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04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2:14
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包括:塌台;移动小车,设于塌台下中央;升降机构,设于塌台中央;包括:剪叉式升降机架,升降基座,移动横杆,升降驱动机构;回转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基座上端面中部;翻转机构,包括基板及其上翻转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繁重的人工搬运装配,促进汽车座椅装配智能化水平,降低消耗,增强生产力;解决汽车座椅产线各模块区域之间的集成装配一站式运行;改变座椅产线多环节定置空间格局,建立座椅柔性装配平台,解决座椅多环节有效集一装配瓶颈,促进座椅装配的柔性对接。

A flexible assembly platform for seat loading

A flexible assembly platform for seat load includes: a collapse platform; a mobile car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ollapse platform; a lifting mechanism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ollapse platform; a shearing fork type lifting frame, a lifting base, a moving horizontal bar, a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a rotary mechanism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lifting base; and a turnover mechanism, including a shearing fork type lifting frame, a lifting base, a moving horizontal bar and a lifting driving mechanism. The base plate and the upper turning plate are connected to the rotary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heavy manual handling and assembly, promotes the intelligent level of automobile seat assembly, reduces consumption and enhances productivity; solves the one-stop operation of integrated assembly among the module areas of the automobile seat production line; changes the multi-link fixed space pattern of the seat production line, establishes a flexible seat assembly platform,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multi-ring seats. The effective assembly sets the bottleneck to facilitate the flexible docking of seat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载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适用于汽车座椅的移载装配。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座椅安装线主要由骨架冲压、焊接、涂装、发泡体制作、椅罩等线体工艺组合,历经操作、输送、装配、检验、存贮等流程节点控制,其过程的多线体集结,造成分装线操作人员多,产地空间过渡暂用等瓶颈。汽车市场的个性化需求,积聚增加线体标准化需求的改善难度,极易出现座椅装配需求差异多样,不符合现代精准生产管理及汽车生态链降低成本的发展理念,因此差异化座椅装配柔性对接凸显。世界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链发生了新的变革,各大知名汽车公司纷纷变轨供应体制,执行汽车零部件产线转移,追寻汽车部件模块化集结及全球采购,增进汽车产业链的空间匹配,确保车厂与配套可持续同步系统化发展,整体缩短汽车制造周期及开发成本,座椅模块化布局已显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解决繁重的人工搬运装配,促进汽车座椅装配智能化水平,降低消耗,增强生产力;解决汽车座椅产线各模块区域之间的集成装配一站式运行;改变座椅产线多环节定置空间格局,建立座椅柔性装配平台,解决座椅多环节有效集一装配瓶颈,促进座椅装配的柔性对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其包括:塌台,其包括一固定框架及其上的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中央设一安装通孔;所述固定框架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框架下部中央;其优选为AGV自动导引运输小车;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基板中央;其包括:剪叉式升降机架,其下端部穿过所述固定基板中央的安装通孔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升降基座,包括基座框架及其上固定板;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一侧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内一侧边框;所述固定板中部设通孔;移动横杆,其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另一侧的两端部,且,该移动横杆两端各设一滑轮,对应的,所述基座框架内壁两侧设供所述滑轮滑动的导板;所述移动横杆一侧设通孔;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及升降驱动电机;所述蜗轮蜗杆穿设于所述移动横杆一侧的通孔,其中,蜗轮连接于该移动横杆,蜗杆两端穿设于两轴承座,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另一侧边框,另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升降驱动电机通过一安装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联接所述蜗杆一端;回转机构,包括,固定外圈,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中部;转动内圈,设置于所述固定外圈内;内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内圈内,并与转动内圈连接;回转驱动齿轮,啮合于所述内齿轮内;回转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通孔连接所述回转驱动齿轮;翻转机构,包括基板及其上翻转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一控制器,所述移动小车、升降驱动电机、回转驱动电机、翻转机构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进一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两滑轨及其上滑块,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两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翻转板背面下部两侧凸设下耳板,并枢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翻转板背面中部两侧凸设上耳板;所述翻转板顶端设把手;两第一气弹簧,其上端枢轴连接于所述上耳板,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两连杆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两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耳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背面的上耳板的外侧;支撑杆,其上端枢轴连接于所述连接耳板,其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气弹簧外侧;第二气弹簧,其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中部,其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一侧。优选的,还包括一导向机构,其包括:两导向杆,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上对应所述两滑轨的内侧;两导向板,其一侧连接于所述滑轨上的滑块,导向板另一侧设通孔,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又,还设翻转板固定组件,其包括:拉杆,穿设于一固定座,该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上所述导向杆旁,与该导向杆平行;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前部,弹簧后端抵靠于所述固定座;固定钩,设置于所述拉杆后端,可与所述翻转板上端配合。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两滑轨及其上滑块,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翻转板,其背面中部及下部两侧分别凸设上耳板和下耳板;两支撑座,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滑轨上的滑块;所述翻转板背面下部的下耳板枢轴连接于该两支撑座;两支撑座通过一连接板连接,该连接板中央设通孔;两连接杆,其上端枢轴连接于所述翻转板背面中部的上耳板,连接杆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翻转驱动机构,包括:丝杠及其上螺母,穿设于所述连接板中央的通孔,螺母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通孔处;丝杠两端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丝杠与所述两滑轨平行;驱动电机及减速机,安装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两同步带轮及同步带,该两同步带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丝杠的端部及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端部。进一步,还包括一轴心自矫正机构,其包括:两个固定调节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中央的通孔的两侧;固定调节块中央设调节通孔;调节板,其上中心通孔,穿设于所述丝杠,并与螺母连接,调节板两侧分别凸设一调节耳块,并插置于所述两个固定调节块的调节通孔。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上对应所述两滑轨上的滑块设滑块限位,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上对应所述翻转板设翻转限位,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移动小车为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小车。优选的,所述基板上端面上滑轨外侧沿轴向设两个位置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的,所述塌台的固定框架上对应所述移动横杆的两侧设限位传感器,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第二气弹簧主要由活塞杆、活塞、密封导向套、填充物、压力缸和接头组成。本专利技术AGV自动导引运输小车执行装配平台的移载路径的控制及座椅物件的多站点归结;塌台主要执行座椅物料及人员操作的占位;升降机构升降确保座椅安装位置满足人机工程需求;回转机构执行平台的多维度旋转和任一位置和角度刹车抑制作用,满足座椅的多方向安装;翻转机构,主要执行平台的翻转,满足最适宜的角度进行座椅安装及精准管理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汽车座椅生产线多环节分布安装格局,其柔性安装平台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汽车座椅多环节有效集一装配瓶颈;本专利技术移载和升降技术,完全突破汽车座椅生产线多流程空间浪费局限,全面有效改善座椅现场生产环境;本专利技术同轴度矫正缓冲设计,有效提升平台移动、翻转及多角度位移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6度回转机构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流水生产线横平竖直及U型格局,有效支撑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的6度多复旋转轮回,促进了传统汽车座椅安装生产线的升级转变,实现了由座椅安装多点多流程控制操作运行到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智能协调控制操作一站式运行,改善了劳动条件,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高科技含量,极大地推动了该
外延式发展,进而持续升级本地就业和综合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塌台的立体图1。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塌台的立体图2。图7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塌台,其包括一固定框架及其上的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中央设一安装通孔;所述固定框架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框架下部中央;其优选为AGV自动导引运输小车;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基板中央;其包括:剪叉式升降机架,其下端部穿过所述固定基板中央的安装通孔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升降基座,包括基座框架及其上固定板;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一侧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内一侧边框;所述固定板中部设通孔;移动横杆,其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另一侧的两端部,且,该移动横杆两端各设一滑轮,对应的,所述基座框架内壁两侧设供所述滑轮滑动的导板;所述移动横杆一侧设通孔;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及升降驱动电机;所述蜗轮蜗杆穿设于所述移动横杆一侧的通孔,其中,蜗轮连接于该移动横杆,蜗杆两端穿设于两轴承座,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另一侧边框,另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升降驱动电机通过一安装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联接所述蜗杆一端;回转机构,包括,固定外圈,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中部;转动内圈,设置于所述固定外圈内;内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内圈内,并与转动内圈连接;回转驱动齿轮,啮合于所述内齿轮内;回转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所述回转驱动齿轮;翻转机构,包括基板及其上翻转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一控制器,所述移动小车、升降驱动电机、回转驱动电机、翻转机构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塌台,其包括一固定框架及其上的固定基板;所述固定基板中央设一安装通孔;所述固定框架底部设有若干滚轮;移动小车,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框架下部中央;其优选为AGV自动导引运输小车;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塌台的固定基板中央;其包括:剪叉式升降机架,其下端部穿过所述固定基板中央的安装通孔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升降基座,包括基座框架及其上固定板;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一侧的两端部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内一侧边框;所述固定板中部设通孔;移动横杆,其两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剪叉式升降机架上部另一侧的两端部,且,该移动横杆两端各设一滑轮,对应的,所述基座框架内壁两侧设供所述滑轮滑动的导板;所述移动横杆一侧设通孔;升降驱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及升降驱动电机;所述蜗轮蜗杆穿设于所述移动横杆一侧的通孔,其中,蜗轮连接于该移动横杆,蜗杆两端穿设于两轴承座,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基座框架另一侧边框,另一轴承座连接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升降驱动电机通过一安装基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联接所述蜗杆一端;回转机构,包括,固定外圈,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中部;转动内圈,设置于所述固定外圈内;内齿轮,设置于所述转动内圈内,并与转动内圈连接;回转驱动齿轮,啮合于所述内齿轮内;回转驱动电机,通过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底面,其输出轴穿过所述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所述回转驱动齿轮;翻转机构,包括基板及其上翻转板;所述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一控制器,所述移动小车、升降驱动电机、回转驱动电机、翻转机构均电性连接该控制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载重柔性装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基板,连接于所述回转机构;两滑轨及其上滑块,平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两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滑块上;所述翻转板背面下部两侧凸设下耳板,并枢轴连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翻转板背面中部两侧凸设上耳板;所述翻转板顶端设把手;两第一气弹簧,其上端枢轴连接于所述上耳板,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两连杆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板两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耳板,设置于所述翻转板背面的上耳板的外侧;支撑杆,其上端枢轴连接于所述连接耳板,其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气弹簧外侧;第二气弹簧,其上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中部,其下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端面中部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宋晓涛付明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