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秀萍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60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尾气能量转化器、主尾气排气管、副尾气排气管和尾气催化净化器;所述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尾气进气端,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第一排气端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第二排气端连接所述副尾气排气管;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的出气端连通总排气管;在充分利用尾气动能的同时还使发动机在中高等功率状态下通过条状孔的泄气作用主动削弱了发动机排气管的排气阻力,维持了发动机的排气冲程的正常工况,让该装置在对尾气冲击动能的回收利用过程中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排气冲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天然气等新能源的汽车具有输出动能强劲,性能可靠的优点,特别是发动机的尾气排出过程中蕴含大量冲击动能,不仅会造成浪费,同时还带来了剧烈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尾气冲击动能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与方法。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尾气能量转化器、主尾气排气管、副尾气排气管和尾气催化净化器;所述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尾气进气端,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第一排气端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第二排气端连接所述副尾气排气管;所述主尾气排气管和副尾气排气管的出气端共同连接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的进气端;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的出气端连通总排气管;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的转动输出端同步连接转动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转动输出轴的另一端同步连接发动机的机芯转子。进一步的,所述能量转化器内设置有柱形能量转换腔,所述柱形能量转换腔内同轴心转动设置有反冲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排气管(4)、尾气能量转化器(2)、主尾气排气管(53)、副尾气排气管(52)和尾气催化净化器(54);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尾气进气端,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一排气端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二排气端连接所述副尾气排气管(52);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和副尾气排气管(52)的出气端共同连接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进气端;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出气端连通总排气管(55);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转动输出端同步连接转动输出轴(3)的一端,所述转动输出轴(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排气管(4)、尾气能量转化器(2)、主尾气排气管(53)、副尾气排气管(52)和尾气催化净化器(54);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出气端连接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尾气进气端,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一排气端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第二排气端连接所述副尾气排气管(52);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和副尾气排气管(52)的出气端共同连接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进气端;所述尾气催化净化器(54)的出气端连通总排气管(55);所述尾气能量转化器(2)的转动输出端同步连接转动输出轴(3)的一端,所述转动输出轴(3)的另一端同步连接发动机(51)的机芯转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化器(2)内设置有柱形能量转换腔(58),所述柱形能量转换腔(58)内同轴心转动设置有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为空心轮状结构,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内部设置有同轴心的尾气蓄压腔(10),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轮面(6.1)直径小于所述柱形能量转换腔(58)内径;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为左轮盘(9)和右轮壁(11);所述左轮盘(9)的外轮廓与所述能量转换腔(58)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左轮盘(9)将所述能量转换腔(58)分割为左腔(56)和右腔(57);所述转动输出轴(3)的一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所述右轮壁(11),所述转动输出轴(3)通过密封轴承(13)与所述能量转化器(2)的右侧壁体转动连接;所述主尾气排气管(53)和副尾气排气管(52)的进气端分别导通所述右腔(57)和左腔(56);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轮面(6.1)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凸起状喷座(20),各所述凸起状喷座(20)上均设置有尾气喷口(19),各所述尾气喷口(19)内侧均连通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内的尾气蓄压腔(10),且各所述尾气喷口(19)的喷气方向(19.1)沿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的切线顺时针方向平行,各所述尾气喷口(19)喷射尾气的反冲力带动所述反冲式能量转换轮(6)逆时针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轮盘(9)的左侧同轴心一体化连接有贯通的套管(24),所述套管(24)位于所述左腔(56)中;还包括长度大于所述套管(24)的滑动管(25),所述滑动管(25)同轴心滑动穿设于所述套管(24)内侧,所述滑动管(25)内为贯通的滑动通道(4.1),所述滑动管(25)外壁与所述套管(24)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滑动管(25)左端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弹簧挡环(14),所述弹簧挡环(14)外径大于所述套管(24)外径;所述套管(24)外壁还套设有平衡弹簧(15),所述平衡弹簧(15)的一端顶压所述左轮盘(9),另一端顶压所述弹簧挡环(14);所述滑动管(25)的右端还一体化设置有活动消声壳体(7),且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位于所述右腔(57)中,且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为与所述尾气蓄压腔(10)同轴心的柱形空腔结构,且所述消声壳体(7)的左右侧壁分别为左消声壳体壁(23.1)和右消声壳体壁(23),所述活动消声壳体(7)的内腔为尾气分流腔(16),所述尾气分流腔(16)同轴心连通所述滑动通道(4.1);所述消声壳体(7)的圆柱壁面上镂空设置有若干分流消声孔(17),若干所述分流消声孔(17)沿所述消声壳体(7)轴线呈圆周阵列均布,各所述分流消声孔(17)将所述尾气分流腔(16)和所述尾气蓄压腔(10)之间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尾气出气端(4.2)同轴心插入所述滑动通道(4.1)的左端,且发动机排气管(4)的尾气出气端(4.2)与所述滑动通道(4.1)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尾气出气端(4.2)的管壁沿轴线方向镂空设置有若干条状孔(8),各所述条状孔(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轴线方向平行,若干条状孔(8)沿所述发动机排气管(4)的轴线呈圆周阵列分部;右消声壳体壁(23)向右位移至接触右轮壁(11)状态下,各干条状孔(8)完全导通所述左腔(56);所述左消声壳体壁(23.1)向左位移至与所述左轮盘(9)接触状态下,滑动通道(4.1)的内壁滑动至完全封闭各干条状孔(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发电装置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秀萍
申请(专利权)人:崔秀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