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89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48
一种再沸器,其包括管箱,管箱为圆柱形筒体,管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下封头与管箱之间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管箱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换热管和若干个折流板,折流板通过定矩管安装于上管板、下管板之间,上封头与上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气箱,下封头与下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液箱,换热管为螺旋形,上管板、下管板、折流板上分别开有与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连通集气箱、集液箱,换热管至少设置3根,集气箱上设置有管程排气口和再沸器出口,集液箱上设置有再沸器进口,靠近下管板位置的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靠近上管板位置的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蒸气进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沸器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再沸器。
技术介绍
再沸器是一种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有汽化空间的一种特殊的换热器,其能够使液体再一次汽化,被汽化的两相流被送回到分馏塔中。目前,常用的再沸器内部通常安装有一根换热管,当换热管发生故障时,必须停止设备进行维修,进而影响整个分馏塔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生产效率,且换热管一般为直管,汽化效率低,投入成本高,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管易影响生产效率,汽化效率低、投入成本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再沸器,其汽化效率高,可大大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一种再沸器,其包括管箱,所述管箱为圆柱形筒体,所述管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下封头与所述管箱之间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所述管箱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换热管,所述管箱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通过定矩管安装于所述上管板、下管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上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气箱,所述下封头与所述下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液箱;所述换热管为螺旋形,所述上管板、下管板、折流板上分别开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集气箱、集液箱,所述换热管至少设置3根,所述集气箱上设置有管程排气口和再沸器出口,所述集液箱上设置有再沸器进口,靠近所述下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靠近所述上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蒸气进口。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管箱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耳座,所述耳座上安装有接地板;靠近所述上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靠近所述下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所述上封头、下封头均为圆弧形,所述管程排气口设置于所述上封头的顶端,所述再沸器出口设置于所述集气箱的侧端;所述再沸器进口设置于所述下封头的顶端;所述上管板、下管板与所述上封头、下封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折流板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所述管箱的内侧壁,所述折流板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管箱上,另一端通过至少两个定矩管固定于所述管箱的内部,所述折流板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折流板自上而下沿所述管箱的内侧壁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折流板上均开有与所述定矩管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定矩管的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上管板,所述定矩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折流板上的螺纹孔与最下方的折流板螺纹连接。将本技术应用于化工产品制备中的液体汽化,换热管设置为螺旋形,且至少设置3根,大大增大了换热管内液体的流程,同时增大了水蒸气对换热管内液体的作用面积,热交换面积增大,同时使液体受热更加均匀,从而大大提高了汽化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并且换热管设置至少3根,当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另外两根可继续工作,不影响整个分馏塔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折流板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管箱的内侧壁,可确保冷凝液沿折流板快速下落,同时可加快水蒸气在管箱内的流速,进一步使液体受热更加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汽化效率,降低了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的半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再沸器,其包括管箱1,管箱1为圆柱形筒体,管箱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2和下封头3,上封头2、下封头3均为圆弧形,上封头2、下封头3与管箱1之间分别通过上管板4、下管板5密封,上管板4、下管板5与上封头2、下封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管箱1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换热管6,管箱1内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折流板7,本实施例中折流板7为四个,折流板7通过定矩管8安装于上管板4、下管板5之间,折流板7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安装于管箱1的内侧壁,折流板7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于管箱1上,另一端通过至少两个定矩管8固定于管箱1的内部,折流板7设置至少两个,折流板7自上而下沿管箱1的内侧壁交错设置;每个折流板7上均开有与定矩管8对应的螺纹孔,定矩管8的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于上管板4,定矩管8的另一端穿过折流板7上的螺纹孔与最下方的折流板7螺纹连接;上封头2与上管板4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气箱,下封头3与下管板5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液箱;换热管6为螺旋形,上管板4、下管板5、折流板7上分别开有与换热管6相对应的通孔,换热管6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连通集气箱、集液箱,换热管6至少设置3根,集气箱上设置有管程排气口9和再沸器出口10,管程排气口9设置于上封头2的顶端,再沸器出口10设置于集气箱的侧端面,集液箱上设置有再沸器进口11,再沸器进口11设置于下封头3的顶端,靠近下管板5位置的管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12,靠近上管板4位置的管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水蒸气进口13,靠近上管板4位置的管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口16,靠近下管板5位置的管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污口17,管箱1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耳座14,耳座14上安装有接地板15。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液体由再沸器进口11进入集液箱内,集液箱内的液体在压强作用下进入换热管6,同时从水蒸气进口13向管箱1内通入高沸点的水蒸气,一部分水蒸气在换热管6内液体的吸热作用下温度降低,冷凝成水掉落,掉落的冷凝水沿冷凝液出口12排出,受换热管6内液体的吸热作用影响较小的沸点较高的另一部分水蒸气从排气口16排出,在管箱1内下降的水蒸气沿折流板7逐层向下为换热管6内的液体提供热量加热,使换热管6内的液体汽化,液体汽化后进入集气箱,并从再沸器出口10被送回到分馏塔中;当集气箱内的气体压强超出设定值时可通过管程排气口9排气,从而保证集气箱内的气压稳定;管程排气口9设置于上封头2的顶端更便于气体排出,管箱1内的杂质可从排污口17排出,耳座14的设置可方便于再沸器与外部设备连接,上管板4、下管板5与上封头2、下封头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沸器,其包括管箱,所述管箱为圆柱形筒体,所述管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下封头与所述管箱之间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所述管箱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换热管,所述管箱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通过定矩管安装于所述上管板、下管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上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气箱,所述下封头与所述下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液箱;所述换热管为螺旋形,所述上管板、下管板、折流板上分别开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集气箱、集液箱,所述换热管至少设置3根,所述集气箱上设置有管程排气口和再沸器出口,所述集液箱上设置有再沸器进口,靠近所述下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靠近所述上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蒸气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沸器,其包括管箱,所述管箱为圆柱形筒体,所述管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下封头与所述管箱之间分别通过上管板、下管板密封,所述管箱的内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换热管,所述管箱内部还设置有若干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通过定矩管安装于所述上管板、下管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与所述上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气箱,所述下封头与所述下管板之间围成的区域为集液箱;所述换热管为螺旋形,所述上管板、下管板、折流板上分别开有与所述换热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集气箱、集液箱,所述换热管至少设置3根,所述集气箱上设置有管程排气口和再沸器出口,所述集液箱上设置有再沸器进口,靠近所述下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冷凝液出口,靠近所述上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水蒸气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耳座,所述耳座上安装有接地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沸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上管板位置的所述管箱的侧壁上设置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平卢传学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伦达化工热力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