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结构和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30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39
本公开涉及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发动机的缸盖和发动机,其中,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孔板(1)和挡流结构,所述孔板(1)设置有用于供曲轴箱窜气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进气孔(11),所述挡流结构具有油气分离表面(21),该油气分离表面(21)包括用于所述窜气中油滴的撞击区域,所述挡流结构配置为使得所述撞击区域的面积大小随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所述窜气的流速的大小成反比地改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结构简单,且能够实现稳定的油气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结构和发动机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曲轴箱窜气的油气分离结构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工作时,会有部分可燃混合气和燃烧产物经活塞环由汽缸窜入曲轴箱内,形成曲轴箱窜气。由于窜气中所含有的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成分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因此,需要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防止油滴进入进气系统,产生积碳,进而影响发动机性能。现有发动机中通常设置有油气分离结构对曲轴箱窜气进行油气分离传统的油气分离结构按结构划分主要包括迷宫挡板式、旋风式、滤纸式、粒子电离式等几类结构。其中,相对于迷宫挡板式、粒子电离式结构来说,旋风式、挡板式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廉,需要较小的布置空间,有益于提高发动机的结构紧凑性。然而,无论是旋风式或者是挡板式结构,都只能在窜气流速到达预定值时,才能够达到需要的分离效率。因此,当发动机以较小的转速运行时窜气的流速无法达到预定值,在这种情况下,油气分离率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现有的油气分离结构中,简单的结构和稳定的油气分离效率无法兼顾。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结构,该油气分离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孔板(1)和挡流结构,所述孔板(1)设置有用于供曲轴箱窜气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进气孔(11),所述挡流结构具有油气分离表面(21),该油气分离表面(21)包括用于所述窜气中油滴的撞击区域,所述挡流结构配置为使得所述撞击区域的面积大小随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所述窜气的流速的大小成反比地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孔板(1)和挡流结构,所述孔板(1)设置有用于供曲轴箱窜气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进气孔(11),所述挡流结构具有油气分离表面(21),该油气分离表面(21)包括用于所述窜气中油滴的撞击区域,所述挡流结构配置为使得所述撞击区域的面积大小随进入所述油气分离结构的所述窜气的流速的大小成反比地改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包括可伸缩的挡流板(2),该挡流板(2)的一个侧面用作所述油气分离表面(21),所述挡流板(2)构造为具有褶皱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挡流板(2)能够在所述褶皱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转换,在所述褶皱位置,所述撞击面的面积最大,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撞击面的面积最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2)部分或整体设置有多条折弯线,所述挡流板(2)能够沿该折弯线弯折以伸展和收缩,以使得所述挡流板(2)分别到达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褶皱位置,在所述展开位置,所述油气分离表面(21)为一个平面,在所述褶皱位置,所述油气分离表面(21)为由多条所述折弯线分隔的多个相互成角度的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结构还包括复位件(3),该复位件(3)为所述挡流板(2)提供朝向所述褶皱位置的回复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3)构造为具有弹性的板件,该板件的横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流板(2)的两端连接,所述板件具有闲置位置和最大变形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康张旭邓厚劲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