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66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其包括进气胶管和排尘袋,进气胶管上具有排尘出水口,排尘出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与排尘出水口处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容纳槽;排尘袋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容纳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连接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台与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与第一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胶管结构,其能够较好地实现排尘袋与进气胶管之间的连接,省去了卡箍的紧固操作,大大地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不会增加整车重量,避免了成本浪费,外观也较为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胶管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零部件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进气胶管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发动机进气系统由进气道、空滤器及相关管路构成,进气系统是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避免灰尘进入发动机造成发动机的磨损拉缸。在进气道、空滤器本体上都会设置一个排尘出水口,排尘出水口处连接有排尘袋,能够有效并及时的将内部积存的灰尘及给水排出,避免进气系统的失效。如图1所示,现有的排尘袋13是直接套装在进气胶管上的排尘出水口处的固定凸台11上,然后再使用卡箍12进行紧固,实现排尘袋13与固定凸台11的连接。然而,此种安装方式,由于需要使用工具对卡箍12进行紧固,使得其安装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其装配效率较低;同时使用卡箍12固定,不仅增加整车重量,且浪费成本,外观也很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胶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其包括进气胶管和排尘袋,所述进气胶管上具有排尘出水口,所述排尘出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排尘出水口处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排尘袋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连接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卡槽。优选地,所述排尘袋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的槽底平齐的竖直平面。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沿所述安装套筒的轴向均布,各相邻两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之间分别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环形凸起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环形凸起均布在所述排尘袋的轴向上,各相邻两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上远离所述外壁面的一侧具有导向锥面;各所述环形卡槽与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一一对应配合,各所述容纳槽与各所述环形凸起一一对应配合。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上远离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向靠近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方向倾斜。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进气胶管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安装套筒形成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胶管结构,其通过第一环形凸台与环形卡槽的卡合以及第二环形凸台与容纳槽的卡接配合,构成双限位结构,有效地防止松脱,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排尘袋与进气胶管之间的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卡箍的紧固操作,大大地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卡箍,从而不会增加整车重量,避免成本浪费,外观也较为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进气胶管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胶管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尘出水口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袋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袋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袋的俯视图;图8为图5中B-B向剖视图。图中标记:11、固定凸台12、卡箍13、排尘袋21、进气胶管22、排尘出水口31、排尘袋32、第二环形凸台33、环形凸起34、环形卡槽35、斜面36、竖直平面37、圆锥形结构38、开口41、安装套筒42、第一环形凸台43、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2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其包括进气胶管21和排尘袋31,进气胶管21上具有排尘出水口22,排尘出水口22处设置有安装套筒41,安装套筒4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42,第一环形凸台42与排尘出水口22处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容纳槽43;排尘袋31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容纳槽43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32;连接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台32相对应的环形凸起33,第二环形凸台32与环形凸起33之间形成用于与第一环形凸台42相配合的环形卡槽34。可以理解的是,排尘袋31可以包括中空的柱形结构和中空的圆锥形结构37,连接端位于柱形结构的一端,柱形结构上远离连接端的一端与中空的圆锥形结构37的大径端相连,圆锥形结构37的小径端具有用于排出雨水和灰尘的直线型的开口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胶管结构,其通过第一环形凸台42与环形卡槽34的卡合以及第二环形凸台32与容纳槽43的卡接配合,构成双限位结构,有效地防止松脱,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排尘袋31与进气胶管21之间的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卡箍的紧固操作,大大地节省了安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卡箍,从而不会增加整车重量,避免成本浪费,外观也较为美观。如图6和图7所示,排尘袋3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与环形卡槽34的槽底平齐的竖直平面36,从而能够方便地将排尘袋31的第二环形凸台32推入容纳槽43中,使得第一环形凸台42与环形卡槽34以及第二环形凸台32与容纳槽43之间的卡接较易于实现。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凸台4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各第一环形凸台42沿安装套筒41的轴向均布,各相邻两第一环形凸台42之间分别形成容纳槽43;环形凸起33的个数为多个,各环形凸起33均布在排尘袋31的轴向上,各相邻两环形凸起33之间分别形成环形卡槽34;第一环形凸台42上远离外壁面的一侧具有导向锥面;各环形卡槽34与各第一环形凸台42一一对应配合,各容纳槽43与各环形凸起33一一对应配合。通过此方案,能够实现安装套筒41与排尘袋31之间的多处卡接,有效地提高了安装套筒41与排尘袋3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安装套筒41与排尘袋3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环形凸台32是与第一环形凸台42和外壁面之间形成的容纳槽43相配合,而各环形凸起33是与各相邻两第一环形凸台42之间形成的容纳槽43相配合;导向锥面是使得第二环形凸台32和各环形凸起33易于滑入各容纳槽43中实现卡接配合,导向锥面的大口端远离外壁面,导向锥面的小口端靠近外壁面。如图5和图6所示,环形凸起33上远离第二环形凸32台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斜面35,斜面35向靠近第二环形凸台32的方向倾斜,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排尘袋31的重量,较好地实现轻量化,同时通过斜面35的设置,在卸下排尘袋31时也较为方便快捷。为了能够使得安装套筒41与进气胶管2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较高,安装套筒41与进气胶管21可以形成为一体式结构,同时,两者的密封性也较好。具体地,第一环形凸台42与安装套筒41可以形成为一体式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第一环形凸台42与安装套筒41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排尘袋31内部会存储灰尘和雨水,如图8所示,排尘袋31的下部开有一条直线型的开口38,当踩油门时,靠着负压作用,开口38处于吸合状态,防止灰尘从此处进入;松开油门后,灰尘和雨水等会从该开口38及时排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进气胶管结构,其能够有效提升装配效率,后期维护保养更换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其包括进气胶管和排尘袋,所述进气胶管上具有排尘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出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排尘出水口处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排尘袋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连接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胶管结构,其包括进气胶管和排尘袋,所述进气胶管上具有排尘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出水口处设置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所述排尘出水口处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容纳槽;所述排尘袋的连接端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槽相配合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连接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相对应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尘袋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卡槽的槽底平齐的竖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胶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的个数为多个,各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沿所述安装套筒的轴向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王方钱时俊张辉董学朝时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