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旅行箱的拉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10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旅行箱的拉柄的构造,属于生活用品中手携物品的技术领域。旅行箱拉柄、拉杆以滑动方式装配在相应的槽道中,一挡块固设在拉杆的预定部位上,拉杆末端外延有凸出的挡止部,借助槽口末端的缺口,改变拉柄的拉杆与定位部之间的定位方式,目的在于使拉杆上下滑移时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旅行箱的一种的构件,属于生活用品中手携物品的
本技术提出一种旅行箱拉柄的新构造,这是申请人于1994年向中国专利局提出并获得授权的一项技术的改进;该项技术专利申请号为94214760.X。俟后,申请人发观,前项申请案中旅行箱拉柄的拉杆与第二定位部之间定位方式不够理想,因此对拉杆与定位部之间的设计又进行了改进,提出本技术的申请。本技术的目的是改进在先申请案中旅行箱拉柄的拉杆与第一、第二板条及第一、第二定位部之间的构造,使拉杆在上下滑动移位时具有更便利更牢靠的使用效果。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的拉柄构造包括有一壳体,具有一槽口设在其预定部位上,第一板条与第二板条凸设在预定部位上并朝预定方向平行延伸而在其间形成一槽道,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别设在第二板条的预定部位上,第一挡止部凸设在该槽道的内侧;一拉柄,有一拉杆以可沿其长轴方向滑动的方式延伸在该槽道中,第二挡止部固设在该拉杆的预定部位的外缘,一握把固定在该拉杆凸出于该壳体外侧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板条相对于该槽口的末端处,并不与该环缘直接连接而形成有一个缺口,并于该缺口处设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具有以其二端连接于第二板条末端与环缘间且略具弹性的一片状体,该片状体不与该壳体底部连接而成为悬空状,并在其中段部位一体成型有一朝向第一板条凸起的凸粒,而该凸粒与环缘间沿槽道长轴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拉柄上的第二挡止部的厚度。本技术提供一个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有3幅附图附图说明图1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实施例的正视图,表示拉柄处在第一位置处图3实施例的正视图,表示拉柄处在第二位置处本技术旅行箱的拉柄构造是由固定在一旅行箱(图中未示)内壁上的一壳体14和穿进该壳体14中的一拉柄16组成。壳体14用适当硬度的塑料制成,略成矩型而具有环缘30,有适当宽度而环设在壳体14周边;一对槽口32,并列地设在环缘30一侧边上;一对第一板条36,分别凸设于14底部;一对第二板条38,分别凸设于壳体14底部,大体上平行于对应的各该第一板条36边旁而相隔适当距离,使该第一、第二板条36、38与壳体14底部间分别形成相互平行的一对槽道40;各第二板条38相对于各该槽口32的另端末端处,并不与环缘30连接而形成有一个缺口41,一对第一定位部42分别设在对应各该缺口41处,各有一略具有弹性的片状体421,该片状体421大体上与该槽道40的长轴方向平行,并以其两端分别连接在该第二板条38的末端与该环缘30的对应部位上,但不与该壳体14的底部连接而形成悬空状,其中央部位则有朝向该第一板条36凸出适当高度且表面为圆弧形的第一凸粒422,该第一凸粒与该环缘30间相隔一段距离D1;一对第二定位部44,分别设在各该第二板条38靠近各该槽口32的一端所形成的一个缺口43处,其形状与前述各第一定位部42相同,而分别有一片状体441以及一第二凸粒442;一对第一挡止部46,分别呈适当宽度的凸肋状而设在对应的各槽道40内缘并介于对应的各槽口32与第二定位部44之间,且与对应的各第二凸粒442相隔一适当距离D2。另外,各第一板条36上分别设导引部37,各导引部37分别有对应在各第一、二定位部42、44的一平直区段371,以及上、下相向延伸的斜伸区段372;各该平直区段371分别与对应的各该第一、第二凸粒422、442相隔适当距离W1,而各斜伸区段372则相向延伸适当长度,并分别与该槽道40的长轴方向夹一适当角度。该拉柄16,略呈型而包含有一握把60,一对拉杆66,断面略呈矩形而分别以其外侧端固定在握把60的两端;一对挡块68,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各拉杆66的内侧末端处,其上有外径较大而略出于各拉杆周缘外并对应于各第一、第二定位部42、44的第二挡止部681,各第二挡止部681的厚度T1小于各第一凸粒422与该环缘30对应部位间以及各第二凸粒442与第一挡止部46间的距离D1、D2,而其宽度T2则大于各该第一、二凸粒422、442与对应的各平直区段371间的距离W1;藉此,使各该挡块68由对应的各导引部37旁侧通过时,即会被各斜伸区段372推向对应的各第一、二定位部42、44处,而在受力而强行挤压各第一、第二凸粒422、442后,可容置于各第一凸粒422与环缘30之间,或各第二凸粒442与第一挡止部46之间,并受到适当的顶抵。另外有一对套件70,略呈矩形管状而分别套设在对应的各拉杆66上,可供对应的各拉杆66以可滑动方式穿置在其中。组合时,将该壳体14连同其上的拉柄16用若干螺丝(图中未示)锁固在旅行箱的内壁上。当拉柄16受使用者施加由上向下的推力,使其位于内收状态的第一位置时,设于各拉杆66末端处的各第二挡止部681将挤过对应的各第一定位部42而位于各第一凸粒422与环缘30之间,且在未承受到另一朝外的较大拉力时,即可使该拉柄16不致朝外滑出。当使用者对拉柄16施加朝向旅行箱12外的拉力时,各第二挡止部681即又可由下而上分别通过对应的各第一、第二定位部42、44,而位于各第二凸粒442与对应的各第一挡止部46之间,并受各第二凸粒442所止挡而维持于该外伸状态的第二位置处。另外,前述的各第一、第二定位部42、44亦可分别设有相隔适当距离的二个第一(或第二)凸粒422(422)者(图中未示),使该拉柄16位于第一或第二位置时,其上的各第二挡止部681可分别嵌卡在成对设置的各第一(或第二)凸粒422、442间的凹陷部位中,而得以维持其既定的位置。权利要求1.一种旅行箱的拉柄构造,包含有一具有适当深度的壳体,并有一设在其周边并具适当宽度的环缘,一设在该环缘预定部位上的槽口,第一板条与第二板条凸设在该壳体上并由该槽口处朝预定方向平行延伸、其间相隔适当距离而形成的一槽道,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分别设在第一板条的预定部位上,第一挡止部凸设在该第一板条相向于该第二板条的内侧,并介于该槽口与第一定位部之间;一拉柄,具有一拉杆以可沿其长轴方向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动的方式延伸在该槽道中,一挡块固设于该拉杆的预定部位上,并具有凸出于该拉杆外缘的第二挡止部,一握把固定在该拉杆凸出于该壳体外侧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条相对于该第一定位部的末端,并不与该环缘直接连接而形成有一缺口,并于该缺口处设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具有以其二端连接在该第一板条末端与该环缘间且略具弹性的一片状体,该片状体并不与壳体的底部连接而形成悬空状,且于中段部位一体成型有一朝第二板条方向凸起的凸粒,该凸粒与该环缘间沿槽道长轴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该拉柄上第二挡止部的厚度。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的拉柄构造,其特征在于各第二板条的预定部位上分别设有一导引部,各导引部分别具有一平直区段与一斜伸区段,各平直区段分别对应于各第一、第二定位部,且其分别与对应的各第一、第二定位部间的距离小于该挡块的宽度,而各斜伸区段则相对延伸适当长度,且其延伸方向与该槽道长轴方向夹一预定的角度。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箱的拉柄构造,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部上设有相隔适当距离的二个凸粒,且第二挡止部可嵌卡在该二凸粒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旅行箱的拉柄的构造,属于生活用品中手携物品的
旅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旅行箱的拉柄构造,包含有:一具有适当深度的壳体,并有一设在其周边并具适当宽度的环缘,一设在该环缘预定部位上的槽口,第一板条与第二板条凸设在该壳体上并由该槽口处朝预定方向平行延伸、其间相隔适当距离而形成的一槽道,第一部位与第二部位分别 设在第一板条的预定部位上,第一挡止部凸设在该第一板条相向于该第二板条的内侧,并介于该槽口与第一定位部之间;一拉柄,具有一拉杆以可沿其长轴方向在第一、第二位置间滑动的方式延伸在该槽道中,一挡块固设于该拉杆的预定部位上,并具有凸出于该拉杆外 缘的第二挡止部,一握把固定在该拉杆凸出于该壳体外侧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条相对于该第一定位部的末端,并不与该环缘直接连接而形成有一缺口,并于该缺口处设有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具有以其二端连接在该第一板条末端与该环缘间且略具弹 性的一片状体,该片状体并不与壳体的底部连接而形成悬空状,且于中段部位一体成型有一朝第二板条方向凸起的凸粒,该凸粒与该环缘间沿槽道长轴方向延伸的距离,大于该拉柄上第二挡止部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枝昌
申请(专利权)人:明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