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膨胀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890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8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溢膨胀水壶,包括膨胀水壶本体和加注管;加注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与膨胀水壶本体固定连接;内管位于外管内,且内管的外壁与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内管具有存液段和导液段,存液段相较于导液段邻近外管的开口端;存液段的外壁、外管的内壁和内管与外管的连接处共同构成存液区,且存液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溢液或回流的开槽。本公开的防溢膨胀水壶可有效避免加注时冷却液溢出,提高加注效率,避免冷却液浪费及避免污染车辆上的管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溢膨胀水壶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溢膨胀水壶。
技术介绍
膨胀水壶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液会在冷却水道中不停循环,中途会流经膨胀水壶,如果压力过高,或者冷却液过量,多余的气体及冷却液将从膨胀水壶的旁通水道流出,避免冷却系统压力过高,造成暴管的恶劣后果。由于膨胀水壶中的冷却液会产生消耗,因此需要对膨胀水壶补充冷却液。现有的膨胀水壶的冷却液加注口具有圆筒形状,加冷却液时将注水管伸入冷却液加注口即可进行加注操作。这种结构的膨胀水壶在加冷却液的过程中,当冷却液加注过快或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冷却液易从冷却液加注口溢出,导致冷却液浪费及污染车辆上的管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避免加注时冷却液溢出的膨胀水壶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加注时冷却液溢出的防溢膨胀水壶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溢膨胀水壶。该防溢膨胀水壶包括膨胀水壶本体和加注管;其中,所述加注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膨胀水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具有存液段和导液段,所述存液段相较于所述导液段邻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所述存液段的外壁、所述外管的内壁和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共同构成存液区,且所述存液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溢液或回流的开槽。可选地,所述存液段自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朝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逐渐缩小。可选地,所述存液段自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朝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的壁厚逐渐缩小。可选地,所述存液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导液段的长度。可选地,所述开槽包括溢液开槽和回流开槽,所述溢液开槽和所述回流开槽对应设置。可选地,所述溢液开槽位于所述回流开槽的上方。可选地,所述导液段的开口端具有斜切部。可选地,所述加注管上还设有渗出管,所述渗出管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并朝向远离所述内管的方向延伸,所述渗出管与所述存液区相连通。可选地,所述导液段上设有至少一个分流透气孔。可选地,所述导液段上设有一个分流透气孔,且所述分流透气孔与所述开槽相对应。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注水管可插入加注管的内管内,当冷却液加注过快或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冷却液通过内管的存液段上的开槽溢出至存液区,再自开槽回流至内管的导液段,使得溢出的冷却液流回膨胀水壶内,实现溢出的冷却液的回收。本公开的防溢膨胀水壶可有效避免加注时冷却液溢出,提高加注效率,避免冷却液浪费及避免污染车辆上的管线。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溢膨胀水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溢膨胀水壶实施例的剖示图。图中标示如下:膨胀水壶本体-1,加注管-2,外管-21,内管-22,存液段-221,溢液开槽-2211,回流开槽-2212,导液段-222,斜切部-2221,分流透气孔-2222,存液区-23,渗出管-24。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解决加注时冷却液溢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溢膨胀水壶。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的防溢膨胀水壶包括膨胀水壶本体1和加注管2。加注管2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外管21与膨胀水壶本体1固定连接。外管21与膨胀水壶本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可通过塑焊等方式实现。加注冷却液的注水管可在加注时插入内管22内。外管21的开口端可与内管22的端部平齐,或者内管22的端部低于外管21的开口端。内管22位于外管21内,且内管22的外壁与外管21的内壁固定连接。内管22与外管21之间有固定连接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或塑焊等方式实现。内管22具有存液段221和导液段222,存液段221相较于导液段222邻近外管21的开口端。导液段222用于将加注的冷却液导入至膨胀水壶本体1内。通常,导液段222可与膨胀水壶本体1形成一定的夹角,以使得冷却液更容易地自倾斜的导液段222导入膨胀水壶本体1内。存液段221的外壁、外管21的内壁和内管22与外管21的连接处共同构成存液区23。内管22与外管21的连接处通常可为厚度较薄的环形结构。存液段22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溢液或回流的开槽。存液段221上的开槽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存液段221上仅设有一个开槽,当溢出的冷却液自加注管和内管22之间的间隙流入存液区23时,冷却液可通过开槽自存液区23回流至内管22的导液段222内;或者,当溢出的冷却液自开槽溢出至存液区23时,冷却液可自内管22的端部回流至加注管和内管22之间的间隙内,从而流入内管22的导液段222内。又例如,存液段221上设有两个开槽,该两个开槽分别用于溢液和回流,溢出的冷却液可自其中一个开槽溢出至存液区23内,存液区23内的冷却液自另一个开槽回流至内管的导液段222。具体实施时,开槽可自内管22邻近外管21的开口端的端部延伸至内管22与外管21的连接处,以使得冷却液更快速地进入或离开存液区23。本公开的防溢膨胀水壶在使用时注水管可插入加注管2的内管22内。当冷却液加注过快或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冷却液通过内管22的存液段221上的开槽溢出至存液区23,再自开槽回流至内管22的导液段222,使得溢出的冷却液流回膨胀水壶内,实现溢出的冷却液的回收。本公开的防溢膨胀水壶可有效避免加注时冷却液溢出,提高加注效率,避免冷却液浪费及避免污染车辆上的管线。在本专利技术防溢膨胀水壶的一个实施例中,存液段221自内管22与外管21的连接处朝向外管21的开口端逐渐缩小。这种存液段221有利于防止加注时冷却液飞溅。进一步地,存液段221自内管22与外管21的连接处朝向外管21的开口端的壁厚逐渐缩小,以更好地防止加注时冷却液飞溅。在本专利技术防溢膨胀水壶的一个实施例中,存液段221的长度小于导液段222的长度,以更高效地实现冷却液的加注。在本专利技术防溢膨胀水壶的一个实施例中,开槽包括溢液开槽2211和回流开槽2212,溢液开槽2211和回流开槽2212对应设置。加注时溢出的冷却液可自溢液开槽2211溢出至存液区23内,存液区23内的冷却液可自回流开槽2212回流至内管的导液段222。溢液开槽2211和回流开槽2212对应设置有利于加快溢出至存液区23的冷却液的回流速度。进一步地,溢液开槽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溢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壶本体和加注管;其中,所述加注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膨胀水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具有存液段和导液段,所述存液段相较于所述导液段邻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所述存液段的外壁、所述外管的内壁和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共同构成存液区,且所述存液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溢液或回流的开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溢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壶本体和加注管;其中,所述加注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膨胀水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内,且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具有存液段和导液段,所述存液段相较于所述导液段邻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所述存液段的外壁、所述外管的内壁和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共同构成存液区,且所述存液段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溢液或回流的开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段自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朝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逐渐缩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段自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连接处朝向所述外管的开口端的壁厚逐渐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膨胀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慧勤陈宇果黄波李敬斌王文君张兰兰李树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