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4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由一拉杆座体、一拉杆、至少一卡掣件与至少一弹性件组成,其中,该拉杆座体结合于行李箱上,该拉杆是轴枢于该拉杆座体上且可做扳起使用或收置,而该卡掣件与该弹性件装设于该拉杆座体上,其等用以于该拉杆扳起或收置时对该拉杆造成卡合固位的效果,使得拉杆不致产生晃动情形。(*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行李箱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按,习用行李箱拉柄(拉杆)是以伸缩结构设计,期以于使用时可方便抽出使用,再于不使用时容易藏置不占空间且不碍行李箱整体美感。因此,上述行李箱的拉柄结构是于其一箱壳预定处留制有二纵向的长槽孔,再将一呈马蹄型的拉杆插入其中,藉由拉杆可沿该各长槽孔做上、下移动而达到方便抽出使用及藏置不占空间的目的;然而,该拉柄结构藉以达到拉杆被抽出或收置时定位的效果,必须于长槽孔中与拉杆之间再装置有弹簧、定位珠体、连动杆、连动齿条或滑动座等的各样连接结合组件,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即是,惟,上述机构组件复杂增加组装上的困扰及维修上的不便,相对地,其制作成本跟随提高。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行李箱的制作及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结构简化、制作容易及成本降低。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一拉杆座体,具有一凹嵌槽,且该凹嵌槽上设有一枢转部,位于该枢转部两旁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一拉杆,其底缘具有一轴接部与该拉杆座体的枢转部枢接,使得拉杆可相对该拉杆座体做扳起使用或收置于该凹嵌槽中,又,拉杆上具有一嵌合孔;至少一卡掣件,是设于该拉杆座体内面一侧,其两侧端各具有一卡块,该各卡块穿出该第一及第二穿孔,且其中一卡块于拉杆扳起或收置时嵌入并压接该嵌合孔,使得拉杆稳定固位;至少一弹性件,用以使得该卡掣件的卡块确实卡合于拉杆的嵌合孔中。其中该拉杆座体的凹嵌槽是呈凵形容槽,而该拉杆为配合该凹嵌槽的马蹄形杆体。其中该拉杆座体于其凵形凹嵌槽处形成有一隆起部,该隆起部两侧边面各设有该枢转部及该第一、第二穿孔,且隆起部内面形成一容设空间以供二卡掣件容置;另,隆起部顶面设有二指孔,用以供手指推扳该各卡掣件移动,并使得卡块脱离拉杆的嵌合孔。其中该各卡掣件之间设有该弹性件,且各卡掣件于其二卡块端各具有一槽孔,而该隆起部内面具有两组的二导柱,该等导柱嵌入各槽孔中以限位导引卡掣件移动。以下,兹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为习用行李箱拉柄结构的剖示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拉杆收置暨组合平面的示意图。图4为图3沿4-4方向的剖示图。图5为图3沿5-5方向的剖示图。图6为本技术拉杆扳起使用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与行李箱结合应用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3及图6所示,本技术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由一拉杆座体10、一拉杆20、二卡掣件30及一弹性件40共同组成;其中该拉杆座体10为一利用数螺栓而锁固接于行李箱背面的板面体(参见图7所示),其外部形成有一呈“凵”形的凹嵌槽11及一隆起部12,且于隆起部12内面形成一容设空间13,该拉杆座体10于隆起部12的两侧边面上及相对侧面上各具有为透孔的一枢转部14,以及于透孔两旁等距位置各具有呈长矩形的一第一穿孔121与一第二穿孔122,又,隆起部12顶面对称设有二圆形指孔123,及其内面于邻近各该穿孔处各对应设有一导柱15,该各导柱15具有限位导引作用及可供螺栓锁接使用。该拉杆20是呈马蹄形状,请配合图4所示,其两侧支杆底缘各具有一为贯孔的轴接部21,二轴销22分别穿设该各轴接部21及其两端跨置于该各枢转部14上,使得拉杆20枢接于该拉杆座体10上,并可相对该拉杆座体10做扳起使用(如图6)或收置于该凹嵌槽11中(如图4),又,拉杆20两侧支杆上各具有一长矩形嵌合孔23。该二卡掣件30概呈三角形状,其等呈镜向设置于该拉杆座体10的容设空间13内,该各卡掣件30中央具有一圆形拨动孔31,且其等于相对的顶侧端具有一容置孔32,而该弹性件40是容设于该各卡掣件30的容置孔32中,其弹力撑顶各该卡掣件30呈背向移动,另,请再配合图5所示,卡掣件30的两侧端各形成有呈勾扣状的一卡块33,及于相邻卡块33处各具有一槽孔34。当该二卡掣件30组装完成时,该各卡块33分别穿出该第一穿孔121及该第二穿孔122,且其中一卡块33于拉杆20扳起使用或是收置时是嵌入并压接于该嵌合孔23,同时该弹性件40促使卡块33确实卡合其中,使得拉杆20稳定固位;至于该各槽孔34则为该等导柱15穿过,其促使卡掣件30两侧端受限位导引而以稳定的方向平移且不致左右晃动;另外,在卡块33卡合状态时,该卡掣件30拨动孔31的中心点不与该拉杆座体10指孔123的中心点对齐,其造成卡掣件30部分面积显露于指孔123外部,藉此,使用者手指可轻易自指孔123处伸入拨动孔31以对向压推该各卡掣件30靠近,并使得卡块33脱离拉杆20的嵌合孔23以扳动拉杆20。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技术拉柄结构与行李箱的结合应用示意图。以上即为本技术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各构件及其相关联位置的说明;其中,本技术供使用者握拉带动行李箱的拉柄结构是以枢接扳动的方式设计,因此,其构成组件简化且组装简易,故,其改善一般以伸缩式设计的拉柄结构复杂及组装不便的缺失;同时,该拉柄结构的各级件模组化可降低制作成本,其可适用于一种布质面的行李箱或是一种硬壳体行李箱的结合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于同类产品中实具有其进步实用性,且使用上方便,又,本技术于申请前并无相同物品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是以,本技术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唯,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拉杆座体,具有一凹嵌槽,且该凹嵌槽上设有一枢转部,位于该枢转部两旁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一拉杆,其底缘具有一轴接部与该拉杆座体的枢转部枢接,使得拉杆可相对该拉杆座体做扳起使用或收置于该凹嵌槽中,又,拉杆上具有一嵌合孔;至少一卡掣件,是设于该拉杆座体内面一侧,其两侧端各具有一卡块,该各卡块穿出该第一及第二穿孔,且其中一卡块于拉杆扳起或收置时嵌入并压接该嵌合孔,使得拉杆稳定固位;至少一弹性件,用以使得该卡掣件的卡块确实卡合于拉杆的嵌合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杆座体的凹嵌槽是呈凵形容槽,而该拉杆为配合该凹嵌槽的马蹄形杆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拉杆座体于其凵形凹嵌槽处形成有一隆起部,该隆起部两侧边面各设有该枢转部及该第一、第二穿孔,且隆起部内面形成一容设空间以供二卡掣件容置;另,隆起部顶面设有二指孔,用以供手指推扳该各卡掣件移动,并使得卡块脱离拉杆的嵌合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卡掣件之间设有该弹性件,且各卡掣件于其二卡块端各具有一槽孔,而该隆起部内面具有两组的二导柱,该等导柱嵌入各槽孔中以限位导引卡掣件移动。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由一拉杆座体、一拉杆、至少一卡掣件与至少一弹性件组成,其中,该拉杆座体结合于行李箱上,该拉杆是轴枢于该拉杆座体上且可做扳起使用或收置,而该卡掣件与该弹性件装设于该拉杆座体上,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拉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拉杆座体,具有一凹嵌槽,且该凹嵌槽上设有一枢转部,位于该枢转部两旁分别设有一第一穿孔与一第二穿孔;一拉杆,其底缘具有一轴接部与该拉杆座体的枢转部枢接,使得拉杆可相对该拉杆座体做扳起使用 或收置于该凹嵌槽中,又,拉杆上具有一嵌合孔;至少一卡掣件,是设于该拉杆座体内面一侧,其两侧端各具有一卡块,该各卡块穿出该第一及第二穿孔,且其中一卡块于拉杆扳起或收置时嵌入并压接该嵌合孔,使得拉杆稳定固位;至少一弹性件,用以使得该卡掣 件的卡块确实卡合于拉杆的嵌合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枝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