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钻锪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7035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钻锪孔装置,包括钻床、气缸,钻床的钻头通过转动操作转轴实现在滑道上的滑动,操作转轴上通过螺栓设置有操作杆,操作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通过销轴与U型连接块铰接,U型连接块与连杆的一端螺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气缸轴螺接,设置有气缸轴的气缸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上,钻床的钻头处设置有出水口,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壳体固定柱,壳体固定柱与出水口呈竖直对应设置,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液体收集槽和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电机壳体进行定位实现钻端面操作,减少次品率,同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气缸和水泵的工作,实现钻孔操作的半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动钻锪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钻孔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钻锪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机制造行业中,对于电机壳体的操作中,人们往往需要对壳体上磁极孔的端面进行操作,使其存在一定坡度,由于电机壳体为圆筒状,人员难以对其进行定位,往往在操作过程中,因定位不稳定造成次品的产生;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简单的模具并结合钻床进行钻孔操作,其往往需要通过人力扳动钻床的操作手柄,实现钻头向下运动,完成钻孔操作后,在钻床内部弹簧的作用下钻头返回到初始位置,在人们通过手臂扳下操作手柄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克服内部弹簧的弹力和钻孔时的机械阻力,同时操作手柄往往还在高处,人们需要抬起手臂才能握到操作手柄,即人们还需要克服手臂自身的重力,因此,在进行钻孔操作时造成人员手臂的过度劳累,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气缸和水泵的工作,实现钻孔操作的半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的气动钻锪孔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钻锪孔装置,包括钻床、气缸,所述钻床的钻头通过转动操作转轴实现在滑道上的滑动,所述操作转轴上通过螺栓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通过销轴与U型连接块铰接,所述U型连接块与连杆的一端螺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气缸轴螺接,设置有气缸轴的气缸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上,所述钻床的钻头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设置有壳体固定柱的矩形金属块,所述壳体固定柱与出水口呈竖直对应设置,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液体收集槽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单片机与气缸和水泵连接。所述连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中部为矩形结构,连杆两端的螺纹与U型连接块和气缸轴上的螺孔配合使用,且连杆两端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螺帽,所述气缸通过转轴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上的U型凸起上。所述液体收集槽在壳体圆柱体下侧,所述液体收集槽内设置有滤网,并与液体储存箱连接,所述液体储存箱与水泵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挡板,且与钻床操作平台呈六十度角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能够对电机壳体进行定位实现钻端面操作,减少次品率,同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气缸和水泵的工作,实现钻孔操作的半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钻头处设置有出水口,通过操作开关控制水泵进行工作,使出水口流出钻孔水,能够对操作中的磁极孔端面进行清洗,防止废屑对磁极孔端面造成影响。3、本技术通过操作开关控制气缸进行工作,并带动操作杆转动,实现钻头向下运动进行钻孔操作,通过气缸的力量代替手臂克服内部弹簧的弹力和钻孔时的机械阻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4、本技术U型连接块与气缸通过连杆螺接形成一体结构,并与钻床操作平台和操作杆铰接,实现在气缸轴带动操作杆动作时,能够适应角度的变化进行旋转,降低机械的硬性磨损。5、本技术连杆与U型连接块和气缸轴螺接,并通过螺栓进行紧固,通过人工转动螺杆,实现气缸与操作杆之间连接距离的调整,并结合U型连接块对操作杆上不同通孔的铰接,实现对钻孔深度的调整,保证钻孔的质量,解决了因人工手动钻孔操作造成钻孔质量不均的问题。6、本技术通过按动操作开关实现气缸和水泵的动作,即水泵伴随气缸进行工作,即保证钻孔时孔洞的清洗,又防止水泵一直进行工作造成电能的浪费。7、本技术设置有液体收集槽,能够对清洗过的钻孔水进行回收,然后对回收过的钻孔水过滤后直接使用,减少非无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气动钻锪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动钻锪孔装置的右视图。图3为操作杆、连杆和气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气连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图中,1-底座,2-钻头,3-管道,4-钻床操作平台,5-壳体固定柱,6-液体收集槽,7-挡板,9-U型连接块,10-连杆,11-气缸轴,12-气缸,13-操作转轴,14-操作杆,15-通孔,16-螺纹,17-矩形结构,18-螺帽,19-U型凸起,20-控制开关。气动钻锪孔装置,包括钻床、气缸12,钻床的钻头2通过转动操作转轴13实现在滑道上的滑动,操作转轴13上通过螺栓设置有操作杆14,操作杆1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15,且其中一个通孔15通过销轴与U型连接块9铰接,U型连接块9与连杆10的一端螺接,连杆10的另一端与气缸轴11螺接,设置有气缸轴11的气缸12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4上,钻床的钻头2处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管道3与水泵连接,钻床操作平台4上设置有底座1,底座1为设置有壳体固定柱5的矩形金属块,壳体固定柱5与出水口呈竖直对应设置,钻床操作平台4上设置有液体收集槽6和控制开关20,控制开关20通过单片机与气缸12和水泵连接。连杆10的两端设置有螺纹16,中部为矩形结构17,连杆10两端的螺纹16与U型连接块9和气缸轴11上的螺孔配合使用,且连杆10两端上还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的螺帽18,气缸12通过转轴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4上的U型凸起19上。液体收集槽6在壳体圆柱体5下侧,液体收集槽6内设置有滤网,并与液体储存箱连接,液体储存箱与水泵连接。底座1上设置有挡板7,且与钻床操作平台呈六十度角设置。使用时,人们把电机壳体套装在壳体固定柱5上,通过人们操作控制开关20,实现气缸12和水泵工作,气缸轴11带动操作转轴13实现转动的钻头2在滑道上向下移动,水泵把清洗水从出水口喷出对钻孔部位进行清洗,挡板7防止清洗水飞溅到工作人员身上,实现对电机壳体上第一磁极孔进行处理,此时气缸12和钻头2均返回到初始位置,水泵停止工作,然后人员转动电机壳体,按照第一磁极孔端面的处理过程,实现第二磁极孔端面的处理,第三磁极孔端面和第四磁极孔端面的处理过程与第二磁极孔端面的处理过程一样,在此不做详细赘述,水泵工作时,把液体储存箱中的钻孔水通过出水口浇灌在磁极孔端面上,所有磁极孔端面处理完成后,人员取下电机壳体即可。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钻锪孔装置,包括钻床、气缸,其特征是:所述钻床的钻头通过转动操作转轴实现在滑道上的滑动,所述操作转轴上通过螺栓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通过销轴与U型连接块铰接,所述U型连接块与连杆的一端螺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气缸轴螺接,设置有气缸轴的气缸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上,所述钻床的钻头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设置有壳体固定柱的矩形金属块,所述壳体固定柱与出水口呈竖直对应设置,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液体收集槽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通过单片机与气缸和水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钻锪孔装置,包括钻床、气缸,其特征是:所述钻床的钻头通过转动操作转轴实现在滑道上的滑动,所述操作转轴上通过螺栓设置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通过销轴与U型连接块铰接,所述U型连接块与连杆的一端螺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气缸轴螺接,设置有气缸轴的气缸铰接在钻床操作平台上,所述钻床的钻头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为设置有壳体固定柱的矩形金属块,所述壳体固定柱与出水口呈竖直对应设置,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连接,钻床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液体收集槽和控制开关,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元宇飞牛现林张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