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柱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990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柱加强板,包括弧形框架,弧形框架和C柱的外形轮廓相配合,弧形框架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外框架的折角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下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上端固定连接外框架上端的中间位置,内框架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蜂巢结构的吸能减震挡块,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设有卡接凹槽,外框架上设有连接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弧形框架整体具有良好的传递受力的性能,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置有效稳定外框架,且外框架的内部结构设计相比一般框架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吸能减震挡块的蜂巢式结构较普通结构弹性模量更大,可以通过变形,吸收所受的冲击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柱加强板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C柱加强板。
技术介绍
一般轿车车身有三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汽车C柱是设置在后门后侧与后窗之间的部分,其主要起到了支撑作用和保护作用,C柱位置一般增加C柱加强板来保证此处位置的刚强度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加强件经常采用分件焊接手段,使车身受力的传递衔接不顺,降低了车身使用寿命及安全性,同时C柱周围的空腔结构在保证车身结构的强度和刚性的同时,也形成了传递外界噪音和振动的特殊通道,这些噪音和振动传递到轿车的座舱会影响司乘人员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增强车身受力传递、提高车身使用安全性以及改善轿车座舱内的振动和噪音的C柱加强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C柱加强板,包括弧形框架,所述的弧形框架和C柱的外形轮廓相配合,所述的弧形框架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所述的外框架的外形是和车身相配合的弧形折角外形,所述的内框架的外形是和车窗相配合的折角外形,所述的外框架的折角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的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下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框架(1),所述的弧形框架(1)和C柱的外形轮廓相配合,所述的弧形框架(1)包括外框架(2)和内框架(3),所述的外框架(2)的外形是和车身相配合的弧形折角外形,所述的内框架(3)的外形是和车窗相配合的折角外形,所述的外框架(2)的折角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的外框架(2)和内框架(3)的下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5),所述的第二加强筋(5)上端固定连接外框架(2)上端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内框架(3)和第二加强筋(5)之间设有蜂巢结构的吸能减震挡块(35),所述的吸能减震挡块(35)包括数个空心柱体(36),任意一个空心柱体(36)与相邻的空心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框架(1),所述的弧形框架(1)和C柱的外形轮廓相配合,所述的弧形框架(1)包括外框架(2)和内框架(3),所述的外框架(2)的外形是和车身相配合的弧形折角外形,所述的内框架(3)的外形是和车窗相配合的折角外形,所述的外框架(2)的折角位置设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的外框架(2)和内框架(3)的下端连接处设有第二加强筋(5),所述的第二加强筋(5)上端固定连接外框架(2)上端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内框架(3)和第二加强筋(5)之间设有蜂巢结构的吸能减震挡块(35),所述的吸能减震挡块(35)包括数个空心柱体(36),任意一个空心柱体(36)与相邻的空心柱体(36)均为临边接触,且所有的空心柱体(36)固定连接形成蜂巢状,所述的吸能减震挡块(35)外侧通过铆接方式和相邻的内框架(3)和外框架(2)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5)之间设有卡接凹槽(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力士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