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停车场
,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车辆日渐增多,市区尤其是中心商业区“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地下停车场和露天停车场占用的土地面积很大,但停车辆有限,同时鉴于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和昂贵,很多城市已是寸土寸金,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停车位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因此出现了立体停车场,可以很好地增加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这些立体停车场可以充分地利用地面、地下等有限空间,但很多立体停车场仍然存在着一些其它的缺点,首先,传统的立体停车场不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资源,在一定的空间内只能存放少数的停车位,另外,传统的立体停车场需要驾驶人员将车辆驾驶到高层,并寻找停放到未用停车位,造成了时间浪费,和尾气的排放,十分环保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本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解决立体停车场空间利用和车辆存取耗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能够转动的螺旋楼梯结构存放车辆,同时配合升降平台完成车辆的自动存取,存放车辆数量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立柱(2)、放置台(3)、驻车台(4)、驻车电机(5)、导柱(6)、卷扬机(7)、钢丝绳(8)、升降台(9)和伸出叉(10),所述固定座(1)为右侧开设凹槽的长方体,固定座(1)的右侧凹槽内竖直安装有立柱(2),立柱(2)转动安装在固定座(1)内;所述驻车电机(5)安装在固定座(1)的顶部,驻车电机(5)的传动轴与立柱(2)相连接;所述放置台(3)呈螺旋楼梯状固定在立柱(2)的外表面,放置台(3)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31);所述驻车台(4)用于放置车辆和周转车辆,驻车台(4)放置在放置台(3)上实现车辆在放置台(3)上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1)、立柱(2)、放置台(3)、驻车台(4)、驻车电机(5)、导柱(6)、卷扬机(7)、钢丝绳(8)、升降台(9)和伸出叉(10),所述固定座(1)为右侧开设凹槽的长方体,固定座(1)的右侧凹槽内竖直安装有立柱(2),立柱(2)转动安装在固定座(1)内;所述驻车电机(5)安装在固定座(1)的顶部,驻车电机(5)的传动轴与立柱(2)相连接;所述放置台(3)呈螺旋楼梯状固定在立柱(2)的外表面,放置台(3)上表面设置有限位槽(31);所述驻车台(4)用于放置车辆和周转车辆,驻车台(4)放置在放置台(3)上实现车辆在放置台(3)上的停放,驻车台(4)底部设置有支脚(41),驻车台(4)通过将支脚(41)固定在限位槽(31)内实现驻车台(4)在放置台(3)上的固定;所述导柱(6)位于立柱(2)的右侧,导柱(6)用于使升降台(9)能够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台(9)位于导柱(6)上,升降台(9)能够沿着导柱(6)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台(9)上水平设置有伸出叉(10);所述伸出叉(10)用于将驻车台(4)从放置台(3)上的移出,并转移到地面,从而便于驻车台(4)内的车辆取出,便于提车,或者将驻车台(4)放回放置台(3);所述卷扬机(7)安装在固定座(1)上;所述钢丝绳(8)一端卷绕在卷扬机(7)上,钢丝绳(8)另一端与升降台(9)相连接,钢丝绳(8)用于拉动升降台(9)沿着导柱(6)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41)内设置限位单元(42),所述限位单元(42)包括凸轮(421)、限位电机、限位柱(422)、挤压板(423)、弹簧一和弹簧二,所述支脚(41)内置空腔,支脚(41)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空腔相通;所述限位柱(422)位于支脚(41)的空腔内,限位柱(422)上端与空腔之间通过弹簧一实现连接,限位柱(422)为上端尺寸大、下端尺寸小的锥体;所述凸轮(421)固定安装在支脚(41)的空腔内,凸轮(421)位于限位柱(422)的下方,凸轮(421)通过内置的限位电机实现转动;所述挤压板(423)穿过支脚(41)的滑槽,挤压板(423)上安装有弹簧二,挤压板(423)在位于空腔内的一端与限位柱(422)接触,挤压板(423)另一端与放置台(3)的限位槽(31)接触,挤压板(423)用于实现支脚(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