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及废气涡轮增压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62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装置,其减少由润滑油而引起的轴承损失。该轴承装置具备:旋转轴(14);轴颈轴承(22),设置于旋转轴(14)且能够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4);凸缘部(17b),具有在旋转轴(14)延伸的轴向上与轴颈轴承(22)的侧面部(22d)隔着间隔(D)面对配置的面对部(17bb);及凹部(22e),设置于侧面部(22d)或面对部(17bb),在轴颈轴承(22)的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凹部(22e)且不形成间隔(D)部分的面积大于以侧面部(22d)及面对部(17bb)来形成间隔(D)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轴承装置及废气涡轮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装置及适用该轴承装置的废气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对增压器进行了记载。在该增压器中,旋转轴通过轴颈轴承(Bearing)能够旋转地支承于轴承壳体内。旋转轴中,在一端安装有叶轮且容纳于压缩机壳体内,而在另一端安装有涡轮且容纳于涡轮壳体内。旋转轴固定有推力衬套,由以与该推力衬套卡合的方式且以不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轴承壳体的推力盘构成推力轴承(Thrustbearings)。而且,上述的轴颈轴承及推力衬套设置成在旋转轴延伸的轴向上彼此面对。并且,轴承壳体形成有分别通往轴颈轴承及推力轴承的通道,且构成为经由该通道分别向轴颈轴承及推力轴承供给润滑油。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1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但是,近年来,随着与燃料消耗率提高对应的发动机的小规模化,在废气涡轮增压器中要求小型化及高效率化。而且,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输出中,低速区域中轴承损失的比例高。因此,对低速区域中的高效率化而言减少轴承损失较为有效。低速区域中的轴承损失可以认为是由润滑油的搅拌阻力而引起的损失。因此,希望减少由润滑油而引起的轴承损失。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由润滑油而引起的轴承损失的轴承装置及废气涡轮增压器。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轴颈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且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圆盘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轴向上与所述轴颈轴承的侧面部隔着间隔面对配置的面对部;凹部,设置于所述侧面部或所述面对部,在所述轴颈轴承的所述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所述凹部且不形成所述间隔部分的面积大于以侧面部及面对部来形成所述间隔的面积。根据该轴承装置,在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凹部且不形成间隔的面积大于形成间隔的侧面部的面积,因此通过在该凹部容纳润滑油,能够减少滞留于轴颈轴承的侧面部与凸缘部的面对部之间的间隔中的润滑油量。因此,间隔部分中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下降而轴承损失减少。其结果,能够提高旋转轴的旋转效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在所述侧面部中在所述轴颈轴承的径向内缘上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缺口形成。根据该轴承装置,凹部能够由在轴颈轴承的径向内缘上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缺口形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所述面对部中沿径向连续设置的槽沿周向配置多个而形成。根据该轴承装置,凹部在面对部中沿径向连续设置的槽沿周向配置多个而形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在所述面对部中在所述圆盘部件的径向外侧缘上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缺口形成。根据该轴承装置,凹部能够由在面对部中在圆盘部件的径向外侧缘上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缺口形成。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在所述侧面部中沿周向连续设置的槽形成。根据该轴承装置,凹部能够由在侧面部中沿周向连续设置的槽形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涡轮;压缩机;旋转轴,在同轴上连结所述涡轮与所述压缩机;壳体,容纳所述涡轮、所述压缩机及所述旋转轴;轴颈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且容纳于所述壳体并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圆盘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且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轴向上与所述轴颈轴承的侧面部隔着间隔面对配置的面对部;凹部,设置于所述侧面部或所述面对部;及上述任一个轴承装置。根据该废气涡轮增压器,在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凹部且不形成间隔的面积大于形成间隔的侧面部的面积,因此通过在该凹部容纳润滑油,能够减少滞留于轴颈轴承的侧面部与凸缘部的面对部之间的间隔中的润滑油量。因此,间隔部分中的润滑油的搅拌阻力下降而轴承损失减少。其结果,旋转轴的旋转效率提高,从而能够提高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效率。而且,在壳体侧并不设置容纳润滑油的空间,因此能够维持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小型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减少由润滑油而引起的轴承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装置的一例的放大图。图5是图4中的A-A向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装置的一例的放大图。图7是图6中的B-B向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装置的一例的放大图。图9是图8中的C-C向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装置的一例的放大图。图11是图10中的D-D向视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装置的一例的放大图。图13是图12中的E-E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由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并且,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件中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替换且容易理解的构件或实质上相同的构件。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部分的放大图。图1所示的废气涡轮增压器11主要由涡轮12、压缩机13及旋转轴14构成,且这些容纳于壳体15内。壳体15中,内部形成为中空,且具有呈容纳涡轮12结构的第1空间部S1的涡轮壳体15A、呈容纳压缩机13结构的第2空间部S2的压缩机盖15B及呈容纳旋转轴14的第3空间部S3的轴承壳体15C。轴承壳体15C的第3空间部S3位于涡轮壳体15A的第1空间部S1与压缩机盖15B的第2空间部S2之间。旋转轴14中,涡轮12侧的端部通过涡轮侧轴承即轴颈轴承2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压缩机13侧的端部通过压缩机侧轴承即轴颈轴承2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且通过推力轴承23限制向旋转轴14延伸的轴向的移动。并且,旋转轴14在轴向上的一端部固定有涡轮12的涡轮盘24。涡轮盘24容纳于涡轮壳体15A的第1空间部S1,且在外周部沿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呈轴流型的多个涡轮叶片25。而且,旋转轴14在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固定有压缩机13的压缩机叶轮31,压缩机叶轮31容纳于压缩机盖15B的第2空间部S2,且在外周部沿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32。并且,涡轮壳体15A相对于涡轮叶片25设置有排气入口通道26及排气的出口通道27。而且,涡轮壳体15A在入口通道26与涡轮叶片25之间设置有涡轮喷嘴28,通过该涡轮喷嘴28静压膨胀的轴向的排气流被引导至多个涡轮叶片25,由此能够驱动旋转涡轮12。而且,压缩机盖15B相对于压缩机叶轮31设置有空气进入口33及压缩空气排出口34。而且,压缩机盖15B在压缩机叶轮31与压缩空气排出口34之间设置有扩压器35。通过压缩机叶轮31压缩的空气经过扩压器35而被排出。如此构成的废气涡轮增压器11中,通过从发动机(未图示)排出的排气而涡轮12驱动,涡轮12的旋转传递至旋转轴14而压缩机13驱动,该压缩机13压缩燃烧用气体并向发动机供给。因此,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经过排气入口通道26并通过涡轮喷嘴28静压膨胀而轴向的排气流被引导至多个涡轮叶片25,由此经由固定有多个涡轮叶片25的涡轮盘24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轴颈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且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圆盘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轴向上与所述轴颈轴承的侧面部隔着间隔面对配置的面对部;及凹部,设置于所述侧面部或所述面对部,在所述轴颈轴承的所述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所述凹部且不形成所述间隔部分的面积大于以侧面部及面对部来形成所述间隔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轴;轴颈轴承,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且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圆盘部件,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轴向上与所述轴颈轴承的侧面部隔着间隔面对配置的面对部;及凹部,设置于所述侧面部或所述面对部,在所述轴颈轴承的所述轴向的投影面积中,包含所述凹部且不形成所述间隔部分的面积大于以侧面部及面对部来形成所述间隔的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由在所述侧面部中在所述轴颈轴承的径向内缘上沿周向连续设置的缺口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所述面对部中沿径向连续设置的槽沿周向配置多个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江贵也南部崇石崎达也矢野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发动机和增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