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秀琼专利>正文

一种再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512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0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沸器,包括罐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列管;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水平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与罐体的底部形成下回流仓,下回流仓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将下回流仓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第三隔板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组成二级加热区,二级加热区内竖直设有列管和纵向折流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罐体的上端形成一级加热区,一级加热区内设有蛇管,蛇管的上端连接排气口,下端设有二次进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两级加热装置,一级加热装置使物料得到初步加热,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设置的多组列管,增加了换热管程,使再沸器的体积在同等热交换效率下体积得到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沸器,包括罐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列管;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水平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与罐体的底部形成下回流仓,下回流仓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将下回流仓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第三隔板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组成二级加热区,二级加热区内竖直设有列管和纵向折流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罐体的上端形成一级加热区,一级加热区内设有蛇管,蛇管的上端连接排气口,下端设有二次进气口。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两级加热装置,一级加热装置使物料得到初步加热,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设置的多组列管,增加了换热管程,使再沸器的体积在同等热交换效率下体积得到减小。【专利说明】一种再沸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再沸器。
技术介绍
在大部分炼厂常常采用再沸器对能量进行充分的利用,但目前常用的列管式再沸器大都只是一级加热装置,不能充分的利用热能,且现有的一些列管式再沸器其单排换热管长,如何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又减小单排换热管的长度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较小再沸器体积且能够多级加热的再沸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沸器,包括罐体、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列管;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水平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与罐体的底部形成下回流仓,下回流仓内设有一隔板,隔板将下回流仓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第三隔板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组成二级加热区,二级加热区内竖直设有列管和纵向折流板;所述第一隔板设于第二隔板的上方,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围城上仓体,上仓体内设有两个隔板,两个隔板将上仓体分为三个腔体,第三腔体的右侧设有管程出口,第一腔体上方的第一隔板上开设有管程进口,第一隔板与罐体的上端形成一级加热区,一级加热区内设有蛇管,蛇管的上端连接排气口,下端设有二次进气口,此外,罐体的上端面还设有进料口,罐体的左侧中部设有保温连接件,保温连接件的上端连接二次进气口,保温连接件的下端连接一次排气口,一次排气口设于罐体的左侧,且一次排气口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罐体的右侧下部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位于第三隔板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之间对应列管设有若干个列管孔,列管两端均安装在列管孔内,且列管与列管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二级加热区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四组列管,每组列管沿水平纵向至少设有两个,其中,每相邻的两组列管之间设有纵向折流板,第一纵向折流板设置在第一组列管与第二组列管之间,第二纵向折流板设置在第二组列管与第三组列管之间,第三纵向折流板设置在第三组列管与第四组列管之间,相邻的两个纵向折流板的开口端分别设置在两相反端,第一纵向折流板和第三纵向折流板的开口端设置在下端,第二纵向折流板的开口端设置在上端;此外,每个所述的腔室与列管的两端相通,其中上方第一腔室与第一组列管相通,上方第二腔室与第二组列管及第三组列管相通,上方第三腔室与第四组列管相通,下方的左腔室与第一组列管及第二组列管的相通,下方的右腔室与第三组列管及第四组列管的相通。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级加热区的外周设有保温层。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蛇管螺旋盘设于一级加热区内。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置了两级加热装置,一级加热装置使物料得到初步加热,有效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设置的多组列管,增加了换热管程,使再沸器的体积在同等热交换效率下体积得到减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再沸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再沸器中列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第四组列管;3、第二隔板;4、管程出口 ;5、第一隔板;6、保温层; 7、蛇管;8、一级加热区;9、排气口 ;10、进料口 ;11、二次进气口 ;12、保温连接件;13、上仓体;14、一次排气口 ;15、第一组列管;16、第一纵向折流板;17、第二组列管;18、第三隔板;19、腔体;20、下端壳体;21、隔板;22、第三组列管;23、第二纵向折流板;24、第三纵向折流板;25、进气口 ;26、管程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2,一种再沸器,包括罐体1、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3和列管;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有水平的第三隔板18,第三隔板18与罐体1的底部形成下回流仓,下回流仓内设有一隔板21,隔板21将下回流仓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19,第三隔板18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18与第二隔板之间组成二级加热区,二级加热区内竖直设有列管和纵向折流板;所述第一隔板5设于第二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3之间围城上仓体13,上仓体13内设有两个隔板21,两个隔板21将上仓体13分为三个腔体19,第三腔体的右侧设有管程出口 4,第一腔体19上方的第一隔板5上开设有管程进口 26,第一隔板5与罐体1的上端形成一级加热区8,一级加热区8的外周设有保温层6,一级加热区8内设有蛇管7,蛇管7螺旋盘设于一级加热区8内,蛇管7的上端连接排气口 9,下端设有二次进气口 11,此外,罐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进料口 10,罐体1的左侧中部设有保温连接件12,保温连接件12的上端连接二次进气口 11,保温连接件12的下端连接一次排气口 14,一次排气口 14设于罐体1的左侧,且一次排气口 14位于第二隔板3的下方,罐体1的右侧下部设有进气口 25,进气口 25位于第三隔板18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隔板5与第三隔板18之间对应列管设有若干个列管孔,列管两端均安装在列管孔内,且列管与列管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二级加热区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四组列管,每组列管沿水平纵向至少设有两个,其中,每相邻的两组列管之间设有纵向折流板,第一纵向折流板16设置在第一组列管15与第二组列管17之间,第二纵向折流板23设置在第二组列管17与第三组列管22之间,第三纵向折流板24设置在第三组列管22与第四组列管2之间,相邻的两个纵向折流板的开口端分别设置在两相反端,第一纵向折流板16和第三纵向折流板24的开口端设置在下端,第二纵向折流板23的开口端设置在上端;此外,每个所述的腔室19与列管的两端相通,其中上方第一腔室19与第一组列管15相通,上方第二腔室19与第二组列管17及第三组列管22相通,上方第三腔室19与第四组列管2相通,下方的左腔室19与第一组列管15及第二组列管17的相通,下方的右腔室19与第三组列管22及第四组列管2的相通;工作中,蒸汽从进气口 25进入二级加热区内,经过纵向折流板折流后从一次排气口 14进入保温连接件12,然后进入一级加热区内的螺旋状蛇管7内最终从排气口 9排出,需要热交换的介质从介质进料口 10进入一级加热区内进行热交换,然后从管程进口 26进入上方第一腔体19内然后进入管程,经过几个腔体19的折流,最终介质从管程出口 4排除,完成热交换,多级加热的设置使能量的利用更充分,同时设置了多层列管,增加了热交换管层,减小了再沸器的体积。 以上仅以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尺寸和外观例证,更不应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沸器,包括罐体(1)、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3)和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下部设有水平的第三隔板(18),第三隔板(18)与罐体(1)的底部形成下回流仓,下回流仓内设有一隔板(21),隔板(21)将下回流仓分割成左右两个腔体(19),第三隔板(18)的上方水平设有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18)与第二隔板之间组成二级加热区,二级加热区内竖直设有列管和纵向折流板;所述第一隔板(5)设于第二隔板(3)的上方,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3)之间围城上仓体(13),上仓体(13)内设有两个隔板(21),两个隔板(21)将上仓体(13)分为三个腔体(19),第三腔体的右侧设有管程出口(4),第一腔体(19)上方的第一隔板(5)上开设有管程进口(26),第一隔板(5)与罐体(1)的上端形成一级加热区(8),一级加热区(8)内设有蛇管(7),蛇管(7)的上端连接排气口(9),下端设有二次进气口(11),此外,罐体(1)的上端面还设有进料口(10),罐体(1)的左侧中部设有保温连接件(12),保温连接件(12)的上端连接二次进气口(11),保温连接件(12)的下端连接一次排气口(14),一次排气口(14)设于罐体(1)的左侧,且一次排气口(14)位于第二隔板(3)的下方,罐体(1)的右侧下部设有进气口(25),进气口(25)位于第三隔板(18)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二隔板(5)与第三隔板(18)之间对应列管设有若干个列管孔,列管两端均安装在列管孔内,且列管与列管孔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圈;所述二级加热区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有四组列管,每组列管沿水平纵向至少设有两个,其中,每相邻的两组列管之间设有纵向折流板,第一纵向折流板(16)设置在第一组列管(15)与第二组列管(17)之间,第二纵向折流板(23)设置在第二组列管(17)与第三组列管(22)之间,第三纵向折流板(24)设置在第三组列管(22)与第四组列管(2)之间,相邻的两个纵向折流板的开口端分别设置在两相反端,第一纵向折流板(16)和第三纵向折流板(24)的开口端设置在下端,第二纵向折流板(23)的开口端设置在上端;此外,每个所述的腔室(19)与列管的两端相通,其中上方第一腔室(19)与第一组列管(15)相通,上方第二腔室(19)与第二组列管(17)及第三组列管(22)相通,上方第三腔室(19)与第四组列管(2)相通,下方的左腔室(19)与第一组列管(15)及第二组列管(17)的相通,下方的右腔室(19)与第三组列管(22)及第四组列管(2)的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琼
申请(专利权)人:黄秀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