若干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所述后部侧板(16)上沿X向设置有若干所述公差调节组件(2);其中,X向是指与所述底部侧板(14)平行的方向,Y向是指与所述底部侧板(14)垂直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围门框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门框本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安装点,各所述安装点用于安装对手件;所述对手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罗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