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暖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891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中间腔,为扁平状;进水腔,连通有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中间腔的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连通;出水腔,连通有出水口,与所述进水腔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腔的另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具有散热面积增大、散热能力增强,占地面积减小,外形独特且美观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暖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采暖散热器仍是北方采暖的主要末端形式,主要包括由多根平行设置的散热管构成的散热主体,以及贯穿所有散热管上端,并与各散热管连通的进水管、贯穿所有散热管下端,并与各散热管连通的出水管。由于该种结构的采暖散热器的散热主体是由多根平行设置的散热管构成,不仅外形不美观,生产工艺复杂,而且散热管与散热管之间存在大量空隙,因此,存在在同等占地面积的条件下,散热能力欠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采暖散热器的结构不合理,从而导致占地面积大,散热能力欠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散热能力好的采暖散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中间腔,为扁平状;进水腔,连通有进水口,设置在所述中间腔的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连通;出水腔,连通有出水口,与所述进水腔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腔的另一 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水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中间腔与所述进水腔之间的侧壁上或所述中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的侧壁上的数个喷水孔。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进水腔,所述中间腔及所述出水腔设置在一个扁平状的密闭腔体内;所述进水腔与所述中间腔之间,及所述中间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由成型有所述喷水孔的隔板分隔开。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两所述隔板平行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密闭腔体为扁平的矩形体。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进水口处于所述矩形体的上端,所述出水口处于所述矩形体的下端,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在所述矩形体的同侧设置或分处于所述矩形体的对角处设置。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进水口包括一个进水接头及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进水腔之间的过渡腔;所述出水口包括一个出水接头及连接在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腔之间的过渡腔。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中,所述过渡腔与所述进水接头或所述出水接头连接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水接头或所述出水接头截面形状一样的圆口接头;与所述进水腔或所述出水腔相接的一端为长方形接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本专利技术中,将采暖散热器设置成一个密闭腔体,并将该密闭腔体的内腔分成进水腔、中间腔、出水腔,热水依次经三腔中流过换热,这种结构相对于传统的采暖散热器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散热能力增强,在满足同等散热能力的条件,占地面积明显减小,且外形独特美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内的隔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腔;2-中间腔;3-出水腔;4-隔板;5-进水口;6-出水口;7-喷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中间腔2,为扁平状;进水腔1,连通有进水口5,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出水腔3,连通有出水口6,与所述进水腔1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另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上述为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方案,通过将散热器设置成具有进水腔1、中间腔2、出水腔3的结构,并将中间腔2设置成扁平状,这种结构相对于传统的采暖散热器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散热能力增强,在满足同等散热能力的条件,占地面积明显减小,且外形独特美观。优选所述水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进水腔1之间的侧壁上或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出水腔3之间的侧壁上的数个喷水孔。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进水腔1,所述中间腔2及所述出水腔3设置在一个扁平状的密闭腔体内;所述进水腔1与所述中间腔2之间,及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出水腔3之间由成型有所述喷水孔的隔板4分隔开。通过将采暖散热器设置成一个密闭腔体,并将该密闭腔体的内腔分成进水腔1、中间腔2、出水腔3,热水依次经三腔中流过换热,这种结构的采暖散热器从外形上看是一整体的腔体结构,不仅外形简洁美观,而且易于成型。如图1所示,优选密闭腔体内的两所述隔板4平行设置。在实际设计中,密闭腔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通常优选所述密闭腔体为扁平的矩形体。所述进水口5处于所述矩形体的上端,所述出水口6处于所述矩形体的下端,且所述进水口5与所述出水口6在所述矩形体的同侧设置或分处于所述矩形体的对角处设置。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进水口5与所述出水口6分处于所述矩形体的对角,且呈上进下出方式设置,这样有利于热水的循环。为了适应供暖系统的供水管、回水管与成型在密闭腔体的侧壁上的进水孔、出水孔的连通,所述进水口5包括一个进水接头及连接在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进水腔1之间的过渡腔;所述出水口6包括一个出水接头及连接在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腔1之间的过渡腔。通常供暖系统的供水管、回水管为圆管,而呈矩形体的密闭腔体的侧壁上的进水孔或出水孔为长方形孔,为了方便供水管与进水孔连通,回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过渡腔与所述进水接头或所述出水接头连接的一端为与所述进水接头或所述出水接头截面形状一样的圆口接头;与所述进水腔1或所述出水腔3相接的一端为长方形接头,这样的结构对水流还能起到缓冲作用。本专利技术的采暖散热器的工作过程: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水从进水口5进入密闭腔体的进水腔1内,再经进水腔1与中间腔2之间的隔板4上的喷水孔7进入中间腔2内,后再经中间腔2与出水腔3之间的隔板4上的喷水孔7进入出水腔3内,最后从出水口6处流出,从而实现采暖散热器与空气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采暖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腔(2),为扁平状;进水腔(1),连通有进水口(5),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出水腔(3),连通有出水口(6),与所述进水腔(1)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另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腔(2),为扁平状;进水腔(1),连通有进水口(5),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出水腔(3),连通有出水口(6),与所述进水腔(1)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的另一侧,通过水流通道与所述中间腔(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通道为设置在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进水腔(1)之间的侧壁上或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出水腔(3)之间的侧壁上的数个喷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1),所述中间腔(2)及所述出水腔(3)设置在一个扁平状的密闭腔体内;所述进水腔(1)与所述中间腔(2)之间,及所述中间腔(2)与所述出水腔(3)之间由成型有所述喷水孔的隔板(4)分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暖散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