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48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包括进气管、前端盖、外壳、后端盖以及排气管;卡孔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外壳内设置有隔热层、衬垫以及催化剂载体;后端盖上设置有挡环;催化剂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具有隔环,隔环上具有通气孔;气体传感器通过套筒和固定帽安装在卡孔内;套筒的上端安装固定帽,固定帽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内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催化器能够通过催化剂载体对废气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在进气管和排气管上的气体传感器对进出气体进行检测,便于了解催化器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同时还优化了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更加稳定易于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到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
技术介绍
汽车尾气需要净化处理过后才能够排放至大气中,现有技术中汽车尾气通常使用催化器来进行三元催化反应,去除其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当高温的汽车尾气通过净化装置时,三元催化器中的净化剂将增强CO、HC和NOx三种气体的活性,促使其进行一定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其中CO在高温下氧化成为无色、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HC化合物在高温下氧化成水(H20)和二氧化碳;NOx还原成氮气和氧气。三种有害气体变成无害气体,使汽车尾气得以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包括进气管、前端盖、外壳、后端盖以及排气管;进气管上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装配管;进气管和排气管上设置有卡孔,卡孔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前端盖的尾部设置有整流板,整流板上具有整流孔;外壳内设置有隔热层、衬垫以及催化剂载体;后端盖上设置有挡环;催化剂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具有隔环,隔环上具有通气孔;第一载体的孔径大于第二载体的孔径;气体传感器通过套筒和固定帽安装在卡孔内;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销钉孔,并配置销钉将气体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套筒的中部具有中圈环;卡孔的内部具有台阶,中圈环放置在台阶上,气体传感器的下端穿过卡孔进入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部;套筒的上端安装固定帽,卡孔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帽的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帽嵌入卡孔内与内螺纹配合挤压中圈环将套筒固定在卡孔内,套筒上端的圆管段插入固定帽的空腔内;固定帽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内槽。优选的,气体传感器为氧气传感器、氮氧化合物传感器或者二氧化碳传感器。优选的,进气管上的卡孔内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排气管上的卡孔内安装有氮氧化合物传感器。优选的,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耐热的密封圈。优选的,装配管内设置有过滤网。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汽车催化器包括两个载体,能够通过第一载体进行预处理,第二载体再次处理,能够通过催化剂载体对废气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在进气管和排气管上的气体传感器对进出气体进行检测,便于了解催化器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同时还优化了传感器的安装方式,更加稳定易于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催化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端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套筒和固定帽的装配图;图5为隔环的示意图。其中,1、进气管;2、前端盖;3、外壳;4、后端盖;5、排气管;6、法兰盘;7、装配管;8、卡孔;9、气体传感器;10、整流板;11、衬垫;12、催化剂载体;13、隔热层;14、挡环;15、固定帽;16、套筒;17、销钉孔;18、中圈环;19、台阶;20、过线孔;21、内槽;22、环形槽;23、过滤网;24、第一载体;25、第二载体;26、隔环;27、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包括进气管1、前端盖2、外壳3、后端盖4以及排气管5;进气管1上通过法兰盘6连接有装配管7,装配管7内设置有过滤网23。前端盖2、外壳3和后端盖4可以焊接在一起,可以先将催化剂载体12装入外壳3内后再接入前端盖2和后端盖4。进气管1和排气管5上设置有卡孔8,卡孔8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9,气体传感器9为氧气传感器、氮氧化合物传感器或者二氧化碳传感器。优选进气管上的卡孔内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排气管上的卡孔内安装有氮氧化合物传感器。进气管1和排气管5设置卡孔8的位置可以增厚,例如,图1中排气管的卡孔位置进行了增厚,进气管的卡孔位置省略了增厚部分。增厚部分便于增加卡孔的布置位置,也能够避免整体加厚排气管和进气管带来的重量。前端盖2的尾部设置有整流板10,整流板10上具有整流孔,整流板10的形状与前端盖2的尾部形状相同,可以均为圆形,整流板10与前端盖2可以焊接或者过盈配合。整流板10能够有利于对废气进行整流,让气体均匀的进入到催化剂载体12内部,避免催化剂载体12内部的反应不均衡。外壳3内设置有隔热层13、衬垫11以及催化剂载体12;后端盖4上设置有挡环14;传统的后端盖与催化剂载体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发生摩擦损坏。挡环能够避免催化剂载体长期使用后与外壳发生摩擦变形后进入到后端盖内部,挡环能够让催化剂载体的端部受力面更大,不易磨损。催化剂载体12包括第一载体24和第二载体25,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具有隔环26,隔环可以过盈配合安装在内部。隔环上具有通气孔27,通气孔的作用在于便于隔环与两个载体之间的接触面上能够通气;第一载体的孔径大于第二载体的孔径,能够让第一载体快速预处理,并经过第二载体的后处理能够实现良好的处理效率和效果。气体传感器9通过套筒和固定帽15安装在卡孔8内。套筒16的下端设置有销钉孔17,并配置销钉将气体传感器9固定在套筒16内;即现将传感器嵌入套筒内,然后通过销钉将其固定。套筒16的中部具有中圈环18;卡孔8的内部具有台阶19,中圈环18在安装时放置在台阶19上,气体传感器9的下端穿过卡孔8进入进气管1和排气管5内部,从而可以进行气体检测。套筒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槽22,环形槽内设置有耐热的密封圈。套筒16的上端安装固定帽15,卡孔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帽的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外螺纹。固定帽嵌入卡孔内与内螺纹配合挤压中圈环将套筒固定在卡孔底部,套筒上端的圆管段插入固定帽的空腔内,圆管段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也能够有利于将套筒从卡孔内取出。固定帽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20,过线孔20有利于传感器上的电线穿过,便于将传感器的数据传出,固定帽的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内槽21,有利于采用夹具拧动固定帽。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前端盖、外壳、后端盖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装配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上设置有卡孔,卡孔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前端盖的尾部设置有整流板,整流板上具有整流孔;外壳内设置有隔热层、衬垫以及催化剂载体;后端盖上设置有挡环;所述催化剂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具有隔环,隔环上具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载体的孔径大于第二载体的孔径;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套筒和固定帽安装在卡孔内;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销钉孔,并配置销钉将气体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所述套筒的中部具有中圈环;所述卡孔的内部具有台阶,中圈环放置在台阶上,气体传感器的下端穿过卡孔进入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部;所述套筒的上端安装固定帽,卡孔的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固定帽的内部中空,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固定帽嵌入卡孔内与内螺纹配合挤压中圈环将套筒固定在卡孔内,所述套筒上端的圆管段插入固定帽的空腔内;所述固定帽的中部设置有过线孔,上端面设置有两个内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载体三元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前端盖、外壳、后端盖以及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上通过法兰盘连接有装配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上设置有卡孔,卡孔上安装有气体传感器;前端盖的尾部设置有整流板,整流板上具有整流孔;外壳内设置有隔热层、衬垫以及催化剂载体;后端盖上设置有挡环;所述催化剂载体包括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之间具有隔环,隔环上具有通气孔;所述第一载体的孔径大于第二载体的孔径;所述气体传感器通过套筒和固定帽安装在卡孔内;所述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销钉孔,并配置销钉将气体传感器固定在套筒内;所述套筒的中部具有中圈环;所述卡孔的内部具有台阶,中圈环放置在台阶上,气体传感器的下端穿过卡孔进入进气管和排气管内部;所述套筒的上端安装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家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绵阳华元航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