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470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混凝土后浇层、斜坡口、沟槽、拉结筋,其中,预制板呈矩形结构,其拼缝处边缘呈斜面,即构成斜坡口;沟槽为梯形结构,位于预制板拼缝处,且与预制板拼缝方向相互垂直,拉结筋位于沟槽内,且与预制板拼缝方向相互垂直,预制板上方为混凝土后浇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预制板上表面做拉毛处理,保证了预制板与后浇层混凝土之间良好的整体工作;预留沟槽内设置上、下两层预制板拼缝拉结筋,可保证拼缝两侧预制板良好的整体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方便、性能优良,成本低廉,便于现场施工,而后浇混凝土层可提高叠合板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背景当前建筑工程中,现浇板具有整体刚度好、抗震性能优良等优点,但施工中需进行较 为复杂的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工程费用高,且施工速度慢;而预制板虽然施工速度快, 但楼面整体刚度较差,抗震性能较难满足要求。叠合板的出现,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现有的叠合板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l)预应力混凝土薄板虽然重量轻、运输方便,但 在不设临时支撑时,其跨度受到影响;(2)传统的预制板拼缝拉结是通过在拼缝上方采用钢 筋网局部加强来实现,该方法存在下列问题钢筋网需在现场绑扎,这增加了施工时间; 钢筋网四周无约束,这可能导致后浇混凝土层时,钢筋网偏离拼缝位置,从而影响拉结效 果;钢筋网位于预制板上表面,在正弯矩作用下,叠合板截面受压区高度小于整浇板,这 降低了钢筋网的有效利用率;(3)近年来出现的叠合板,其预制板两个方向做成带肋形式, 虽然叠合面抗剪性能较好,但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可大量节省模板,并具有良好 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本技术提出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混凝土后浇层2、斜坡口 3、 沟槽4、预制板间拼缝拉结筋5,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预制板1呈矩形结构,其拼 缝处边缘呈斜面,即构成斜坡口3;沟槽4为梯形结构,位于预制板l拼缝处,且与预制 板1拼缝方向相互垂直;拉结筋5位于沟槽4内,预制板1上方为混凝土后浇层2。本技术中,斜坡口3高度为预制板1厚度的0.6 0.8倍,倾角为45° —60° 。本技术中,梯形沟槽4上底宽度为拉结筋5直径的2 3倍,下底宽度为拉结筋5 直径的3 4倍,沟槽4深度为预制板1厚度减去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沟槽4长度为拉结 筋5长度的1/2倍以上,沟槽4间距为600mm 1200mm。本技术中,预制板1上表面以及梯形沟槽4表面保持一定的粗糙度,粗糙面凹凸 差为4mm 6mm。本技术中,梯形沟槽4内设置上下两层拼缝拉结筋5,且两层拉结筋5端部弯折成封闭状。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1、预制板上部进行拉毛处理,既能满足叠合板叠合面 抗剪要求,而且施工简单、方便;2、拼缝处预制板边缘做成斜坡口,可增大板拼缝处后 浇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提高拼缝的密封性;3、预制板之间的拼缝拉结筋 置于预留沟槽中,灌浆混凝土与梯形槽口咬合紧密,使得拉结筋的锚固效果好于拼缝上方 设置钢筋网的拉结方式,且省去了钢筋网拉结中平行于拼缝方向的构造钢筋;4、每个预 留沟槽中设置上下两根拉结钢筋,下部拉结筋靠近板底,可增大叠合板拼缝截面在正弯矩 作用下的有效截面高度;上部拉结筋在预制板顶附近,可提高叠合板抵抗正负弯矩的能力, 从而保证拼缝两侧混凝土良好的整体工作;上下两根钢筋端部弯折成环状,可增强钢筋的 锚固效果。本技术既适用于单向板,也可用于双向板。本技术施工方便、性能优良,预制板的使用可大量节省模板,便于现场施工,而 后浇混凝土层可提高叠合板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适用于跨度为3m 6m的叠合楼盖、屋 盖等工程结构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示。图2为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截面示意图。图中l为预制板,2为混凝土后浇层,3为预制板间拼缝处斜坡口, 4为垂直于预制 板间拼缝方向的预留梯形沟槽,5为预制板间拼缝拉结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l:将下列部件按图l, 2, 3所示方式连接,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顺利实施。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混凝土后浇层2、预制板之间拼缝处斜坡口 3、 多个垂直于预制板间拼缝方向的预留梯形沟槽4、预制板间拼缝拉结筋5。其中,斜坡口3 高度约为0.7倍的预制板厚,倾角为45° ,预留梯形沟槽4上底宽度为2倍的拉结筋5直 径,下底宽度宜为4倍的拉结筋5直径,槽深为预制板厚度减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槽长 度略大于拼缝拉结筋长度的1/2,槽间距为lOOOmm。预制板上表面以及预留梯形沟槽表面 应保持一定的粗糙度,粗糙面凹凸差为4mm 6mm。预留梯形沟槽4内设置上下两层拼缝 拉结筋5,且两层拉结筋端部弯折成封闭状。拼缝拉结筋5的种类为二级钢,直径介于 16mm 20mm之间,其面积应根据设计要求而定,且拉结筋长度应满足现行规范中钢筋锚 固长度的要求。预制板l的厚度为60mm 90mm,制得的叠合板的厚度为100mm 150mm,长度为3000mm 6000mm,宽度为卯0mm 2400mm。本技术的制作过程为首先,在预制构件厂制作符合要求的预制板1,并将其运 输至工地;其次,预制板l吊装就位,其效果应使拼缝紧密,并保证两侧对应位置预留梯 形沟槽4对齐;然后在预制板拼缝下方设置一道临时支撑,以防施工过程中拼缝两侧预制 板变形不协调而使得拼缝高低不平;再将上下两层呈封闭状的拼缝拉结筋5放于预留沟槽 内,拉结筋中点位于拼缝附近;先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拼缝处与斜坡口3之间缝隙以及预 留沟槽至预制板顶,然后浇筑普通混凝土后浇层2;最后,养护混凝土至足够强度后拆除 临时支撑,即得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混凝土后浇层(2)、斜坡口(3)、沟槽(4)、拉结筋(5),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呈矩形结构,其拼缝处边缘呈斜面,即构成斜坡口(3);沟槽(4)为梯形结构,位于预制板(1)拼缝处,且与预制板(1)拼缝方向相互垂直;拉结筋(5)位于沟槽(4)内,预制板(1)上方为混凝土后浇层(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斜坡口(3)高度为预制 板(1)厚度的0.6 0.8倍,倾角为45° —6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梯形沟槽(4)上底宽度 为拉结筋(5)直径的2~3倍,下底宽度为拉结筋(5)直径的3~4倍,沟槽(4)深度为预制板(1) 厚度减去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沟槽(4)长度为拉结筋(5)长度的1/2倍以上,沟槽(4)间距为 600mm 120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预制板(l)上表面以及 梯形沟槽(4)表面保持一定的粗糙度,粗糙面凹凸差为4mm 6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梯形沟槽(4)内设置上 下两层拼缝拉结筋(5),且两层拉结筋(5)端部弯折成封闭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混凝土后浇层、斜坡口、沟槽、拉结筋,其中,预制板呈矩形结构,其拼缝处边缘呈斜面,即构成斜坡口;沟槽为梯形结构,位于预制板拼缝处,且与预制板拼缝方向相互垂直,拉结筋位于沟槽内,且与预制板拼缝方向相互垂直,预制板上方为混凝土后浇层。本技术结构合理,预制板上表面做拉毛处理,保证了预制板与后浇层混凝土之间良好的整体工作;预留沟槽内设置上、下两层预制板拼缝拉结筋,可保证拼缝两侧预制板良好的整体工作;本技术施工方便、性能优良,成本低廉,便于现场施工,而后浇混凝土层可提高叠合板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文档编号E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板(1)、混凝土后浇层(2)、斜坡口(3)、沟槽(4)、拉结筋(5),其特征在于预制板(1)呈矩形结构,其拼缝处边缘呈斜面,即构成斜坡口(3);沟槽(4)为梯形结构,位于预制板(1)拼缝处,且与预制板(1)拼缝方向相互垂直;拉结筋(5)位于沟槽(4)内,预制板(1)上方为混凝土后浇层(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伟辰杨云俊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