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4540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包括:热水罐、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循环水泵、冷水箱、冷水管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热水罐分别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由所述冷水箱相连通;所述冷水管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本申请提供的热水罐降温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将热水罐中的高温液体快速降温,进而令液体达到规定低温,符合进一步生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取自然冷却的方式降温热水罐中的高温液体,但是该方法降温速度过慢,尤其,当热水罐中容纳大量液体时,降温速度会进一步减慢,且自然冷却时高温液体产生的大量蒸汽会对车间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提高热水罐中高温液体的冷却速度,通常采用搅拌的方式促进冷却速度,但是搅拌仅起到令热水罐中更多的高温液体不断接触到外部冷却环境,从而起到冷却作用,但是仅靠此方式,对冷却速度的改进甚微。同样,为了提高热水罐中高温液体的冷却速度,采用添加冷却源的方式,将低温冷却源放置于热水罐中,需要对热水罐中的液体降温时,即开启冷却源,但是冷却源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极易老化破损;且冷却源多为液体冷却源,一旦发生冷却源破损,不仅难以修复,泄露出的液体也会污染热水罐的液体环境,对生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以解决现有冷却系统降温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包括:热水罐、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循环水泵、冷水箱、冷水管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热水罐分别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由所述冷水箱相连通;所述冷水管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可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热水罐的接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热水罐的接触位置。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设置于靠近所述冷水箱的侧壁处。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冷水箱的接触位置存在竖直高度差;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冷水箱的接触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冷水箱的接触位置。可选地,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内径相等。可选地,所述冷水管采用铜管。可选地,所述冷水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冷水管横截面的横轴处与所述冷水箱的外壁相接触。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冷水管的外侧,且朝向所述冷水管。由以上技术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包括:热水罐、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循环水泵、冷水箱、冷水管和第二循环水泵;所述出水管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热水罐分别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由所述冷水箱相连通;所述冷水管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使用时,当操作人员检测到热水罐内的液体温度过高时,则开启降温系统。开启第二循环水泵,抽动冷却水由冷却水入口进入冷水管,冷却水经过冷水管由冷却水出口流出,以上述过程为冷却循环过程,为冷水箱制造低温环境。开启第一循环水泵,抽动热水罐内的高温液体由第一出水管流入冷水箱内,经过冷水箱的冷却作用之后,低温水先后经由第二出水管和进水管返回热水罐内,并以此为降温循环过程,直到操作人员检测到热水罐内的高温液体降温至规定温度范围内,关闭第一循环水泵,并关闭降温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热水罐降温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风扇的热水罐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其中:1-热水罐,2-进水管,3-出水管,31-第一出水管,32-第二出水管,4-第一循环水泵,5-冷水箱,6-冷水管,61-冷却水出口,62-冷却水入口,7-第二循环水泵,8-风扇。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包括:热水罐1、进水管2、出水管3、第一循环水泵4、冷水箱5、冷水管6和第二循环水泵7;所述出水管3包括第一出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所述热水罐1分别与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3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4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由所述冷水箱5相连通;所述冷水管6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5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6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62。使用时,当操作人员检测到热水罐1内的液体温度过高时,则开启降温系统。开启第二循环水泵7,抽动冷却水由冷却水入口62进入冷水管6,冷却水经过冷水管6由冷却水出口61流出,以上述过程为冷却循环过程,为冷水箱5制造低温环境。具体地,冷水管6可以直条型水管的方式包覆于冷水箱5外侧,本实施例优选螺旋形冷水管包覆于冷水箱5外侧。螺旋形结构不仅能够令冷水管6与冷水箱5贴合的更紧密、更牢固,进而提高冷水箱5内的高温液体与冷水管6内的低温液体之间的热转换率,提高高温液体的降温速度;而且在相等的轴向长度内,螺旋形结构的总长度最大,即冷水通过的距离更长,降温效果更理想。开启第一循环水泵4,抽动热水罐1内的高温液体由第一出水管31流入冷水箱5内,经过冷水箱5的冷却作用之后,低温水先后经由第二出水管32和进水管2返回热水罐1内,并以此为降温循环过程,直到操作人员检测到热水罐1内的高温液体降温至规定温度范围内,关闭第一循环水泵4,并关闭降温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降温效果,调整第一循环水泵4的抽水效果,即如果温度降低幅度过大,则增大第一循环水泵4的抽水力,加快高温液体的流动速度,缩短高温液体在冷水箱5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减小第二循环水泵7的抽水力,减缓冷却水的更新速度;如果温度降低幅度过小,则减小第一循环水泵4的抽水力,减缓高温液体的流动速度,延长高温液体在冷水箱5内的停留时间,同时增加第二循环水泵7的抽水力,缩短冷却水的更新速度。本申请提供的热水罐降温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降温装置降温效率低的问题。可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热水罐1的接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热水罐1的接触位置。经过冷却的温度相对较低的液体由进水管2重新返回热水罐1内,并受到重力的作用,会逐渐扩散至热水罐1底部,在此扩散过程中,较低温度的液体与较高温度的液体接触的过程,同时也是为较高温度的液体降温的过程。同时,由于重力及势能的原因,热水罐1底部的高温液体不易向上部扩散,因此底部如果是相对较高温度的液体则对顶部的相对较低温度的液体的影响较小,从而保证经过冷却的高温液体能够维持低温,而高温液体又不断被冷却,降低两者间的互相影响,进而提高降温效率。可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设置于靠近所述冷水箱5的侧壁处。冷水箱5的外壁与冷水管6接触,从而令冷水箱5内的高温液体与冷水管6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对高温液体起到降温的作用。可知,靠近冷水箱5的外壁一侧的温度较低,高温液体沿着冷水箱5温度较低的侧壁处由第一出水管31进入冷水箱5,能够以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罐(1)、进水管(2)、出水管(3)、第一循环水泵(4)、冷水箱(5)、冷水管(6)和第二循环水泵(7);所述出水管(3)包括第一出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所述热水罐(1)分别与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3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4)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由所述冷水箱(5)相连通;所述冷水管(6)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5)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6)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罐(1)、进水管(2)、出水管(3)、第一循环水泵(4)、冷水箱(5)、冷水管(6)和第二循环水泵(7);所述出水管(3)包括第一出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所述热水罐(1)分别与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出水管(31)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循环水泵(4)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第二出水管(32)由所述冷水箱(5)相连通;所述冷水管(6)围绕包覆于所述冷水箱(5)的外壁上;所述冷水管(6)外接所述第二循环水泵(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管(2)与所述热水罐(1)的接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述热水罐(1)的接触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水罐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3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明何军杨启刘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仁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