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民超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63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减速机,包括手轮、连接杆、渗油孔、壳体、底板、电机、万向轮、减震装置、隔音罩和吸音棉,底板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隔音罩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底板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壳体上开设有渗油孔,壳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连接杆穿过壳体,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手轮,底板的底部对应安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由立柱、减震弹球、连接板、缓冲柱、滑槽、第一伸缩弹簧、第二伸缩弹簧、滑块、伸缩杆和减震座组成,减震座的底部内壁均匀分布有缓冲柱,缓冲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该减速机,具有减震效果强和降噪性好的特点。

A new reduc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reducer, which comprises a handwheel, a connecting rod, an oil seepage hole, a shell, a bottom plate, a motor, a universal wheel, a shock absorber, a sound insulation cover and a sound absorption cotton.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sound insulation cover through a clip movement,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sound insulation cover is evenly filled with sound absorption cotton, and the top center of the bottom plate is passed through a screw. A shell is fixed with bolts, and an oil leakag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shell. A motor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shell through bolts, and a connecting rod passes through the shell. A handwheel is fixed at one end through bolts. A shock absorber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composed of a column, a shock absorber ball, a connecting plate, a buffer column, a sliding chute, a first telescopic spring, etc. The second telescopic spring, slider, telescopic rod and shock absorber are composed. The bottom inner wall of the shock absorber is evenly distributed with a buffer column. The top of the buffer column is fix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through bolts. The reduc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good noise re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减速机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减速机。
技术介绍
减速机是一种在刚性壳体内,并通过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或齿轮蜗杆传动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用作原动件与工作机之间的减速传动装置。在原动机、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在现代机械中的应用极为广泛。且在现有的减速机中,存在减震效果弱的问题,时常会因振动过大而导致内部传动元件的配合使用精度降低。因此,设计一种减震效果强的新型减速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减速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减速机,包括手轮、连接杆、渗油孔、壳体、底板、电机、万向轮、减震装置、隔音罩和吸音棉,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所述隔音罩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渗油孔,所述壳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连接杆穿过壳体,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手轮,所述底板的底部对应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由立柱、减震弹球、连接板、缓冲柱、滑槽、第一伸缩弹簧、第二伸缩弹簧、滑块、伸缩杆和减震座组成,所述减震座的底部内壁均匀分布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中心处嵌入有减震弹球,所述减震弹球的顶部通过粘接固定有立柱,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立柱之间连接有伸缩杆,所述滑块与滑槽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另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进一步的,所述减震装置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万向轮。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减震装置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柱与减震座通过螺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和立柱与伸缩杆之间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减速机,在底板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隔音罩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由隔音罩和吸音棉的共同作用,便于将该减速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吸收,减弱其对外界的干扰,有助于提高该减速机的降噪能力;当该减速机发生振动或受到撞击时,先由减震弹球和缓冲柱的缓冲减震作用,减弱因振动或撞击对该减速机工作时的干扰及影响,再由第一伸缩弹簧和第二伸缩弹簧共同的回复力作用,进一步减弱该减速机受到的冲击力及降低其工作时受到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该减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该减速机的减震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轮;2-连接杆;3-渗油孔;4-壳体;5-底板;6-电机;7-万向轮;8-减震装置;9-隔音罩;10-吸音棉;11-立柱;12-减震弹球;13-连接板;14-缓冲柱;15-滑槽;16-第一伸缩弹簧;17-第二伸缩弹簧;18-滑块;19-伸缩杆;20-减震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减速机,包括手轮1、连接杆2、渗油孔3、壳体4、底板5、电机6、万向轮7、减震装置8、隔音罩9和吸音棉10,底板5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9,隔音罩9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10,底板5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4,壳体4上开设有渗油孔3,壳体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6,连接杆2穿过壳体4,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手轮1,底板5的底部对应安装有减震装置8,减震装置8由立柱11、减震弹球12、连接板13、缓冲柱14、滑槽15、第一伸缩弹簧16、第二伸缩弹簧17、滑块18、伸缩杆19和减震座20组成,减震座20的底部内壁均匀分布有缓冲柱14,缓冲柱1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的顶部中心处嵌入有减震弹球12,减震弹球12的顶部通过粘接固定有立柱11,连接板13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8,滑块18与立柱11之间连接有伸缩杆19,滑块18与滑槽15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16,滑块18与滑槽15的另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17。进一步的,减震装置8的底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万向轮7,便于万向轮7的滚动。进一步的,底板5与减震装置8通过焊接固定,便于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缓冲柱14与减震座20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提高连接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滑块18和立柱11与伸缩杆19之间均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便于伸缩杆19的活动。工作原理:在底板5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9,隔音罩9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10,由隔音罩9和吸音棉10的共同作用,便于将该减速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吸收,减弱其对外界的干扰,有助于提高该减速机的降噪能力;当该减速机发生振动或受到撞击时,先由减震弹球12和缓冲柱14的缓冲减震作用,减弱因振动或撞击对该减速机工作时的干扰及影响,再由第一伸缩弹簧16和第二伸缩弹簧17共同的回复力作用,进一步减弱该减速机受到的冲击力及降低其工作时受到的干扰,大大提高了该减速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有助于提高该减速机的减震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减速机,包括手轮(1)、连接杆(2)、渗油孔(3)、壳体(4)、底板(5)、电机(6)、万向轮(7)、减震装置(8)、隔音罩(9)和吸音棉(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9),所述隔音罩(9)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10),所述底板(5)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4),所述壳体(4)上开设有渗油孔(3),所述壳体(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6),所述连接杆(2)穿过壳体(4),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手轮(1),所述底板(5)的底部对应安装有减震装置(8),所述减震装置(8)由立柱(11)、减震弹球(12)、连接板(13)、缓冲柱(14)、滑槽(15)、第一伸缩弹簧(16)、第二伸缩弹簧(17)、滑块(18)、伸缩杆(19)和减震座(20)组成,所述减震座(20)的底部内壁均匀分布有缓冲柱(14),所述缓冲柱(1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的顶部中心处嵌入有减震弹球(12),所述减震弹球(12)的顶部通过粘接固定有立柱(11),所述连接板(13)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部安装有滑块(18),所述滑块(18)与立柱(11)之间连接有伸缩杆(19),所述滑块(18)与滑槽(15)的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伸缩弹簧(16),所述滑块(18)与滑槽(15)的另一侧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伸缩弹簧(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减速机,包括手轮(1)、连接杆(2)、渗油孔(3)、壳体(4)、底板(5)、电机(6)、万向轮(7)、减震装置(8)、隔音罩(9)和吸音棉(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顶部通过卡扣活动连接有隔音罩(9),所述隔音罩(9)的内部均匀填充有吸音棉(10),所述底板(5)的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有壳体(4),所述壳体(4)上开设有渗油孔(3),所述壳体(4)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6),所述连接杆(2)穿过壳体(4),且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手轮(1),所述底板(5)的底部对应安装有减震装置(8),所述减震装置(8)由立柱(11)、减震弹球(12)、连接板(13)、缓冲柱(14)、滑槽(15)、第一伸缩弹簧(16)、第二伸缩弹簧(17)、滑块(18)、伸缩杆(19)和减震座(20)组成,所述减震座(20)的底部内壁均匀分布有缓冲柱(14),所述缓冲柱(1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1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民超
申请(专利权)人:汪民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