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花塞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花塞。
技术介绍
传统的火花塞常常依靠人工进行清理,数量大,清理程序复杂,并且清理所需的溶解液对人体的伤害极大,稍有不慎便会腐蚀皮肤,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便,工序简单,且安全性高的火花塞清理设备,能够对火花塞进行全面的清理,并且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花塞,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火花塞,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底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端面固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固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下端面固设有挡块,所述第一导轨外表面滑动配合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上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端面固设有刷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推板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端面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一花键槽与所述第一花键插接配合,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花塞,包括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底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端面固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固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下端面固设有挡块,所述第一导轨外表面滑动配合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上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端面固设有刷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推板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端面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一花键槽与所述第一花键插接配合,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花塞,包括设备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内设有第一传动腔,所述第一传动腔内底壁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轴上端面固设有第一花键,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固设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下端面固设有挡块,所述第一导轨外表面滑动配合安装有推板,所述推板上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端面固设有刷头,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二带轮,所述推板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下端面设有第一花键槽,所述第一花键槽与所述第一花键插接配合,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端面固设有相应的刷头,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设有轴肩,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三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四带轮,所述推板上端面转动配合安装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端面固设有相应的刷头,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四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推板上端面固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上端固设有压板,所述第一传动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配合连接有第三皮带,所述第五转轴外表面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五转轴上端设有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一传动腔内顶壁固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六转轴,所述第六转轴右端固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六转轴外表面固设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压板抵接配合,所述设备外壳内设有溶解腔,所述溶解腔左侧壁内设有给排液装置,所述溶解腔内底壁转动配合安装有螺纹杆,所述溶解腔右侧内壁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螺纹杆通过螺纹啮合,所述固定板内设有固定槽,所述设备外壳内设有第二传动腔,所述第二传动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下端面伸出所述第二传动腔内底壁并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