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75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副车架组件包括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车身连接支架和安装板,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下板间隔开并在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下板之间形成摆臂轴套安装空间,车身连接支架穿设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车身连接支架具有摆臂轴套安装孔,安装板连接副车架上板和副车架下板,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板过孔,安装板过孔与摆臂轴套安装孔正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组件,可以在保证安装板过孔与摆臂轴套安装孔正对后再令安装板与副车架上板以及副车架下板固定,从而便于摆臂与副车架组件的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车架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副车架由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下板焊接固定,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下板之间需要间隔出设置摆臂轴套的空间,因此相关技术中,副车架上板本体的边缘需要向下弯折形成与副车架下板焊接固定的上板翻边,上板翻边同时需要设置安装板过孔以使固定件穿设至副车架上板与副车架下板之间的摆臂轴套,使摆臂与副车架固定。该方案存在以下缺点:上板翻边的安装板过孔位置无法调整,不易与摆臂轴套保持同轴度,固定件安装困难,同时副车架上板本体与上板翻边之间的弯折角度容易形成小于90°的负角,导致成型困难。此外,若穿设固定件的上板翻边的动刚度较低,导致摆臂在车辆行驶中相对副车架振动,不满足车辆的NVH性能要求时,还需在上板翻边处增设加强板,增加了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配难度的副车架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副车架组件,包括副车架上板、副车架下板、车身连接支架和安装板,所述副车架上板与所述副车架下板间隔开并在所述副车架上板与所述副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上板(1);副车架下板(2),所述副车架上板(1)与所述副车架下板(2)间隔开并在所述副车架上板(1)与所述副车架下板(2)之间形成摆臂轴套安装空间(5);车身连接支架(4),所述车身连接支架(4)穿设所述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副车架下板(2),所述车身连接支架(4)具有摆臂轴套安装孔(41);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连接所述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副车架下板(2),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安装板过孔(341),所述安装板过孔(341)与所述摆臂轴套安装孔(41)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副车架上板(1);副车架下板(2),所述副车架上板(1)与所述副车架下板(2)间隔开并在所述副车架上板(1)与所述副车架下板(2)之间形成摆臂轴套安装空间(5);车身连接支架(4),所述车身连接支架(4)穿设所述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副车架下板(2),所述车身连接支架(4)具有摆臂轴套安装孔(41);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连接所述副车架上板(1)和所述副车架下板(2),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安装板过孔(341),所述安装板过孔(341)与所述摆臂轴套安装孔(41)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包括:安装板本体(34),所述安装板本体(34)的上端设有第一翻边(31),所述第一翻边(31)与所述安装板本体(34)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所述副车架上板(1)包括:上板本体(11)和向下延伸的上板翻边(12),所述上板翻边(12)与所述上板本体(11)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所述上板翻边(12)与所述第一翻边(31)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组件(100),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兴孙玉曹大为宋红双王彬彬王文栋王雪峰邱昕宇邹亮郑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