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130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手提箱电动锁扣装置,包括:一底座;一对边板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马达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减速装置其输入端与该马达的驱动轴连接,而输出端则延伸至各该边板之间;一压板枢设于各该边板之间,并受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所驱动,而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摆动;一扣件以可沿该底座长轴方向滑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中,并可藉由该压板位置的不同而予以卡住或释放,以共同形成闭锁或开启等两种不同的状态。(*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手提箱的锁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就手提箱的锁具而言,目前较为进步者多采用转轮式的号码锁,其包含有一座部,固定于一手提箱提把的内部;一压板,以其两侧枢设于该座部内,其上并设有三个槽孔;一弹簧,介于座部与该压板之间,用以恒迫使该压板向上弹起;一转轴,枢设于该座部中;三个转轮,分别枢设于该转轴上,并对应于各该槽孔,其周缘上分别设有若干刻度而其侧边则分别固设有一凸轮;使用时,各该凸轮将以其周缘向下压制住该压板,使该压板向下摆动,并以设于其上之一弯折部朝下,而卡住预置于其下方之一扣件;当使用者旋转各该转轮,使其上的各该凸轮分别以其较为平缓的部位压制于该压板的上端面时,则该压板即可略为向上摆动,而释放受卡住的该扣件。该号码锁使用于手提箱上时固然可轻易达成使其箱盖与箱体间形成闭合或开启等二种状态,然而,由于其上的各该转轮必须设为使其周缘的一部份凸出于该提把外,以便于使用者以手指拨动,因此,在制造上各该转轮即不能做得太小,且其凸出于该提把外的高度亦必须相当大,如此一来,不但使其在组装上会变得相当麻烦,而且亦影响该提把外观上的美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而且无需使用转轮的电动锁扣装置。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手提箱电动锁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其具有相隔预定距离的一前侧板与一后侧板以及介于各该前、后侧板间的一底板;一对边板,以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分别固定于各该前、后侧板之间,其上并分别设有与该底座长轴方向平行之一轴孔以及朝向该底板的一缺口;一马达,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减速装置,其输入端与该马达连接而其输出端则延伸至各该边板之间;一压板,设于各该边板之间,其一端与其中的一轴孔枢接,另一端则与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固接;借助于上述各构件的配合,使该底座可供一扣件以可于该底板上滑动的方式穿设于各该缺口的下方,而该压板则可受该马达与减速装置所驱动,而带动该压板于第一、第二位置间摆动。根据本技术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速装置的输入端呈杆状,并于其周缘设有沿其轴心方向延伸的一平面部。根据本技术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前、后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一对矩形孔,而各该边板的两侧边则各设有对应于各该矩形孔的一对矩形凸块。根据本技术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板的前端设有朝下延伸预定宽度的一弯折部,而其两侧边的后端则分别设有朝下延伸预定长度的一耳片。兹举一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图(一),显示其压板处于第一位置。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沿其轴向的剖视图(二),显示其压板处于第二位置。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设于一手提箱提把内的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各附图,本技术的手提箱电动锁扣装置10由一底座12、一对边板13、一马达14、一减速装置15与一压板16所组成。该底座12,是以铁板一体冲压成型者,其具有一底板20以及由该底板20的前、后端分别朝上垂直延伸适当长度的一前侧板22与一后侧板24,且各该前、后侧板22,24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一对矩形孔26。该对边板13,略呈矩形而分别具有一对卡块30分别呈矩形而凸设于其前、后端外且具有适当长度,并可嵌卡于相对应的各该矩形孔26中,使其垂直地固定于各该前、后侧板22,24之间;一缺口32分别设于其前端下方,并具有适当的宽度与深度;一轴孔34分别设于其后端上方,且其轴心方向分别与该底座12的长轴方向平行。该马达14与该减速装置15分别固定于该底板20的上端,且该减速装置15的输入端与该马达14的驱动轴40枢接,而其输出端则呈杆状并经由其中一边板13上的轴孔34而延伸至该两边板13之间,且该杆状输出端的周缘设有沿其轴心方向延伸且相隔一百八十度的一对平面部42。该压板16由一铁片连续弯折而成,其宽度与该两边板13间的距离相等,并具有一弯折部60由其前端端缘朝下垂直延伸适当宽度;一第一耳片62与一第二耳片64分别由其两侧边的后端朝下垂直延伸适当长度,各该第一、第二耳片62,64上分别设与各该轴孔34对应的一圆孔63与一矩形孔65;藉此,使该第一耳片62可借助于穿置于其中的一轴孔34与该圆孔63间的一轴销61而与位于外侧之一边板13枢接,而该第二耳片64则可供该减速装置15的杆状输出端穿置于其中,并借助于其上的该二平面部42而形成卡制状态。使用时,将该电动锁扣装置10夹制于一手提箱提把组件70的内部,并使一扣件72以可滑动方式设于该底板20上方,并穿过各该缺口32下方(该扣件72用以与该提把组件70共同形成闭锁或开启状态,由于并非本技术的目的,因此不另赘述)。当该马达14受启动而沿一预定方向转动时,其将经由该减速装置15以迫使该压板16摆动一预定角度直到该弯折部60末端到达抵住该底板20为止的第一位置,借以使其上的该弯折部60朝下移动而嵌入预设于该扣件72上的一卡槽74中,借以使该扣件72无法再往复滑动而形成闭锁状态。当该马达15受启动而朝另一方向转动时,则将经由该减速装置15迫使该压板16反向摆动一预定角度直到其后端到达抵住该后侧板24内侧为止的第二位置,借以使该弯折部60随之朝上移动,而脱离于该扣件72的卡槽74,使该扣件72恢复到可沿其长轴方向自由滑动的开启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其具有相隔预定距离之一前侧板与一后侧板以及介于各该前、后侧板间之一底板;一对边板,以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分别固定于各该前、后侧板之间,其上并分别设有与该底座长轴方向平行之一轴孔以及朝向该底板之一缺口;一马达,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减速装置,其输入端与该马达连接而其输出端则延伸至各该边板之间;一压板,设于各该边板之间,其一端与其中之一轴孔枢接,另一端则与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固接;借助于上述各构件的配合,使该底座可供一扣件以可于该底板上滑动的方式穿设于各该缺口的下方,而该压板则可受该马达与减速装置所驱动,而带动该压板于第一、第二位置间摆动。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速装置的输入端呈杆状,并于其周缘设有沿其轴心方向延伸之一平面部。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前、后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之一对矩形孔,而各该边板的两侧边则各设有对应于各该矩形孔之一对矩形凸块。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板的前端设有朝下延伸预定宽度之一弯折部,而其两侧边之后端则分别设有朝下延伸预定长度之一耳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手提箱电动锁扣装置,包括一底座;一对边板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马达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减速装置其输入端与该马达的驱动轴连接,而输出端则延伸至各该边板之间;一压板枢设于各该边板之间,并受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所驱动,而可于第一、第二位置间摆动;一扣件以可沿该底座长轴方向滑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中,并可藉由该压板位置的不同而予以卡住或释放,以共同形成闭锁或开启等两种不同的状态。文档编号E05B65/00GK2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提箱的电动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其具有相隔预定距离之一前侧板与一后侧板以及介于各该前、后侧板间之一底板;一对边板,以相隔预定距离的方式分别固定于各该前、后侧板之间,其上并分别设有与该底座长轴方向平行之一轴孔以及朝向 该底板之一缺口;一马达,固设于该底座的预定部位上;一减速装置,其输入端与该马达连接而其输出端则延伸至各该边板之间;一压板,设于各该边板之间,其一端与其中之一轴孔枢接,另一端则与该减速装置的输出端固接;借助于上述各构件的配合, 使该底座可供一扣件以可于该底板上滑动的方式穿设于各该缺口的下方,而该压板则可受该马达与减速装置所驱动,而带动该压板于第一、第二位置间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政哲
申请(专利权)人:明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