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468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涉及机器人控制系统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机器人本体上装设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第二行走轮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包括照明装置和角度调节机构,照明装置通过角度调节机构活动装设在机器人本体的一侧;机器人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装设有行走灯和减速灯;机器人本体内设有主处理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主处理控制器对实时的行走速度进行监测,从而在行走过程中对照明装置进行功率调节和角度调节,能够有效根据机器人本体行走速度提示远处的操作人员,并采用行走灯和减速灯两种状态灯对周围操作人员进行灯光警示,从而有效的降低行走机器人与其他操作人员的碰撞、摩擦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控制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而机器人在进行相应的行走过程中,其他操作作业人员可能会因注意力不集中,与机器人发生碰撞,导致机器人搬运的物品抛洒、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发生偏差,尤其是夜间操作时,光线不足或是操作人员的疲劳,增大了事故发生概率,如何有效降低行走机器人与其他操作人员的碰撞、摩擦事故,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通过主处理控制器对实时的行走速度进行监测,从而在行走过程中对照明装置进行功率调节和角度调节,能够有效根据机器人本体行走速度提示远处的操作人员,并采用行走灯和减速灯两种状态灯对周围操作人员进行灯光警示,从而有效的降低行走机器人与其他操作人员的碰撞、摩擦事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上装设有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第一行走轮上设置有驱动电机;第二行走轮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包括照明装置和角度调节机构,照明装置通过角度调节机构活动装设在机器人本体的一侧;机器人本体的另一侧固定装设有行走灯和减速灯;机器人本体内设有主处理控制器。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包括电机驱动单元,电机驱动单元通过电气信号驱动控制线路与驱动电机相连。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包括速度监测单元,速度传感器通过数据信息线路及模数转换模块与速度监测单元相连。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包括照明功率调节单元,照明功率调节单元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照明装置相连。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包括角度调节单元,角度调节机构内设有调节电机,角度调节单元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角度调节机构内的调节电机相连。其中,主处理控制器内包括状态控制单元,状态控制单元内设置非逻辑控制模块,状态控制单元内的非逻辑控制模块驱动连接行走灯和减速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器人本体的行走轮上设置速度传感器,通过主处理控制器对实时的行走速度进行监测,从而在行走过程中对照明装置进行功率调节和角度调节,能够有效根据机器人本体行走速度提示远处的操作人员,并采用行走灯和减速灯两种状态灯对周围操作人员进行灯光警示,从而有效的降低行走机器人与其他操作人员的碰撞、摩擦事故;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处理控制器内设置电机驱动单元,便于及时高效的调节控制机器人本体行走速度;通过设置速度监测单元,能够对机器人本体的实时速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照明功率调节单元和角度调节单元进行配合调节,高效的实现灯光与速度的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示意图;其中:1-机器人本体;2-第一行走轮;3-第二行走轮;4-驱动电机;5-速度传感器;6-主处理控制器;7-照明装置;8-角度调节机构;9-行走灯;10-减速灯;11-电机驱动单元;12-速度监测单元;13-照明功率调节单元;14-角度调节单元;15-状态控制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上装设有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第一行走轮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第二行走轮3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5。包括照明装置7和角度调节机构8,照明装置7通过角度调节机构8活动装设在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机器人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装设有行走灯9和减速灯10;机器人本体1内设有主处理控制器6。进一步的,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电机驱动单元11,电机驱动单元11通过电气信号驱动控制线路与驱动电机4相连。进一步的,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速度监测单元12,速度传感器5通过数据信息线路及模数转换模块与速度监测单元12相连。进一步的,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照明功率调节单元13,照明功率调节单元13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照明装置7相连。进一步的,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角度调节单元14,角度调节机构8内设有调节电机,角度调节单元14通过驱动控制线路与角度调节机构8内的调节电机相连。进一步的,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状态控制单元15,状态控制单元15内设置非逻辑控制模块,状态控制单元15内的非逻辑控制模块驱动连接行走灯9和减速灯1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装设有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所述第一行走轮(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第二行走轮(3)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5);包括照明装置(7)和角度调节机构(8),所述照明装置(7)通过角度调节机构(8)活动装设在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装设有行走灯(9)和减速灯(10);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有主处理控制器(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包括机器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本体(1)上装设有第一行走轮(2)和第二行走轮(3);所述第一行走轮(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第二行走轮(3)上设置有速度传感器(5);包括照明装置(7)和角度调节机构(8),所述照明装置(7)通过角度调节机构(8)活动装设在机器人本体(1)的一侧;所述机器人本体(1)的另一侧固定装设有行走灯(9)和减速灯(10);所述机器人本体(1)内设有主处理控制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电机驱动单元(11),所述电机驱动单元(11)通过电气信号驱动控制线路与驱动电机(4)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走机器人照明控制结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控制器(6)内包括速度监测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骏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