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481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即便使过冷却变大也不会降低热交换性能。在室外热交换器(25)中,一个中继集管(259)将从上部通路(52)中的扁平管(251)流入的制冷剂的方向反转并将制冷剂流向下部通路(51)中的扁平管(251),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变更通路数并调整热交换器性能。此外,能够通过使作为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热交换器下部的通路数比作为制冷剂流入口的热交换器上部的通路数少,来使过冷却变大。并且,因为在中继集管(259)内进行通路数的变更和制冷剂流动方向的变更,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流速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涉及使用扁平管、并被搭载为用于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会采用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90237号公报)所公开的热交换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专利文献1中的热交换器中,将扁平管曲折成蜿蜒状,并在除该曲折部的平坦部安装有翅片。该热交换器由形成有微通道的所述扁平管和与该扁平管接合的传热翅片构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该热交换器因为扁平管蜿蜒,所以过冷却(supercooling)区域的制冷剂流速下降,并且制冷剂的传热性能不好,若要使过冷却变大,则不能充分发挥热交换性能。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即便使过冷却变大也不会降低热交换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的热交换器具备第一通路、第二通路、传热翅片、以及中继部件。第一通路至少具有一个扁平管。第二通路具有的扁平管的数量比第一通路的扁平管的数量多。传热翅片以与扁平管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扁平管。中继部件与第一通路的扁平管以及第二通路的扁平管连接。此外,中继部件具有将从第二通路的扁平管流入的制冷剂流向第一通路的扁平管的功能。第二通路的多个扁平管在翅片非安装部形成使制冷剂反转的折回部,翅片非安装部是安装有传热翅片的翅片安装部之外的地方。在该热交换器中,一个中继部件将从第二通路中的扁平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方向反转并将制冷剂流向第一通路中的扁平管,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变更通路数并调整热交换器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的热交换器在第一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上部的通路数比下部的通路数多。在该热交换器中,能够通过使作为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热交换器下部的通路数比作为制冷剂流入口的热交换器上部的通路数少,来使过冷却变大。此外,在中继部件内进行通路数的变更和制冷剂方向的变更,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流速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观点的热交换器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中继部件与第一通路的出口为一体。在该热交换器中,通过将中继部件与第一通路的出口一体化来削减部件数,从而能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观点热交换器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的任一观点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一方的侧端仅由扁平管的折回部构成,另一方的侧端由中继部件和扁平管的折回部构成。在该热交换器中,通过将中继部件限定地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一侧端,能够缩减装配时的作业范围,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抑制制造成本。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观点的热交换器中,一个中继部件将从第二通路中的扁平管流入的制冷剂的方向反转并将制冷剂流向第一通路中的扁平管,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变更通路数并调整热交换器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观点的热交换器中,能够通过使作为制冷剂流出口侧的热交换器下部的通路数比作为制冷剂流入口的热交换器上部的通路数少,来使过冷却变大。此外,因为在中继部件内进行通路数的变更和制冷剂方向的变更,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流速的下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热交换性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观点的热交换器中,通过将中继部件与第一通路的出口一体化,来削减部件数,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观点的热交换器中,能够通过将中继部件限定地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一侧端来缩减装配时的作业范围,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抑制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室外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配置于正规位置的左侧板、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外风扇的立体图。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配置于正规位置的左侧板、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外风扇时的左侧板、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室外风扇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室外热交换器的通路数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通路数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的通路数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例子,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1)制冷装置1的结构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作为室外热交换器25的制冷装置1的结构图。图1中,制冷装置1是能够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具备室外单元3、室内单元2、用于连接室外单元3和室内单元2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9。(1-1)室内单元2图1中,室内单元2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1和室内风扇13。室内热交换器11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通过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来使流过其内部的制冷剂蒸发或冷凝,从而能够冷却或加热室内空气。(1-2)室外单元3图1中,室外单元3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3、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阀27、储罐29、液体侧截止阀37、以及气体侧截止阀39。室外单元3还具有室外风扇41。(2)室外单元3的详细结构(2-1)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3以及储罐29压缩机21吸入并压缩气体制冷剂。压缩机21的吸入口前边配置有储罐29,以免压缩机21直接吸入液体制冷剂。四通切换阀23在切换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在制冷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3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5的气体侧,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气体侧截止阀39。即,四通切换阀23处于图1的四通切换阀23内的实线所示的状态。此外,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3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侧截止阀39,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5的气体侧。即,四通切换阀23处于图1的四通切换阀23内的虚线所示的状态。(2-2)室外热交换器25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25的外观立体图。图2中,室外热交换器25是微通道热交换器,能够通过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来使流过其内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另外,对于室外热交换器25的详细结构在后半部分进行说明。(2-3)膨胀阀27膨胀阀27为了调节制冷剂压力或制冷剂流量而与在室外热交换器25和液体侧截止阀37之间的配管连接,无论在制冷运转时还是在制热运转时,都具有使制冷剂膨胀的功能。(2-4)截止阀37、39以及制冷剂连通配管7、9液体侧截止阀37以及气体侧截止阀39分别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9连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连接室内单元2的室内热交换器11的液体侧与室外单元3的液体侧截止阀37之间。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9连接室内单元2的室内热交换器11的气体侧与室外单元3的气体侧截止阀39之间。其结果形成有下述制冷回路,即,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5、膨胀阀27、室内热交换器11的顺序流动;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按照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11、膨胀阀27、室外热交换器25的顺序流动。(2-5)主体壳体91图3是室外单元3的俯视图,除掉顶面板,以俯视图示出其内部。此外,图4是配置于正规位置的左侧板917、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室外风扇41的立体图。并且,图5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配置于正规位置的左侧板917、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室外风扇41时的左侧板917、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室外风扇41的立体图。在图3、图4以及图5中,室外单元3在形成外壳的主体壳体91的内部收纳有室外风扇41、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5、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25),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通路(51),其至少具有一个扁平管(251);第二通路(52),其具有的所述扁平管(251)的数量比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的数量多;传热翅片(255),其以与所述扁平管(251)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扁平管(251);以及中继部件(259),其与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以及所述第二通路(52)的所述扁平管(251)连接,所述中继部件(259)具有将从所述第二通路(52)的所述扁平管(251)流入的制冷剂流向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的功能,所述第二通路(52)的多个所述扁平管(251)在翅片非安装部(250b)形成使制冷剂反转的折回部(251b),其中,所述翅片非安装部(250b)是安装有所述传热翅片(255)的翅片安装部(250a)之外的地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9 JP 2016-0165881.一种热交换器(25),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通路(51),其至少具有一个扁平管(251);第二通路(52),其具有的所述扁平管(251)的数量比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的数量多;传热翅片(255),其以与所述扁平管(251)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扁平管(251);以及中继部件(259),其与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以及所述第二通路(52)的所述扁平管(251)连接,所述中继部件(259)具有将从所述第二通路(52)的所述扁平管(251)流入的制冷剂流向所述第一通路(51)的所述扁平管(251)的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宽之安东透笹井泰弘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