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5674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9:40
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包括外容隔套与缸盖,所述外容隔套包括上下连接的顶套筒与底套筒,所述底套筒包括底外筒壁、底内筒腔,所述顶套筒包括顶上筒壁、顶下筒壁、顶内筒腔,底外筒壁与缸盖中下柱室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顶上筒壁、顶下筒壁、底外筒壁与缸盖之间通过三个焊接体密封连接,焊接体位于凹槽中,可增设倒刺棱块限制外容隔套的纵向位移,可增设弹力金属筋提高整体的缓冲效果。本设计不仅能够长时间保持密封、不易密封失效、缓冲效果较强,而且装配难度较低、制造效率较高、易于推广应用。

An external capacitance sleeve device for spark plug in engin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outer sleeve of an engine spark plug includes an outer sleeve and a cylinder head. The outer sleeve comprises a top sleeve and a bottom sleeve connected up and down. The bottom sleeve comprises a bottom outer sleeve wall and a bottom inner cylinder chamber. The top sleeve comprises a top cylinder wall, a top lower cylinder wall, a top inner cylinder chamber, and a bottom outer cylinder wall and a middle lower cylinder chamber of the cylinder head. The inner wall is fitted with interference. The top cylinder wall, the top cylinder wall, the bottom cylinder wall and the cylinder head are sealed by three welding bodies. The welding body is located in the groove. The chamfer prism can be added to limit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outer capacitor compartment, and the elastic metal bar can be added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ushioning effect. This design can not only keep the seal for a long time, not easy to seal failure, strong cushioning effect, but also has low assembly difficulty, high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and easy to popularize and a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隔套,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适用于能够长时间保持密封,且不易密封失效。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缸盖隔套的密封方式基本为:隔套的底端通过一定的外力过盈或挤压入缸盖底板,隔套的另一端与缸盖之间采用上O形密封圈密封。该种密封方法在发动机初始工作时基本能够保证密封,但是随着发动机长时间的运转,受缸盖热变形、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气体冲击底板振动及装配工艺差异性的影响,隔套会在过盈/挤压区域及O形密封圈区域出现泄漏失效,一旦失效,将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发动机报废。申请公布号为CN101886587A,申请公布日为2010年11月17日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火花塞密封结构,包括有将高压线与气门室以及火花塞与水套隔开的隔套,在水套与隔套相接处上下各设置有O型密封圈。虽然该设计通过上下两组密封圈进行密封,但其仍旧存在以下缺陷:该设计依赖密封圈进行密封,易被热能、热气或车体振动影响,不能长时间保持密封,易密封失效,导致出现泄漏。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包括外容隔套(2)与缸盖(1),所述外容隔套(2)包括上下连接的顶套筒(3)与底套筒(4),顶套筒(3)的直径大于底套筒(4)的直径,所述缸盖(1)的内部开设有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与下柱室(13),顶套筒(3)固定于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内,底套筒(4)固定于下柱室(1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套筒(4)包括底外筒壁(41)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底内筒腔(42),所述顶套筒(3)包括顶外筒壁(31)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顶内筒腔(32),顶外筒壁(31)上位于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内的部位分别为顶上筒壁(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包括外容隔套(2)与缸盖(1),所述外容隔套(2)包括上下连接的顶套筒(3)与底套筒(4),顶套筒(3)的直径大于底套筒(4)的直径,所述缸盖(1)的内部开设有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与下柱室(13),顶套筒(3)固定于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内,底套筒(4)固定于下柱室(1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套筒(4)包括底外筒壁(41)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底内筒腔(42),所述顶套筒(3)包括顶外筒壁(31)及其内部开设的同轴的顶内筒腔(32),顶外筒壁(31)上位于上柱室(11)、冷却液室(12)内的部位分别为顶上筒壁(33)、顶下筒壁(34),顶上筒壁(33)的侧壁与上柱室(11)的内壁相接触,底外筒壁(41)的侧壁与下柱室(13)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且上柱室(11)依次经顶内筒腔(32)、底内筒腔(42)后与下柱室(13)相通;所述顶上筒壁(33)上近顶下筒壁(34)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一号外焊接体(5),缸盖(1)上近顶上筒壁(33)、顶下筒壁(34)交接处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与一号外焊接体(5)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一号内焊接体(51);所述顶下筒壁(34)上近顶下筒壁(34)底面、冷却液室(12)底面交接处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二号外焊接体(6),缸盖(1)上近冷却液室(12)底面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与二号外焊接体(6)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二号内焊接体(61);所述底外筒壁(41)上近缸盖(1)的一侧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三号外焊接体(7),缸盖(1)上近底外筒壁(41)的部位的内部设置有与三号外焊接体(7)连接为一体结构的三号内焊接体(7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上筒壁(33)上近顶下筒壁(34)的部位设置有下垂的中通网(35),一号外焊接体(5)经中通网(35)与一号内焊接体(51)连接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上筒壁(33)的侧壁上开设有单向外开口的一号外凹槽(52),该一号外凹槽(52)内设置有一号外焊接体(5),所述顶下筒壁(34)上近其底面的部位开设有单向外开口的二号外凹槽(62),该二号外凹槽(62)内设置有二号外焊接体(6),所述底外筒壁(41)上近缸盖(1)的一侧的部位的内部开设有单向外开口的三号外凹槽(72),该三号外凹槽(72)内设置有三号外焊接体(7);所述缸盖(1)上分别开设有与一号外凹槽(52)、二号外凹槽(62)、三号外凹槽(72)一一对应,且开口方向正对的一号内凹槽(53)、二号内凹槽(63)、三号内凹槽(73),且在一号内凹槽(53)、二号内凹槽(63)、三号内凹槽(73)内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号内焊接体(51)、二号内焊接体(61)、三号内焊接体(7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外凹槽(52)、二号外凹槽(62)、三号外凹槽(72)、一号内凹槽(53)、二号内凹槽(63)、三号内凹槽(73)的形状为矩形、圆弧形或棱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内火花塞的外容隔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下筒壁(34)的侧壁包括内凹弧边(81)与竖直边(82),所述内凹弧边(81)的顶端与一号外焊接体(5)相连接,内凹弧边(81)的底端与竖直边(82)的顶端相连接,竖直边(82)的底端与顶下筒壁(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宇峰郑锐张士斌李卫国潘靖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